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月,逃往西安慈禧太後已經是精疲力竭了,剛剛吃過野菜團子,也開始反思。於是釋出了如下的詔諭,「取外國之長,乃可補中國之短;懲前事之失,乃可作後事之師」。8月,慈禧又言:「變法一事,關系甚重……為國家安危之命脈,亦即中國民生之轉機。予與皇帝為宗廟計,為臣民計,舍此更無他策。」
大家從言行上可以看出,此時的的慈禧似乎有點幡然醒悟。她以前總是那麽的自信,但是被八國聯軍攆到西安之後,也算知道國勢真的不可為,以前也許知道,但是此時痛的比較徹底。從字面意思,慈禧下一步的打算是準備開始新政的,於是開始了清廷最後的改革「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肯定不能像法國或者美國那樣走共和體制的,畢竟現在還有個皇帝在呢。於是1901年為了新政,慈禧開始派遣五大臣考察西方,主要考察了英國為代表的「虛君」立憲,以及日本為代表的「實君」立憲。五大臣以清政府實際出發,向慈禧推薦日本式的「實君」立憲,清政府頒布【仿行立憲上諭】,實行預備立憲,為正式立憲做準備。
新政開始行內部的行政部門下手,廢除了自隋朝以來的六部制度,並且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為各部之首,為順應商業貿易的發展,清政府設立商部,同時還有學部、巡警部等。也算是順應時代的潮流,開始與國際接軌了。因為設立一步之後,說明整個國家開始重視這些了。尤其是商部的設立,打破幾千年來士農工商固有觀點,開始重視社會商業發展了。
除了政治的改革,還改革軍制,建立了新軍,雖然我們說清末的新軍就是腐朽清王朝的掘墓人,但是當清廷開始決定改革的時候,也算是進步中的表現吧。
清末新政,推動了中國政治、軍事、商貿的近代化行程,也算是近代往前走了一步。
但是這次新政雖然名義上的是新,但是也夾雜了慈禧的很多私心。
比如雖然名義上要立憲,但是從清廷的預備立憲期9年就可以看出,慈禧還是想拖延一下,因為不管是「虛君」立憲還是「實君」立憲,皇權總歸是要受到限制的,到手的權力肯定一絲一毫也不願意分給別人。
同時,慈禧立憲也是為了迎合下面大臣以及國人的期望的,某種程度上帶有一點欺騙性。因為自庚子之亂之後,清廷不管是在國際上還是國內上,權威已經大打折扣了,如果此時再不順應時代做出一點改變的話,恐怕也是很難服眾的。
當然我們細看清末新增的改革和戊戌變法,在內容和政策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但是慈禧為什麽一個反對一個支持呢?小編覺得啊,這是因為主導改革的人員不一樣導致的,如果粉絲們願意,小編可以在今後的文章中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