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之我見

2024-02-15新聞
原標題:弘揚科學家精神之我見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對於科技工作者來說,無論是從事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需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對於科學家精神,前人已作過系統而又精辟的論述。筆者在此僅就當今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談談對科學家精神的四點看法。
一、專心致誌,心無旁騖。從現實情況看,第一個「旁騖」是對官位。很多科技工作者其實並不一定喜歡追求官位甚至沈迷於官位,但當「權」大於「科」的時候,官位就會吸引人。官位有時會成為科學成績的吹鼓手,成就不大也會有人「擡轎子」,從而助長一些科技工作者追求當官的趨勢。殊不知當官與做學問是兩碼事,二者之間往往有著此消彼長的函式關系。一般來說,越想把學問做大越不宜當官。陳景潤能在研究哥德巴哈猜想上作出重大貢獻,聲譽比部長還高,但他未必能當好科長。我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的簡報組,去請教陳景潤的成功經驗時,他翻來覆去地只是講那句剛學會的「革命加拼命」,沒有別的。第二個「旁騖」是對「孔方兄」。實事求是地講,科學家的貪腐率是很低的。但科學家如果鉆進錢眼裏出不來,必然有礙科學研究。因此,科學家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第三個「旁騖」是就跨度過大而言。科學史證明,「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T型人才」思路開闊,舉一反三,成功率確實很高,但是不能過寬。筆者之所以在兩年前發表題為【我輕如鴻毛】的文章,就是表明在那特殊時期我改過行、吃過虧。方法可變,賽道可換,專業方向盡量不要180度大轉彎,選擇了某個專業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二、矢誌不移,不怕失敗。科學研究的大道不是筆直的,也不是平坦的。科學實驗沒有不失敗的,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喪氣,要記住「失敗是成功之母」。科學試驗沒有不出錯的。科學史上,經歷許多次失敗之後才取得成功的科學家的故事舉不勝舉。因此,前不久在中國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要擁抱錯誤。」試驗出錯為什麽還要「擁抱」?道理既淺顯又深刻:「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對於能夠正確對待錯誤的人來說,隨著錯誤而來的便很可能是正確,甚至可能是創新。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天文學史上,有過「天圓地方」說,有過「地心說」,人們當時是相信的。後來交通工具發達了,從東方一直向西走,結果會走到東方,方知地球並非如此。後來又認識到日出日落不是太陽圍繞地球轉,而是地球自轉,此外還有地球繞著太陽的公轉,於是否定了「地心說」,出來了「日心說」。再後來,天文學界又觀察到太陽系也沒什麽了不起,只不過是銀河系無數顆恒星中不起眼的一顆小恒星。於是,人們又開始認識到「日心說」的局限性。學無止境,各個學科都一樣,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思想不斷解放,才能有所創新。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報告,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已從2012年的第34位元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元,這無不是思想解放的產物。學者不能總是拾人牙慧,要知道吃人家嚼過的饃是不香的。我們一定要像【國際歌】中所唱的那樣,「讓思想沖破牢籠」,為解放思想掃除障礙。真理在握,所向披靡。
四、團結協作,協同創新。從前流傳著一句話叫「同行是冤家」,這樣不好,我們要變同行為「親家」。金無足赤,璧有瑕疵,只看同行的短處容易瞧不起同行;反之,如果多留心同行的長處,則會認真向同行學習。假如你留心了別人的長處而別人卻只看你的短處怎麽辦?這就要記住一句話:「人不容我,是我無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也是科學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科學精神,這種精神有助於形成一個溫暖、溫馨的環境。溫暖、溫馨的環境是科學實驗的溫室。中國歷來註意交流。漢代才女班昭關註交流,她寫道:「望洛河之交流兮」,認為黃河與洛河交流,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唐代「詩聖」杜甫寫道:「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湧波。」他認為在暑天裏幹凈的竹林,會讓流水給人送來涼意。交流是思維共振,是互助互動,是交相輝映,會大大提升科學水平。如今的互聯網給科學家帶來交流的方便,我們更應當充分利用這個條件弘揚團隊精神,展開廣泛交流。
科學家精神是科學界的內核,科學研究還不可缺少外部條件。這就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為科技工作者構建良好的科研生態,對科學家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創造上熱情支持,在生活上真誠關心,讓科學家把時間盡量多用在科學研究上。與此同時,要加強宣傳,營造尊重人才、尊崇創新的輿論氛圍,真正樹立起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
(鄧偉誌,作者為中國社會學會顧問、上海大學終身教授)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