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引進F-35戰機,是為了彌補自己在東亞空中力量中的劣勢。但問題來了——買了147架F-35,極大地提升軍費開支,是不是在花冤枉錢?當中國的殲20、殲35如火如荼發展的時候,日本的F-35,能真的改變整個軍事局勢嗎?仔細一想,日本的這個昂貴訂單,或許真是「打腫臉充胖子」。
其實,日本追趕空中力量的步伐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上世紀90年代,日本就開始夢想著擁有一支世界級的五代機部隊。
當時他們的目標是一款被譽為「空中怪獸」的美國F-22。但美國因為擔心高技術泄露,根本不願意公開出售。
所以,當F-35問世時,日本看到了轉機——終於有款先進飛機可以賣!於是,日本立刻開始大手筆訂購:高達147架,成為除美國外F-35的最大購買國。如此一來,花費的軍費可不是小數目,預計打破了日本戰後以來的軍費開支記錄。
然而,問題來了。雖然日本滿懷希望地相信F-35會改變東亞空中力量的格局,現實卻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麽美妙。軍事專家普遍認為,日本能夠在與中國的空中力量對抗中占據優勢的可能性非常有限。
中國的殲20無論是在航程還是隱身效能上都顯現出與F-35不相上下,甚至在部份方面還有所超越。而日本以為拿到F-35就能舒舒服服地「劍指東亞」,其實是過於樂觀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日本和以色列的對比。以色列也是F-35的重要客戶,但它在中東地區透過F-35確實擁有了技術優勢,不管是對抗敘利亞還是伊朗,都有備無患。
而日本呢?即便裝備了龐大的F-35機群,在東亞的天空中,面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壓力,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日本背負著巨大成本購入F-35,究竟是一步「明棋」還是「臭棋」,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質疑:如此高成本的投入,究竟能帶來多少真正的軍事價值?
不僅僅是日本,旁邊的南韓也有類似的困惑。南韓近年來為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曾奮力推動自研KF-21戰鬥機。
然而,南韓的情況和日本有點類似,雖然自己希望多搞「自力更生」,但是在技術和國際政治的各種壓力下,進展並不如想象中那麽順利。其間,資金問題、技術有限、國際局勢等等障礙層出不窮。
和日本一樣,南韓在引進F-35、追求空中優勢的道路上,始終難以跨越技術和政治的鴻溝。相反,中國這邊卻早在自主研發路上後來者居上,甚至可以說已經遠遠甩在了日韓兩國的後面。中國的殲20、殲35的崛起,讓中日韓空中實力對比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特別是F-35的短距垂直起降版本F-35B,原本計劃幫助日本更靈活地面對東亞的其他海空力量,比如利用它的「準航母」優勢對抗中國的殲15艦載戰鬥機。然而,隨著中國殲35的問世,這個方案的優勢開始逐漸縮小。
殲35不僅在技術上打破了F-35B的垂直起降「天花板」,更具備了隱身作戰、遠端打擊的能力。日本本來想用「買來的技術」來應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全民自研成果,但沒想到,時間一長,反而變得更加被動。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別說中國,就連全世界都在日本航空工業面前「低頭」。當時,日本的F-2戰機可謂是亞洲戰鬥機中的頂級選手,一飛沖天。
可是,F-2的命運卻不盡人意——因為無法及時升級,F-2不得不面臨提前退休的困境。這背後,日本航空制造業一直受到美國的制約。無法自主升級、技能受控於人,還得依賴美國的零部件和技術資源。
反觀中國,當年曾經嘗試進口技術,但隨著國力發展,中國逐漸擺脫了對外依賴,透過自主研發,航空工業全面騰飛。
這是不言自明的現實:還沒等日本適應市場的遊戲規則,中國已經跳出了與日本的直接競爭,進軍了世界最高端軍事航空領域。
殲20問世時,西方國家指責中國抄襲,但隨著殲35的亮相,這種質疑聲音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對中國技術的由衷贊嘆。
日本夢寐以求的五代機,最終變成了「靠買」的故事,而中國,早已走上「自己造」的高速路。日本想用F-35壓制中國,新技術卻又迅速被反超。這種尷尬局面下,不禁令人思考,日本的軍事裝備發展是不是早已被美國模式鎖死,永遠只能買,不能自研?
談到引進F-35,美國方面並非毫無收獲,日本為此付出的巨額資金正好填補了美國龐大的軍事支出。與其說日本在「購買」未來,倒不如說是幫美國擦亮了F-35的金字招牌。
戰後以來,日本的軍事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的鉗制,自己想造五代機,遲遲上不去。而美國自然也樂得其成,畢竟,買自己的東西遠比讓日本自研要好得多。
再回到咱們老百姓能理解的角度,買戰機這事兒就跟買車一樣,也講究價效比。你花了大價錢買了一台豪華跑車,回頭一看,街上大家都開著同樣的車型,甚至一些新秀車型還比你跑得快,那滋味肯定不好受。
日本F-35的這筆買賣,讓整個國家的軍費開支翻倍,養著一群豪華「空中跑車」,卻不一定能跑過人家。
對於日本來說,購買F-35是為了守護自己的空中安全。但不論是美國的遏制、自身技術的短板,還是中國、南韓等國的迅速崛起,無一不讓這筆投資變成一項高風險的「豪賭」。
越來越多的專家和軍事分析指出,F-35對於日本而言,可能並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戰略優勢。甚至有人擔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引進的戰機終將變成一筆高昂的「遺產」,徒增經濟負擔卻未能在空中賽局中取得實質性進展。
日本買F-35,多多少少有點讓自己心理舒坦。但到了關鍵時刻,軍事裝備拼的並不僅僅是花多少銀子,而是真刀實槍的技術進步。與其一味依靠「買買買」,日本或許該多想想如何「造造造」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