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飛彈襲擊以色列空軍基地
10月1日,以色列媒體報道稱,伊朗革命衛隊飛彈攻擊了以色列的「納法提姆」空軍基地,未針對平民。此次襲擊明確指向了位於內蓋夫沙漠、靠近貝爾謝巴的「納法提姆」基地,該基地是39架以色列空軍F-35I戰鬥機的主要駐地。此外,以色列方面透露,其他空軍基地及臺拉維夫市的本-古萊恩國際機場可能也遭受了伊朗飛彈的打擊。
以色列空軍基地遭嚴重襲擊
據最新報道,伊朗聲稱:初步評估顯示,以色列內瓦提姆空軍基地遭受重創,當前無法運作。報告還指出,可能有20架F-35I戰鬥機受損或被摧毀,化學武器倉庫、維修站和機庫也遭到破壞。然而,缺乏證據證明伊朗革命衛隊發射的高超音速飛彈和彈道飛彈成功擊毀了如此多的F-35I戰鬥機。當前戰況的說法有待證實,需等待衛星影像來確認實際戰果。從當地拍攝的畫面看,內瓦提姆空軍基地遭受了數十枚伊朗高超音速飛彈和彈道飛彈的打擊,這些飛彈釋放了數百至數千枚子母彈和集束彈,對基地進行了大規模轟炸。
伊朗向以色列發射約200枚飛彈
伊朗革命衛隊向以色列控制區域發射了約200枚飛彈,這一數位比較合理。報道提及的400枚飛彈說法過於誇張,考慮到中程彈道飛彈的價格在200萬至300萬美元之間,伊朗不太可能輕易使用如此數量的飛彈。據以色列【新訊息報】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進行了通話,這或許與美國告知以色列伊朗即將采取報復行動有關。隨後,以色列控制區域確實遭受了伊朗革命衛隊的飛彈襲擊。
伊朗飛彈挑戰與反導系統局限
原先有人戲謔伊朗無力反擊,如今伊朗采取了對等行動。美軍最新部署顯示,大量戰艦,如航母、兩棲攻擊艦和驅逐艦,集結在以色列周邊海域,包括波斯灣、地中海和紅海。為何不立即支援以色列?似乎美軍已行動,但關鍵在於能否精確控制行動時機。
面對伊朗飛彈的挑戰,全球是否有國家能夠一次性攔截如此數量的彈道飛彈?現有反導系統在應對新型高超音速飛彈和遠端彈道飛彈時,是否顯得力不從心?伊朗飛彈的效能讓美、以反導系統難以應對,若換成俄、中系統又將如何?
簡而言之,伊朗的行動引發外界對其飛彈能力的關註,同時也凸顯了反導系統的局限性與復雜性。
美軍提供防禦時間,伊朗飛彈攔截失敗致以色列重大損失
美軍為以色列提供了數小時的防禦準備時間,然而在多國和海域的監控與支援下,伊朗飛彈攔截效果不佳,導致以色列遭受重大損失。美軍將盡力掩蓋損失程度,但確切損失難以核實。關鍵軍事設施如機場受損明顯,若飛機數量大幅減少,以色列的進攻能力將大大削弱。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史坦哈馬斯等武裝組織可能進一步發起攻擊,局勢可能變得復雜緊張。
伊朗飛彈目標側重於軍事基地,避免平民傷害,對比以色列潛在的平民威脅。
若伊朗發射的百枚飛彈中只需半數命中目標,即足以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然而,伊朗顯然無意傷害平民,其飛彈攻擊主要針對的是以色列的空軍基地,而非民用設施或普通民眾。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色列的行動則可能直接威脅到平民安全。
轉向關鍵基礎設施戰略打擊
攻擊平民無意義,且伊朗飛彈精確度足以專擊軍事目標。建議轉向打擊以色列的關鍵經濟設施,如工業、能源中心、水電站、港口、機場等,而非民用設施。破壞這些設施能遏制以色列的工業化行程,且相比直擊民生,這種方式可能減少人員傷亡,但也能讓以色列人回想起和平時期的安寧。
伊朗采取此類大規模行動是合理的回應,即便不考慮其政治意義或實際效果。伊朗革命衛隊發射的高超音速飛彈和彈道飛彈,成功穿透了北約體系中最強的地面防空網,包括美國、以色列、約旦、沙烏地等國的愛國者、THAAD、薩德、箭-2、箭-3等反導系統。彈道飛彈攻擊敵國本土是否算作戰爭行為值得討論。
簡而言之,應避免針對平民的襲擊,轉而針對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戰略打擊,並關註其對敵方經濟和軍事能力的影響。同時,技術突破和防禦系統的較量也在持續進行中。
伊朗飛彈行動引發中東緊張局勢
飛彈一擊已顯威,現在關註的是以色列與美國的反應。伊朗飛彈的破壞力,清晰可見。若伊朗直接參戰,中東的長期沖突恐將持續。伊朗透過行動證明了其國家與民族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