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深入對接全球低碳創新鏈和國際綠色標準體系

2024-01-11新聞
鄭軍 鄭林江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貿往來深受保守主義、地區沖突等的威脅。與此相對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對外經貿合作穩定增長,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多方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為應對新的變化形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這為中國改革開放與高品質發展指明了方向。
搶抓綠色低碳標準體系的主導權意義重大
標準規則等作為全球經貿往來和產業合作的重要技術基礎,是「世界的通用語言」和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影響著全球80%的貿易和投資,在便利經貿往來、推動科技創新、消除技術壁壘、助力構建新型國際經貿關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當今世界碳中和趨勢強勁發展,推動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共識,綠色、韌性和包容性增長成為國際社會主流的政策引領方向。「雙碳」目標催化新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發展,不斷催生嶄新的經濟增長點。據初步預測,今後30年,「碳中和」將帶來數百萬億綠色投資的需求,涉及能源、交通、建築、工業等多個發展領域,引發經濟社會深層次變革,也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了新的機遇。
從長遠來看,隨著綠色經濟議題在國際經貿往來中不斷受到重視,加快推進綠色規則、標準、制度的互聯互通將日益成為國際重要動向。然而,伴隨大國賽局的加劇,綠色經濟和環境規則標準議題的政治化趨勢明顯加速。綠色經濟領域的政策協調與綠色低碳標準規則等的銜接互認成為大國競合的工具選項,圍繞國際綠色經貿規則、低碳創新制度、綠色標準的主導權之爭日趨激烈,相關聯的國際環境與氣候履約條款的約束力也日趨剛性,綠色低碳標準體系的主導權已經成為當今大國賽局中最重要的「遊戲規則」之一。
例如,2022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正式宣布啟動「印度—太平洋繁榮經濟框架」(IPEF),涉及貿易環境標準,脫碳、能源效率標準協調等措施。2023年4月,歐盟理事會投票透過歐洲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以及4個與碳市場相關的立法,包括:歐盟碳市場(ETS)指令的修訂、海運船舶排放的MRV規則的修訂、航空業相關的碳市場規則的修訂以及設立社會氣候基金的法規。2023年10月1日,CBAM正式開始實施。歐美提高環境標準、征收碳關稅與搶占碳定價權,其本質都是搶抓國際綠色低碳規則的制定權,透過綠色規則構築壁壘進而形成排他性競爭力,獲得新的國際有利競爭地位。
深度對接全球低碳創新和綠色標準體系的建議
高品質發展需要高水平開放,而更高品質的對外開放,主要體現在制度層面,即促進國內相關規章制度對標國際先進標準,與國際通行、接軌,體現監管的一致性。中國作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主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深度對接全球低碳創新和綠色標準體系,促進提升國際迴圈的綠色化水平,將為國內綠色高品質發展構築積極的外圍空間,理應成為生態環境國際合作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方向和抓手。為此建議:
一是將綠色標準體系對接作為生態環境對外工作重點,更具建設性地參與新的國際綠色標準規則制度制定,積極履行並引導國際環境公約、條約、議定書談判,從規則制定權、議程設定權入手,增強中國話語權。統籌推進雙多邊區域環保國際合作,借助高層政策對話機制,以雙多邊環境規則為抓手,倡導建立綠色規則標準交流議題,透過推動綠色標準、綠色貿易規則的互認互通及銜接,加快區域內重點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綠色化、低碳化水平。
二是深入開展綠色低碳標準和環境監管制度的國內外對比分析。著重從環境與貿易、固體廢物與化學品進出口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塑膠汙染防治等方面,加強新的標準制度供給,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產品方面,加快與生態環境領域相關的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制修訂,對接全球低碳創新鏈和國際綠色標準體系,便於引進先進綠色低碳技術,不斷提升環境制度創新和監管能力。
三是以數位化綠色轉型為契機,推進中國綠色高品質發展成果惠及全球。充分發揮中國在數位化發展、生態治理技術等方面的突出優勢,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抓住綠色轉型發展機遇,在環境國際合作中充分運用5G、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新型資訊科技,增強國際環境合作的競爭力和永續性,助力合作夥伴實作國內生態環境品質改善和產業技術最佳化進步的雙贏,與國際社會共享綠色發展成果。建立健全對外投資合作建設計畫生態環境標準技術體系,不斷提升對外投資合作建設計畫環境管理水平,促進提升參與國際迴圈的綠色化水平。
作者單位: 鄭軍,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鄭林江,浙江省嵊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