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誌願軍絕密武器!擊殺10萬聯合國軍,喀秋莎火箭炮究竟有多恐怖?

2024-07-28軍情

1941年的一天,德國正沈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因為他們剛剛繳獲了蘇聯用來補給的列車。可是還沒從巨大的驚喜中緩過神來,一陣突如其來的咆哮聲嚇住了德國士兵。在不到10秒的時間裏,密集的炮火猶如天崩地裂一樣,把德軍和他們的物資全部都炸上了天。襲擊他們的正是蘇聯生產的一種火箭炮,這也是首次讓世界知道了蘇聯還有一種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大殺器

說起喀秋莎火箭炮,它是由蘇聯制造的一系列自行火箭炮類兵器的總稱。共有三大類火箭炮都被稱為喀秋莎,分別為82公釐的bm8和132公釐的bm13以及300公釐的bm30。 但是一般來說,我們所熟知的都是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號是BM-13。 這種炮彈共有八條發射滑軌,一次齊射可發射徑為 132公釐 的火箭彈 16發 ,最大射程 8.5千米 ,既可以單射又能進行部份連射,而且還能一次齊射,裝填一次齊射的彈藥約需 5~10分鐘

該炮射擊火力兇猛,殺傷範圍是一種大面積消滅敵人密集部隊,壓制敵人火力和摧毀防禦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她被敵人稱之為噩夢 。其實早在 1920年 ,蘇聯就開始了對該系列火箭炮進行了研制,並且在 1930年 制造出了足以使用的高效能火箭炮。不過在此期間,蘇聯的火箭彈一般都是由戰鬥機搭載,進行對空或者對地的攻擊。

直到在諾門坎戰役的時候,蘇聯軍隊突然發現這種火箭炮對輕步兵的殺傷力有著神奇的表現,於是立刻快馬加鞭的進行了車載火箭炮的研制。 1938年10月 ,車載火箭炮的實驗進入了正軌。但凡參加過這次實驗的科學家,都會心有余悸,因為 在實驗中火箭炮所造成的傷害是你所無法想象的,至今都會讓他們難以忘懷。

實驗完成時候,火箭炮很快就被配屬到了前線部隊進行試用。更是獲得了前線部隊的一致好評。 1941年,蘇德戰爭爆 發,那是喀秋莎火箭炮才剛剛量產,當時這種火箭炮可以在一分鐘之內輸出一個重炮營的火力,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覆蓋打擊敵人。 在白俄羅斯戰役期間,更是讓德國軍隊完全領略了此火箭炮的威力。在喀秋莎火箭炮的一輪齊射之下,一瞬間直接將敵軍所有的有生力量瞬間消滅,一度讓德國人聞風喪膽。

關於喀秋莎名字的由來其中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相信各位一定會很詫異,為什麽會給一個火箭炮取這麽優美的名字的? 據說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字來源於它發射筒上的英文標誌「K」這個「K」代表的是「共產國際」兵工廠。 但是戰士們並不知道,可是就在他們見識到新武器發出來的威力之後,整個大地都在顫抖。

和德國的巨型炮「多拉」不同, 「喀秋莎」輕巧、靈敏快捷,但是威力卻絲毫不遜色,而正是這種威力才能給予敵人最有力的打擊,所以戰士們便親昵的將他命名為「喀秋莎」 ,一個他們只會給自己最親密的女朋友的昵稱,因為他們堅信,這種武器回想他們心目中的姑娘「喀秋莎」一樣,給予他們最好的生命呵護,同時也表達了戰士們對家鄉姑娘的思念, 後來,「喀秋莎」也就成了蘇聯炮火共同的名字,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種官方代號。

雖然此炮彈是蘇聯人發明的,但是真正把它發揚光大的還是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誌願軍戰士。 在上甘嶺戰役中,喀秋莎炮火團似「猛烈」的炮火,給了美軍致命的打擊,同時也給予了誌願軍強大的士氣鼓舞。 大家都明白曾經很長一段的時間裏,美軍始終依靠著無與倫比的火力優勢笑傲全球。但是, 就是在這場戰役中,讓美軍首次嘗到了萬炮壓頂的滋味,也讓「喀秋莎」成為連美軍都不敢惹得「少女姑娘」

正所謂一聲怒吼的長嘯萬炮壓頂,說的就是「喀秋莎」的可怕威力。此外由於火箭炮在夜裏發射時,能瞬間染紅一大片天空,因此,戰士們也賦予了它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天地紅」。 其中有一次炮擊就一舉打垮了美軍的兩個營,炮擊次數最多的一天,更是足足將 10萬發 炮彈全都打在了敵人的陣地上。

誌願軍如何統治美國大兵

「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在二戰時期研發的一款新的武器裝備, 一次性可裝填16枚132公釐的火箭炮 ,這種大殺器第一次等上戰場就是在 1941年 抗擊德國的時候, 由於其發射有管風琴的聲音,所以德國納粹稱之為「史達林的管風琴」,可蘇聯人更願意稱之為喀秋莎。 在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可以說誌願軍的「喀秋莎」萬炮齊射,給敵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 ,中國硬是打出了一個大國應該有的水平。 面對美國應有盡有的飛機、坦克、大炮不一樣,當時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只能依靠一把步槍和兩條腿在極度嚴寒的冰天雪地中同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硬碰硬 。長津湖戰役中,美國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被我軍圍困,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軍如果要是能夠和對方的火力對等的話,估計敵人已經全都殲滅了。

面對美軍的重型火力和排兵布陣,使得我軍一直久攻不下,最終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敵軍突圍逃走,究其原因還是和我軍的火力不足有關。蘇聯也深深被中國這種大無畏精神所震撼,最終決定提供給中國應有的武器。 使得誌願軍在火力上的全面弱勢逐漸迎來了轉機。特別是 bm13「喀秋莎」火箭炮 的到來。

在中國的斡旋之下, 120輛喀秋莎火箭炮 加入我軍,並且發揮了其巨大的威力,大振幅彌補了我軍同美國在炮火上的巨大差距。為此我軍專門單獨組建了兩個重型火箭炮師,並且全部裝備了 bm13「喀秋莎」火箭炮 在遼寧阜新增了兩個精銳步兵師,改編為火箭炮兵師,即炮兵第21師和第22師。

由於當時情況緊急,所以剛組建起來的炮兵第21師僅僅只改裝訓練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14天的戰備運動,於 1951年4月 分批開赴北韓戰場。 9月1日 ,火箭炮在入朝之後的第一炮打響了。炮兵第21師的203團奉命支援第27軍235團反擊美軍第7師的兩個營。 當天晚上,全團24門「喀秋莎」火箭炮直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忽然同時齊放射擊,頃刻間 384枚火箭彈 在黑夜中猶如火龍一般快速飛向敵軍陣地,直接將美軍第7師的兩個營全部覆蓋,斃傷敵人大 約700人 ,誌願軍火箭炮部隊取得首戰告捷。

由於炮火的猛烈,美軍在嘗到炮雨的滋味之後,誌願軍曾截獲到美軍的無線電,在無線電中我方能夠清楚的聽到 美軍的通訊員在瘋狂求救 。要知道這種接近瘋狂的火箭炮幾乎在美軍的手裏也是看不到的,而且他們此前也並不知道我方誌願軍已經裝備好了這種火箭炮。 在參戰之初,美軍甚至以為是蘇軍參戰了,但是實際上這是誌願軍的火箭炮部隊參戰了。

在火箭炮師入朝參戰的這段時間裏,曾多次配合誌願軍步兵進行反擊戰和防禦戰,極大地殲滅的敵軍的有生力量。尤其是在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雙方 激戰了43天 我軍第209團火箭炮團期間進行了 10次炮火 支援,以密集的火力配合陣地上的守軍擊退了美軍部份瘋狂的沖鋒, 用40萬發炮彈 ,消滅了 13000名敵人

1952年10月24日,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爆發 ,「喀秋莎」再次彰顯其神威,整場戰役中, 五聖山 成為上甘嶺的重要戰略要點,其南麓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就是五聖山的門戶。 在上甘嶺戰役的第一階段中,美國軍隊以其強大的火力直接奪取了這兩個高地,對五聖山造成嚴重威脅。 從10月14日到20日 ,是上甘嶺戰役的第一階段,雙方征戰持續 七天七夜 ,一直反復爭奪地表陣地,戰鬥極為激烈。在這種情況下,誌願軍總部果斷決定將 21師209團 配屬給參戰的15軍, 歸15軍軍長秦基偉統一指揮

10月19日 ,209團接到命令,今晚將全團投入到上甘嶺戰役中,當天下午, 24門「喀秋莎」火箭炮 統一集結起來,並且分頭從預備真觸發,奔向發射陣地,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 16時30分 ,15軍的104門炮火首先發出怒吼,緊接著炮彈像雨點一樣直接飛向了597.9高地。

在一陣火力過後,15軍把火力開始向敵軍的後方延伸,那些藏在地堡裏躲避槍林彈雨的美軍正準備鉆出來和15軍步兵相抗衡。這時,209團突然實施了齊射, 在完成兩次齊射之後,209團迅速撤出了陣地,前前後後僅用了十三分鐘的時間,就將美韓軍的絕大部份防禦工事摧毀。

喀秋莎炮火團大展身手

在上甘嶺第一階段戰爭過後,我軍采用火箭炮對美軍進行了一系列重創,短時間內將美韓軍的絕大部份防禦工事相繼摧毀。 緊接著在第二階段大象之後,我方誌願軍以209團24門火箭炮和70門各類野戰炮進行火力支援,於 11月11日 下午4點發起進攻 ,全殲守敵當晚便奪回了陣地。 第二天,美軍又以一個團的兵力企圖發起反攻,奈何我軍炮火攻擊兇猛,直接一舉擊潰了美軍。

要知道,以「喀秋莎」的射程來講, 10公裏以內的範圍 可以說是毀天滅地的效果,這簡直就是一款「不講理的火箭炮」。在戰役期間, 我方發射高達100多次 ,有力地支援了步兵進攻和防禦作戰。 在為期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我方「喀秋莎」炮團前前後後參加了十次戰鬥,雙方傷亡比例呈2.3:1。

其中 美韓軍百分之七十 的傷亡都是由誌願軍炮火的殺傷力造成的,而這殺傷力如此巨大的武器很大一部份正是來自「喀秋莎」火箭炮。沈重地打擊了敵軍,並且有效支援了我方步兵。 在我軍步兵戰士中受到極大歡迎,當時炮兵師21師的車號是「84」,所以部隊一見到車號為「84」的車輛都會主動讓路,並且對他們表示鼓掌並熱烈歡迎

要說北韓的這場仗之所以能夠打成這樣,最重要的還是得感謝蘇聯老大哥,如果不是他們及時地送來火箭炮,結果確實很難說。時間來到1 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 ,誌願軍為了配合停戰談判,先後兩次對美軍和韓軍發起夏季進攻, 直到6月中旬 停戰談判的協定達成,就在正準備簽字的時候,韓軍李氏集團依舊賊心不死,企圖破壞停戰協定。

於是 金城戰役就此打響 ,我方誌願軍集中五個「喀秋莎」炮團和其他炮兵部隊,大約上千門火炮,此次戰役是由誌願軍20兵團擔任主角, 整個20兵團包括四個軍外加一個師,光82公釐迫擊炮以上的炮火就超過了 1000門, 其中山炮、野炮和榴彈炮 約400門 ,相較於敵軍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絕對的優勢。 在戰役正式開始之前,我方打算先對敵軍進行一次猛烈的火力突擊。

為搶運作物資,金城戰役中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總共抽調了 10個汽車團 連通參戰炮兵運輸汽車共2700余汽車保證運輸,趕運物資 1.5萬噸 ,準備各種炮彈 130萬發 炸藥23.4萬公斤 。各種火炮雲集,彈藥充足, 這是我軍在入朝作戰以來,首次在火炮數量和火炮密度上超過敵軍的一次,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7月13日晚上9點整 ,20兵團集結全部火力開始對韓軍展開勢如山崩的炮擊, 在這場戰爭中,喀秋莎火箭炮一共發動了 69次齊射 ,敵軍陣營瞬間被打成了一片火海,平均美公頃落彈最多達 440發 ,最少也達 181發 ,摧毀了敵軍地面大量工事 ,這場炮火戰役的激烈程度更是史無前例,就連戰鬥經驗豐富的首長、軍長、師長等各級領導都沒見過這麽大的場面。

在這場戰役中,誌願軍以殲敵 5.3萬余人 的成績,將南韓軍4個師全部打殘,並且收復了 160平方公裏 的土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給了李承晚集團當頭一棒,迫使美方不得不做出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同時給板門店談判獻上了一份大禮,其火箭炮真是功不可沒。

最終,在喀秋莎的幫助下,終於成功取得勝利。 想當初,蘇軍可謂是對喀秋莎情有獨鐘。毫不誇張地說,10秒鐘就能夠拆掉一棟大樓。但是把喀秋莎火箭炮威力發揮到極致的還要數我們可敬的解放軍誌願軍們。 「喀秋莎」火箭炮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誌願軍火力上的劣勢,讓美軍嘗到了被密集炮火攻擊的滋味。

總結

如果「 喀秋莎」火箭炮 能夠早一點入朝參戰,裝備數量再多一些,那麽在戰場上誌願軍戰士或許就能少流許多血。但在那個貧窮落後的年代,加上面對的又是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著實沒有辦法。在此讓我們共同向那些參戰的英雄們致敬,同時也希望中國軍隊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