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的第二款國產五代機,殲-35系列隱身多用途戰鬥機或即將迎來產能鋪開和上升期,同時滿足來自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的需求。雖然其在體量方面,比國產重型第五代戰鬥機殲-20要低一個量級,前者乃是中型戰鬥機。但在機載彈藥攜帶量方面,殲-35系列的真實能力恐怕同樣不可小覷。
國產殲-35系列隱身戰機
在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對「航空航天醫學高峰論壇2024」的報道畫面中,一架可謂是「滿載彈藥」的殲-35戰鬥機出現在了論壇背景板上。之所以說是「滿載彈藥」,是因其選擇了與美國F-35系列隱身戰機常用的「野獸模式」相似的掛載模式,即不惜以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外形隱身效果的方式,也要在翼下掛載彈藥,從而追求更多的攜彈量。
央視報道畫面中出現的「野獸模式」殲-35
從展板中可以確定,「野獸模式」下的殲-35至少可在兩側主翼下方各增加3個外掛點,總數量為6個。以彈藥外形來推測,最接近機身兩側的翼根重掛點上,分別為2枚疑似「鷹擊-83」的空射型反艦巡航飛彈。「鷹擊-83」反艦飛彈外側,則可能是2枚超視距空空飛彈。而在接近翼尖的輕掛點上,應該是2枚近距格鬥空空飛彈。
展現飛行能力的殲-35A
考慮到殲-35還擁有機腹彈艙,被認為可容納4~6枚超視距空空飛彈或近距格鬥空空飛彈,抑或是數枚對面攻擊彈藥。基本上,在這一「內部掛載+外部掛載」的綜合模式下,殲-35將得以較好地發揮出自己的「多用途」特性,在發射完畢對面攻擊彈藥後,還有較為充裕的火力投入對空作戰,實作一個飛行架次內的多工執行和多目標打擊。
「野獸模式」下的美軍F-35隱身戰機
說到這裏,大概會有人提出質疑:追求雷達隱形效果的隱身戰機,理應以最為理想的「幹凈外形」狀態升空作戰,外掛彈藥必將破壞隱形效果。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用非隱身機執行相關任務,而是讓飛行成本更高的隱身戰機以外掛彈藥的方式作戰呢?此舉的效費比不是很低嗎?
F-22也能外掛彈藥
誠然,僅從裝備運用效費比的角度來說,讓隱身戰機外掛彈藥去執行本可由非隱身機完成的任務,確實有些劃不來。但請註意,在真實的戰場環境下、尤其是突然出現了一個重要程度和時敏性都很高的目標時,若此時你的手中恰好沒有可以立即執行打擊任務的非隱身機,如可用的非隱身機都在不同空域執行著各自的任務,那你是會為了避免低效費比而放過這個目標,還是寧可忍受低效費比的代價,也要派出可升空作戰的隱身機去完成任務呢?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果斷地選擇後者。
必要之時殲-20也許外掛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