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電子科技大學黨委:以「四全」推動形成「四新」 著力做好高校網路思想政治工作

2024-12-18新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互聯網工作,要求「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電子科技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加強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發揮學校在電子資訊領域的學科優勢,不斷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資訊科技高度融合,聚焦「全要素打造新生態,全技術開辟新場景,全媒體推動新業態,全隊伍構建新模式」,建立了一套以「四全」推動形成「四新」的網路思政工作體系,不斷提高學校網路思政育人實效。

一、全要素融入,打造網路思政工作「新生態」

網路思想政治工作是傳統思政工作在互聯網上的延伸和發展,是思政工作與資訊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聯通線上線下、打通課內課外、協同校內校外的育人優勢和特點。網路的便捷性和滲透性為全要素入場形成浸潤式、嵌入式的思政工作新生態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強化頂層設計。 學校成立校黨委書記任組長的網路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全面統籌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各負其責的協同聯動機制和一體化工作新格局。成立網路文化建設工作辦公室,具體開展學校網路育人工作,指導校院兩級大學生網路文化工作室建設。

二是健全制度保障,完善支撐體系。 學校從「三機制一平台」入手,不斷強化對網路思政的支持舉措。建立考核機制,出台相應管理辦法,明確將網路育人實效和網路平台建設使用情況等納入學院目標考核、輔導員工作考核。建立激勵機制,出台網路文化成果評價認證辦法,並納入評獎評優及思政系列職稱評選條件。建立培育機制,出台「網路文化建設支持計劃」「網路文化建設課題申報計劃」等檔,劃撥專項資金對網路名師、網路平台、研究課題等給予支持。建立「國家-省-校」三級平台體系,學校成為獲得教育部所有網路平台支持計劃的高校,不斷拓展和建強網路育人空間和陣地。

三是創作網路精品,最佳化供需對接。 實施網路正能量精品工程,培育精品內容、選樹精品欄目、打造精品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聯網上線」,以主流的思想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透過找準與學生的情感共振點、思想共識點以及表達共鳴點,挖掘教育資源、轉化話語方式、創新表達形式,用網路語、青年音和學生交流互動,從而實作靶向引領,提高供需匹配度。連續10年舉辦校園網路絡文化節,結合重大歷史事件節點,圍繞開學、考試、畢業等關鍵節點,推出融合文字、圖片、音視訊等多種媒介形態的正能量作品。學校2個公眾號入選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聯合公布的「高校思政類公眾號重點建設名單」,榮獲「一節一推選」等各類獎項累計74項,持續唱響主旋律和正能量。

二、全技術賦能,開辟網路育人套用「新場景」

教育數位化已成為中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學校充分發揮在電子資訊 領域的學科特色和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完整學科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的優勢,創新培育「智慧+」等套用場景,推動數位技術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相互賦能,將前沿技術運用於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重塑數位化育人新範式,為網路強國建設作出 成電貢獻。

一是夯實數據基座,實作大數據一體化整合。 學校經過10余年的持續建設,建成全國第一個教育大數據一體化平台,實作數據采集、學生精準畫像,統籌推進教育大數據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平台動態采集全校18個管理部門、260類數據資訊,對涉及學生思政工作的海量數據做到應采盡采、能匯即匯,實作一次采集、一庫管理、多方使用、即調即用,實作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同時,密切與各高校、政府、社會組織等開展數據共享合作。學校的大數據一體化平台在全國百余所高校得到推廣使用。

二是開發智慧套用,實作線上「一站式」服務。 學校按照「套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執行」的總要求,建成基於師生線上「一站式」服務的智慧學工平台,整合33個套用、340余項功能,覆蓋學生思想教育、課業學習、就業深造、學生資助、日常管理、心理健康、素質拓展、社會實踐、生活保障等全場景套用,實作PC端、小程式、公眾號「三網合一」以及認證、訊息、資訊、數據、評價、表單「六個統一」,將校園管理服務資訊化融入網路思政育人場域。平台將根據師生具體業務需求,持續開發上新、最佳化升級,提高平台使用者黏著度,讓服務貼著心、應著手,全面推進學生工作資訊化建設。

三是構建數據分析模型,實作學生精準畫像。 學校在「大而全」的數據平台和「全覆蓋」的套用中心基礎上,構建精準化演算法模型,透過對學生價值取向、學習能力、行為習慣等若幹資訊進行大數據分析,既精準評估和預警各類異常行為,深化對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和前瞻性引導,也為精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依據參考。如構建智慧化的精準資助體系,透過人工評價與大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資助工作精準度。此外,學校依托賦能中心和大學生網路生態治理研究室,加強對青年學生思想動態分析研究,向主管部門報送高品質咨詢報告和輿情專報,切實發揮思政智庫作用,賦能思政工作提質增效。

四是建立成果評價系統,實作網路文化成果可量化評價。 2015年,學校積極籌建高校網路文化研究評價中心,並於2019年9月正式開通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評價系統。目前,中心在網路文化成果評價及推廣運用已取得初步成效,設計出一套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並在部份省份和高校開展試點。未來將繼續推動優秀網路文化評價成果認證,使之能在更多高校更大範圍套用,認證的結果能在職稱評聘和評獎評優等更廣的範圍套用,認證的成果能在更廣的領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三、全媒體融合,推動網路精品傳播「新業態」

網路傳播媒介是開展網路思政教育的主要載體,要適應網路傳播規律、順應新媒體融合發展趨勢,打造服務於思政 教育的全媒體矩陣,將育人功能作為網路宣傳的首要功能,提高思政教育觸達率。

一是建立學校官方融媒體矩陣。 學校建立起包括「兩微、政務號、視訊號、國際新媒體」在內的融媒體矩陣,實作網媒、掌媒、視媒、紙媒的立體化融合,以優質數位化傳播平台聚集青年大學生。構建校院兩級媒體平台融合聯動機制,成立新媒體聯盟,推進新媒體平台建設。22個校級新媒體平台、400余個院級新媒體平台及150余個網站全覆蓋校內二級單位和學生組織,年均釋出量達3.7萬余條,采集音視訊等媒體資源總量超15T,輸出多元產品,年均總閱讀量超過8億次,總粉絲量超過350萬。

二是著力建好官方微信、微博帳號。 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擁有46萬+粉絲,年平均閱讀量700萬+,並入選中央四部門首批高校思政類公眾號重點建設名單、首批中國大學生線上融媒體重點共建單位、中國青年報中國大學官微50強。官方微博近年來年均閱讀量近8億,平均單日閱讀量200萬+,粉絲數居西部高校第二,並榮獲2020年、2022年最具影響力校園官微(全國十強)和2023—2024年度教育融媒體最具影響力微博。

三是打通內容生產和平台傳播的融合發展路徑。 學校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最佳化融媒生產,不斷探索「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校園媒體融合發展路徑。畢業季MV【入海】【匆匆那年】全平台閱讀量超6000萬,原創視訊【紅色電波裏的戰地伉儷】總閱讀量超700萬。融媒體作品【透過「成電銘印」AR集章打卡活動創新開展愛國榮校主題宣傳】,全網閱讀量超6000萬,並獲評教育部新聞辦2023—2024「教育融媒體傳播年度案例」。

四、全陣線育人,探索網路隊伍建設「新模式」

網路空間由人來建、靠人去管、因人而興。沒有一支高品質的網路育人隊伍,高品質網路思政工作 就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學校打造了一支集專業教師、科研人員、管理幹部、輔導員、學生骨幹為一體的網路育人隊伍,全員挺進網路「主戰場」,打響網路思政「人民戰」。

一是思政隊伍添動力。 學校將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向網路空間延伸。全校輔導員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開設網路專欄,參與網路名師工作室建設,參加網路育人業務團隊學習,指導學生創作網路作品,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湧現出以「最美高校輔導員」為代表的大批優秀思政工作者,活躍在網上網下協同育人一線。

二是專業教師促效力。 學校實施網路名師工作室培育支持計劃,鼓勵支持在網路上和學生中有影響力的教師擔任網路名師,開通個人新媒體帳號,「聯網上線」貼近學生開展育人工作。對網路名師開設的帳號、釋出的網路評論、創作的正能量作品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有效評價,基於學生的「網路偏好」畫像向其推薦網路名師釋出的內容,擴大網路名師影響力。目前學校已建成一支包括高層次人才、教學名師、中青年骨幹教師等在內的「網路名師」隊伍,其中3人入選教育部「高校網路教育名師」。

三是學生骨幹啟用力。 學校註重培養、選拔學生骨幹擔任網路文明傳播使者,依托學校大學生蔚藍網路文化工作室和院級網路文化工作室等平台創作網路作品、開展網路活動、傳播網路文明。透過開展校際分享交流和網路安全講座等活動,提高學生團隊的網路素養和創作水平。學校學生團隊透過參與網路素養提升計劃,在網路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微博、微信兩大平台數據亮眼,「蔚藍網路文化工作室」成功入選教育部首批優秀大學生網路文化工作室。

四是前瞻研究增實力。 學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互聯網傳播規律、學生成長規律,運用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範式,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創新,不斷提升駕馭資訊化的能力和水平。在思政研究方面,學校發揮學科優勢,著眼人工智慧、大模型、大算力、ChatGPT等資訊前沿技術對網路意識形態和學生的影響,依托學校大數據研究中心、未來媒體實驗室、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科研團隊,基於前沿交叉學科開展網路思政前瞻性研究,取得成果賦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新時代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爭取戰略主動。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高校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實 施「新時代 立德樹人工程」為牽引,以資訊化和數位化為手段,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目標,不斷深化拓展網路育人空間和陣地,全面提高網路育人品質和水平,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為網路強國和教育強國建設做出「成電貢獻」。( 電子科技大學黨委

作者:電子科技大學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