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我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麽平時學習對知識理解得不錯,可以一段時間後又忘了,感覺到知識沒積累,在無意義重復?

2023-06-15新聞

知識是認主的,顯然你還沒有收伏它,讓它跑了。

知識,是行為的集合。你說了它得聽,它才會讓行為發生,達到你想要的結果。你會說了,大腦是我的,手腳都是我的,我自己說了自己做不就可以嗎,為什麽非得找個不聽話的中間商呢?很明顯,大腦也不聽你的。這個答案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其實大腦也不是不聽你的,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好比你讓一個小學生去跑馬拉松,這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人身上的器官都要經過訓練才能使用,走路說話都得學一二年呢,復雜的大腦豈不需要的時間更長,這很合理。

訓練,就是讓它記住固定的套路,時間長了,自然就成肌肉記憶了。不用特意指揮,意念一動,如臂使指。所謂知識,就是「固定的套路」。這個套路,必然是有人用過,覺得好用,才會把它總結出來,你才有機會看得到,聽得到。知識的學習有三個過程,一是產生,二是傳播,三是習得。產生者最熟悉,是套路的主人。他把所有的行為組合起來,達到想要的結果,如同把一匹狼馴化成了一條狗。然後他和你說了馴化的過程,這是知識的傳播。你覺得能理解,但是他的狗不是你的啊,你得自己去馴化。你用他說的方法,同樣去馴化一匹狼,讓它也變成你的一條狗,你就成了狗的主人,這就是知識的習得。你認為對知識理解的不錯,僅僅是在傳播這個過程中的想象。就好比你看到別人馴化的狗非常聽話,就認為自己也能讓它聽話一樣。但是主人不在,你說什麽狗是不聽的。文字和語言本身不是知識,它們只是指向知識。它可以指引你,但你得馴化自己的狗,你才真正擁有了知識。

知識的傳播是「學」,知識的習得是「習」,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才是學習。也就是陽明先生所說的知行合一,孔老夫子說的學而時習之。知識都是工具,如同汽車、手機。有了套路,就可以更自由地和這個世界打交道,如同孫悟空一樣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裏,所以不亦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