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匍匐前進為何只流傳於我軍之中?歐美軍隊為何不練這戰術動作?

2024-10-27軍情

小時候聽老叔說起他當兵時訓練匍匐前進的往事,印象很深。

老叔在70年代初,是廣州軍區所屬湖南軍區獨立師後勤部門的兵。毛主席時代所有的陸軍部隊都嚴抓士兵基礎技戰訓練,後勤人員和一線士兵一樣,各項操典課目也得練。在入伍後的初期,除了射擊、扔手榴彈、越野,老叔練了好多天的匍匐前進。

說起那陣兒的體驗,他的臉上面帶苦色。南方地區天熱潮濕,每個兵都是一身的薄帆布夏服,就在發潮有小石子的地面上,來回地作側身匍匐,一爬就是幾十米。那個胳膊肘枕著衣袖這麽來回地拖,不久裏面的肘部皮肉就給磨破了,那血 著汗水都粘到了衣袖上。回來以後呢,可不許停,過後歇一陣,管事的用衛生毛巾蘸些生理鹽水就給你擦抹傷口,那個滋味是又沙又痛,然後還得去練。

這匍匐前進,是陸軍士兵基本的戰場技能之一,主要分低姿匍匐、高姿匍匐和側身匍匐三種,它既是戰場接敵的主要手段,也是躲避敵人火力的必須方式。

兒時我看電影,在大片【南征北戰】和【董存瑞】當中,就對這個動作印象很深。一般來講,戰士透過比較平坦開闊的地帶,通常選用的都是側身匍匐和低姿匍匐這兩種姿勢。側身匍匐,即是用左肘臂支撐身體,右手持槍,將左腿盡力回縮,同時右腿盡力地伸直。行進之時,左臂和左腿盡量前伸,再借用右腳跟的蹬力,使身體不斷地前行。

這個動作在匍匐前進諸法之中,比較的快些,所以最常用。但由於此法令上身支起,在透過開闊地時目標比較大些,並且容易遭受跳彈的殺傷。

【南征北戰】片中,張瑞芳手下的那個遊擊戰士,就是采取的側身匍匐,結果被敵人的機槍連射打到地面上,跳彈傷及了胸部。與其相比,低姿匍匐透過開闊地就保險多了,因為這個姿勢人基本身子都貼到了地面上,對躲開敵方槍口的瞄準和破片殺傷均為最有效。

在這個動作當中,人是用左臂和右臂輪流伸直,同時借用左、右腿輪流前縮,靠上臂和腿部的力量爬行。此種手法,特別適用於平原地帶以及接近敵軍火力網的地帶。

在【董存瑞】裏面,大批我軍戰士都倒在了那座橋形暗堡前的開闊地上,問題就出在目標太過突出。那個情形底下,人的身體只要突出一點兒,那挺重機槍就能打到你。而這低姿匍匐的方式,對付敵人機槍的掃射,便是最保險安全的一種接敵手段。它的缺點就是太慢,另外就是長時間壓迫心臟,非常消耗體力。

側身匍匐對於遠距離高彈道的敵火力目標,是有效的接敵手段,諸如坦克。我軍戰士很多都是這樣接近爆破敵軍坦克的。

在20世紀,中國陸軍以及民兵部隊,都格外地註重匍匐前進的技能訓練,原因即敵強我弱。那會兒的我軍,沒有能有效壓制敵堡、摧毀敵重火力、機槍火力的技術力量。

抗日戰爭中,日本人用的三八大蓋,其射程遠,彈道直,子彈威力大,在工事中實施平射,對於想要靠近敵壘的戰士來講,你如果不采取攀爬地面的匍匐手段,基本難以活命。在戰爭的前線,每個日本兵配備一支三八大蓋,左右腰帶各掛一個30發彈藥的子彈盒,這樣一個小隊的鬼子,三八步槍配彈就至少有三千多發,比八路軍一個正規營打仗用的子彈還多。所以民兵遊擊隊那會兒跟人家打,只要想靠近,你不趴著前進是根本不行的。

工事裏的捷克機槍對開闊地的步兵極具殺傷力。

那個時代,解放軍最怕的還是敵人的捷克式輕機槍,因為它的射速高,戰場靈活移動性好,彈道也很低(機槍支架僅高30多厘米),因為人的頭部也就30多厘米高。所以,在這樣的火力面前,要是你在開闊的地形環境下不采取低姿勢匍匐,那麽頭部、胸部都會被輕易地打到。另外,日本的歪把子機槍,其精準度高,彈道直,用其配合眾多貼低地面的三八槍,形成高低錯落的直射火網,也是很難抵禦的。

應當說,匍匐前進這種技能訓練,大都是諸如過去中國軍隊那樣的憑借近戰輕步兵戰術、武器技術力量較弱的軍隊的專利,而在憑借重武器優勢作戰的歐美軍隊當中,就不大普遍。

(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紅小巖談古論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