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31 省份 2024 年 GDP 目標定了,增速目標最高 8% 左右,反映出哪些趨勢?如何解讀?

2024-01-31新聞

實事求是吧,有形的手確實可以幹預經濟增速,但往往都會面臨一個效率問題,無外乎兩種工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則更多的由中央宏觀調控,比如央行的降息降準,且現在效率已經很低了,按照去年的情況來看,大概增加4.5元貨幣供應才能帶來1塊錢的GDP增速,現在多增加幾萬億市場也就聽個響,代價則是貨幣政策籌碼的消耗,換句話來說,不是沒放水,是供給給市場遠超名義GDP增速的貨幣,市場沒什麽效果罷了,所以今年總是強調貨幣政策的效率,至於居民為什麽不敢花錢,或者說這個假設居民有錢到底對不對?

而地方為了刺激經濟,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極致的財政政策,這也是過去十幾年一直在使用的:

1)極致的財政政策在中國非常例外,雖然不允許明面的央行直接購買政府發行的國債,但地方則有辦法,就是平台債,以地方的集體財富作為抵押,比如城市基礎設施等未來的財政收入等為擔保,向市場融資,有標準化的平台債,也喲非標準化的平台債,以至於現在不少地方別說還款了,就是利息都夠嗆,隱形債比真正的赤字貨幣化利率高,風險大,監管難,不透明性高,比如中央舉債給地方花一定是要求定向開支,而地方自己舉債自己花則沒有特別嚴格的限制。

銀行給地方平台融資,雖然看起來是商業銀行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的借貸關系,雖然明面上不屬於赤字貨幣化,實際上還是這一套,無非是透明度更低罷了,效率更是無法保障,這幾年城投拍地,銀行給地方輸血,政府舉債大增,你不要覺得是有多少錢可以用來刺激經濟,估計還債和清利息都費勁,如果算上平台債,估計政府杠桿率都在100%以上。

2)財政政策效率,最大的問題還是效率,都是借了錢,貧困縣就不配花700萬修雕塑嗎?全國最富的上海就不能買幾把大幾萬的椅子嗎?政府部門的錢要麽來源於稅收,要麽來源於舉債,要麽來源於集體財富的收益,本質都是居民的錢,本身稅收的重要作用就是調節財富分化,如果做不到高效向多數人返還公共福利,反而變成劫貧濟富的遊戲,最終使得現在的經濟迴圈阻塞,都以為居民還有錢不消費,實際上偽中產除了房子就是負債,靠20%不到的人怎麽形成經濟大迴圈?

所以,發展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經濟迴圈阻塞也越來越顯著,如果還是路徑依賴的搞舉債刺激經濟,長期債務必然拖垮財政和拖垮經濟,效率是根本,如果願意,你甚至可以借10萬億給馬桶蓋鑲黃金,GDP也能起來,但問題是刺激經濟效率和長期經濟迴圈呢?實事求是開啟了高速發展,踏實做實業吧,好大喜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不斷地透支未來做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