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南韓空軍急了,宣布沒試飛完的KF21量產,這是想與殲35爭奪市場?

2024-05-16軍情

南韓的KF-21戰鬥機於2022年7月成功進行了首次飛行,經過多年的努力。這款隱身戰機目前與土耳其的KAAN齊名,是除了中美俄之外唯一進入試飛階段的機型。與KAAN相比,KF-21的表現要好得多。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KF-21推出了6架原型機並參與試飛。不僅如此,它還順利完成了一系列測試,包括最大速度、飛彈發射和空中加油等。因此,在許多媒體的眼中,KF-21已經成為中國殲-35未來出口的有力競爭對手。

第六架原型機,於去年七月完成首飛。

事實上,近年來,中巴聯合研發的「梟龍」和L-15,在國際市場上多次與南韓的FA-50進行競爭,雖然並未獲得太多勝利,但也不能否認FA-50在其中大部份時間都是處於陪跑的地位。同時,南韓近幾個月間成功從中東國家獲取了一些訂單,涉及防空飛彈和戰術飛彈,而並非像外界預期的那樣向中國采購武器。總的來說,中韓在軍事裝備出口領域的競爭逐漸加劇,尤其是價格較為優惠的南韓裝備,受益於與歐美武器技術標準的深度融合,近年來表現不俗。特別是獲得了波蘭逾百億美元的大單後,外界普遍預期其有望超越軍售增長停滯的俄羅斯,以及表現不佳的德國,在2023年全球軍售排名中至少能躋身第四。在這種背景下,南韓全力推進KF-21的發展,也並非令人意外。

K-2主力戰車已經移交至波蘭方面。

然而,其他國家對KF-21的態度目前較為保守。印尼作為唯一參與投資的國家,曾多次反復其立場。幾天前傳來訊息稱,他們只願意支付研發費用的4.4億美元,相比之前的預期要低得多(目前已支付了2億多美元),大約只有之前預計的三分之一。南韓對印尼的立場不斷變化也令人痛苦不已。他們曾數次考慮重新分配任務,即使可能會承受一些損失,也要解決印尼這個不穩定因素,但迄今為止都沒有取得任何結果。目前,唯一下訂單購買KF-21的是南韓空軍,他們計劃在未來幾年內購買40架,作為與F-35A搭檔的低端機型,以填補裝備空缺。為此,南韓特地於本月9日組織了2架KF-21和12架F-4E編隊飛行,預示KF-21將接替F-4E的任務,以確保機隊規模的穩定。

KF-21和F-4E組成編隊進行飛行。

經過國際軍火市場的洗禮,南韓航空工業顯得更加成熟。雖然KF-21的發展計劃並非完美,但確實是踏實前行的一步。與印度不同,他們沒有貿然定下一個高端目標,然後花費幾十年去驗證其可行性,最終只能靠著虛張聲勢過關。唯一的問題在於KF-21的非隱身彈倉設計過於獨特,導致外界一提起KF-21,就會搖頭。從技術角度來看,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並非只依賴於單一設計因素,包括外形、隱身塗料、結構、紅外等各個方面都需要達到頂尖水平,才能真正做到隱身。KF-21雖然看似只是少了一個隱身彈倉,但實際上各種細節都沒有完全到位,因此單憑增加一個隱身彈倉並不能使其蛻變為真正的隱身戰鬥機。

半埋式彈倉並未帶來太大的隱身效果。

然而,若以不同視角觀之,KF-21作為南韓套用部份隱身戰鬥機技術打造的三代半戰鬥機,便顯得更為合理。以"梟龍"為例,中巴早期只是設計為占領二代後期市場的改進機型,然而經過一系列演變,如今已成為輕量級三代半戰鬥機。對於南韓航空工業而言,單憑一款FA-50難以滿足需求,而直接進軍主力戰鬥機市場又難度較大。因此,推出一款帶有隱身特性的三代半戰機,不僅能滿足國內低端裝備需求,還可在全球因裝備更新緩慢而出現的市場上爭奪一席之地。KF-21試飛速度之快,正是因為市場急劇變化,急需將其投放市場。當然,這也意味著KF-21技術相對簡單,至於其未來能否真正轉變為隱身戰鬥機,那就留待時日證明了。

殲-35一直以來都將F-35A視為其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了解KF-21的發展定位後,可以認識到KF-21與殲-35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就像"梟龍"無法撼動F-16主流市場一樣,甚至無法與二手F-16競爭,KF-21被定位為低端機型,對於那些考慮采購殲-35的國家來說根本不具備吸重力。一旦KF-21開始量產,它真正的競爭對手將是殲-10CE,同時,備受青睞的"飆風"等機型也將面臨新對手的挑戰。這對國內來說並不是什麽大問題,因為殲-10CE已經有了重要的巴基史坦客戶,而且推出出口型號的多番努力也已經開始見到成果。此外,殲-10CE本來可獲得的市場份額並不多,失去了也不值得可惜。對於中國航空工業而言,真正的挑戰將在與F-35的未來競爭中展開,這將是一個世紀級別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