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全面戰爭爆發以來,已有約12萬俄羅斯士兵在烏克蘭戰死。分析人士估計,俄羅斯每天損失200至250名士兵,近幾個月來傷亡人數大幅增加。在2月份占領阿夫迪夫卡市後,俄羅斯軍隊沿前線發動大規模攻勢,並在卡爾可夫地區開辟了新的戰線。俄羅斯獨立新聞合作社Bereg著手調查了以死亡人數特別高而聞名的某旅傷亡情況,以及來自「頓內次人民共和國」的指揮官如何殘酷對待他們的俄羅斯新兵。記者莉莉婭·亞帕洛娃(Lilia Yapparova)還了解到高級軍官如何勒索這些士兵,以換取更安全的任務和承諾的補償,從而獲取巨額資金(包括作為激勵服役而提供的福利)。以下是俄媒整理的精簡版,以保持篇幅和解析度。
從2023年1月開始,一群來自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地區的動員士兵釋出了一系列視訊,講述了他們是如何被「送進屠宰場」的。這些士兵向普亭本人發出呼籲,描述了在沒有準備或炮兵支援的情況下被派去正面進攻的情況。到3月,他們幾乎全部陣亡。
這些士兵隸屬於第一獨立近衛摩托化步兵旅,該旅是俄羅斯軍隊的一個單位,也被稱為第一斯拉維揚斯克旅。正是由於這些視訊,該部隊因其極高的死亡率而聲名遠揚。家屬們表示,他們也很難以從部隊指揮人員那裏獲得有關陣亡士兵的可靠資訊。他們說,多年來,許多死者被列為作戰失蹤人員(或逃兵)。
第一斯拉夫斯克旅成立於2014年,作為「頓內次人民共和國」(DNR)的一部份,在烏克蘭東部進行了八年的戰鬥。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其在頓內次的傀儡當局動員當地人補充該旅的兵力。在圍困馬利烏波爾以及隨後試圖強攻阿夫迪夫卡和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沃狄恩和奧普特內(頓內次郊區的村莊)的陣地期間,該部隊遭受了重大損失。
2023年1月,這支精疲力竭的旅編入俄羅斯軍隊後,來自俄羅斯的動員兵和「誌願者」士兵加入了其中(第一批新兵來自伊爾庫茨克地區)。但來自頓巴斯的「分離主義軍官」仍然是該部隊指揮部的骨幹。
此後,該旅繼續在阿夫迪夫卡前線作戰,代號為「軍事單位41680」。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裏,該旅總共推進了約20公裏(12.4英裏)。
2023年1月,在阿夫迪夫卡附近摧毀了俄羅斯軍事裝備。Libkos / Getty Images
「也許我的弟弟還活著?」
30歲的伊高爾·阿尼斯特拉堅科(Igor Anistratenko)的屍體在沃狄恩(Vodyane)村附近躺了一年多。他的繼母斯維特拉娜(Svetlana)告訴Bereg,他的家人一直在尋找他,但幾乎沒有線索。
斯維特拉娜從伊高爾的戰友那裏得知,他在2023年3月中旬遭到炮火襲擊後最後一次被人看到「躺在地上,眼睛睜著」。伊高爾在最後一次電話交談中也提到了沃狄恩。當時,俄羅斯軍隊正試圖向附近的阿夫迪夫卡推進,一波又一波的士兵向這座城市發起猛攻,並在此過程中遭受了巨大損失。
「出於某種原因,他真的很想去前線。去看看生活的色彩,」斯維特拉娜回憶道。 「我們試圖說服他不要去,但他並不氣餒。畢竟,沒有什麽能讓他留在這裏。他沒有自己的家庭——沒有妻子,沒有女朋友。」
伊高爾在執行第一次作戰任務時犧牲;當時他在第一斯拉維揚斯克旅服役的第三天。直到2024年春天,他的遺體才被發現。一名調查員在 2024 年 4 月打電話給他的家人,說根據他的軍徽,一個「戴著眼鏡的骷髏」被確定為伊高爾(這還有待 DNA 分析的確認)。斯維特拉娜說: 「鑒於他的視力,他不應該被派去參加那次進攻。但他的旅裏人手不夠,他們只是把[任何人]都推到需要他們的地方。」
伊高爾死後,斯拉維揚斯克第一旅繼續在阿夫迪夫卡附近作戰,持續了一年。2024年3月10日,來自俄羅斯巴什科爾托史坦共和國的合約兵馬塞爾·卡沙波夫在同一前線失蹤。這也是他的第一次作戰任務。他的姐姐維內拉(Vinera)告訴Bereg: 「據稱,馬塞爾在阿夫迪夫卡附近被無人機殺害,[他的屍體]留在掩體裏,被泥土覆蓋著。但要是他死了,屍體在哪裏?也許我的小弟弟還活著。」
烏克蘭無人機拍攝的視訊顯示,2023年3月,俄羅斯在沃狄恩附近的陣地遭到襲擊。
2024年2月17日,俄羅斯軍隊占領了阿夫迪夫卡,之後,斯拉維揚斯克第一旅前往切斷烏克蘭軍隊在城外的補給線,但該部隊的士兵繼續失蹤。克麥羅沃居民葉夫根尼婭說,她的丈夫在4月27日的一次戰鬥任務中打電話給她道別。她回憶說:「他說他們正在遭受炮擊,無法繼續前進。
另一位代號為「Next」的士兵在5月19日發動攻擊的前夕給妹妹娜塔莉亞打了電話。娜塔莉亞告訴Bereg,她妹妹回憶起他們最後一次通話時說:「[他說],‘為我點根蠟燭。我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張單程票。
娜塔莉亞住在尤爾加(克麥羅沃地區),她說她的哥哥——1994年俄羅斯在喬治亞分離的阿布哈茲地區執行維和任務的51歲老兵——在接到征召通知的三天內就被派往烏克蘭。他失蹤後,她發現他在執行戰鬥任務之前就受傷住院了。她告訴記者:「膝蓋受傷,手臂受傷。沒有完全治愈,彈片也沒有取出。這就是他帶著一條綁著繃帶的瘸腿參加攻擊的原因。」
在阿夫迪夫卡的一棟被毀建築上空飄揚著一面印有普亭肖像的旗幟。2024年2月
旅部用兩個簡短的短語回答了娜塔莉亞關於她哥哥的詢問:「我們正在竭盡全力」和「有時,有人會回來」。她告訴記者:「當時,我想問他們是否看過無人機拍攝的被遺棄的[士兵]被處決的視訊。視訊內容令人毛骨悚然,但我每天都檢視電報頻道,檢視身份不明的屍體[和]戰俘。這讓我毛骨悚然。」
來自鄂木斯克的伊高爾(Igor)於4月10日應征入伍。5月19日,他與「Next」在同一場襲擊中失蹤,他的妻子塔季揚娜(Tatyana)仍在尋找他的下落。在最後一次通話中,他說自己將參加對內塔洛韋(Netailove)的夜間襲擊,內塔洛韋是阿夫迪夫卡(Avdiivka)附近另一個村莊,在伊高爾失蹤一周後,俄羅斯軍隊占領了該村莊。塔季揚娜說:「旅長說,我丈夫不在‘200人’或‘300人’名單上。」她用俄語軍事俚語指代陣亡和受傷的士兵。
失蹤士兵的親人自發組織搜尋行動,在社交媒體上交換照片、呼號以及指揮官的電話號碼。Bereg采訪了幾十戶這樣的家庭。他們把第一斯拉維揚斯克旅稱為「百慕大三角」,因為該旅士兵失蹤或死亡的速度極快,以至於外界對該部隊本身知之甚少。
俄羅斯無人機拍攝的廢墟。2024年5月
「俄羅斯的鮮肉到了」
馬克西姆·比科夫(Maxim Bykov)是俄羅斯莎拉托夫州塞梅諾夫卡村的一名士兵,他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夠詳細描述自己在第一斯拉維揚斯克旅經歷的人之一。他於2023年5月13日應征入伍,因為他需要支付贍養費。他的家人最後一次收到他的訊息是在2024年6月6日。
比科夫和他的新兵戰友們被置於頓內次人民共和國的「軍官」指揮之下。他們的指揮官對他們嘲諷道:「俄羅斯的鮮肉到了」 ,他的妹妹塔季揚娜·阿努弗裏耶娃告訴【Bereg】。
頓內次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民兵」所屬旅在全面戰爭之初就遭受了重大損失,據阿努弗裏耶娃稱,指揮官們對被派來補充兵力的俄羅斯動員兵十分不滿。她解釋道:「指揮官們與家人住在頓內次,他們痛恨我們的戰士,因為他們在那裏戰鬥了10年,而我們卻坐著等待。
多名士兵的親屬表示,指揮官稱新兵為「莫斯科人」(對俄羅斯人的貶稱),並「當面破口大罵」,「你們是來賺錢的?那就去工作吧——你們的家人會為你們因公殉職而獲得的數百萬賠償而高興的。」
阿努弗裏耶娃說,新兵每兩到四天就被派去「不間斷地」強攻烏克蘭陣地。「我哥哥從戰鬥任務中回來,當晚——無論是否受傷——他們都會再次派他執行撤離任務,以‘拯救自己’。」
指揮官們對被征召的俄羅斯人的傷亡毫不關心,讓他們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執行攻擊任務。據阿努弗裏耶娃說,那些拒絕執行任務的人遭到毆打和「歸零」的威脅,後者是處決的俚語。「他們不會在基地就地槍決,而是讓他們穿著內衣和T恤去野外。他們會給他們一把刀或一把工兵鏟——然後,再見。他們不會回到部隊。」
阿努弗裏耶娃的哥哥說,在攻擊中試圖撤退的士兵會被自己的迫擊炮射殺(貝雷格無法獨立證實這一說法)。她回憶道:「這裏不需要我們。」
在阿夫迪夫卡前線作戰時,拜科夫的腳骨折了,右手也受了傷(之後他帶著石膏繼續戰鬥),胸部、大腿、肘部和小腿也受了彈片傷。阿努弗裏耶娃說:「他的腿被彈片打得像漏勺一樣。」
胸部被彈片擊中後,比科夫第一次紋身,這樣「人們就能認出他」。2月,他的腳趾因凍傷而變黑,但他仍然沒有住院。他告訴姐姐:「(部隊裏)沒有真正的治療。他們只是塗上藥膏,然後包紮起來。」
比科夫穿大一號的鞋子,以便行走,指揮官繼續派他去執行撤離任務。「一架無人機擊中了他的一名戰友的腹部,腸子都流出來了,」阿努弗裏耶娃回憶道,「馬克西姆把他救出來後,他們又打了我弟弟一頓,然後把他送回了前線。」
3月,比科夫在旅部基地失去意識,最終被送進了醫院。他給阿努弗裏耶娃打電話說: 「給[指揮官們]送5萬盧布[570美元],這樣他們就會把我送進醫院。否則,他們不會這麽做的。」
在斯拉維揚斯克第一旅的基地內,塔季揚娜·普羅科菲耶娃的個人檔案
「別抱怨,否則他們會把我除名」
據普通士兵的親屬稱,第一斯拉維揚斯克旅的指揮官們無利不起早。塔季揚娜·阿努弗裏耶娃(Tatyana Anufrieva)說,她哥哥的指揮官索要「數萬元」盧布才能「休息」,20萬盧布(約合2275美元)才能免於執行戰鬥任務,50萬盧布(約合5700美元)才能免於執行戰鬥任務數月。(相比之下,在烏克蘭作戰的俄羅斯士兵的最低月薪為21萬盧布,約合2400美元。)指揮官們還從支付給受傷軍人的補償金中扣了一大筆錢。
在頓內次醫院,馬克西姆·比科夫被診斷出患有雙側肺炎、敗血癥、腎炎和心臟病。醫生還建議截掉他發黑的腳趾,以防止壞疽。當他們取下他的石膏時,發現他手上的骨頭沒有正確愈合。「他的小指插在手掌裏,其余的手指向不同的方向伸展,」阿努弗裏耶娃說。醫生告訴她,如果不送到裝置齊全的醫院接受全面治療,「你哥哥活不過一年。」
阿努弗裏耶娃後悔沒有更早地催促哥哥住院,但比科夫懇求她不要幹涉。她解釋道:「士兵們都不敢開口說話。「在(其他新兵的)妻子和我給檢察官辦公室和調查委員會寫信並向總統投訴後,他歇斯底裏地打電話給我,說:‘指揮官用機槍狠狠地打了我,我的耳朵都變藍了。不要再寫任何東西了!不要抱怨任何事情——否則,他們會把我除名。(該旅的其他士兵也表示曾收到類似的威脅。)
旅指揮部竭盡全力確保有關部隊狀況的資訊不會外泄。抱怨或拒絕參加戰鬥任務的士兵被鎖在地下室、銬在欄桿上或綁在雙層床上。有一次,拜科夫被綁在床上整整一夜,沒有食物和水。「為了讓他們不鬧事或發脾氣,他們會把他們扔進沒有食物的坑裏,關上一周。他們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為有戰友偷偷給他們送吃的,」阿努弗裏耶娃說。
馬克西姆·比科夫(Maxim Bykov)把錄音帶貼在塔季揚娜·普羅科菲耶娃(Tatyana Prokofyeva)的床鋪上,塔季揚娜·普羅科菲耶娃的個人檔案
據阿努弗裏耶娃說,一名高級軍官在執行作戰任務前威脅要殺死她的哥哥,說:「如果你這次能從前線活下來,我就把你除名。」
比科夫活了下來,但最終進了醫院——6月6日,兩名身份不明的男子用一輛民用汽車把他帶走了。他最後一次給母親打電話,說:「他們來接我了——他們要把我帶回部隊。」 然後,阿努弗裏耶娃收到一條簡訊,上面寫著:「姐姐,轉15000盧布,十萬火急!」她立刻知道這不是她弟弟發來的。「他從來不會叫我姐姐,只叫我‘奶奶’,」她解釋道,「我比他大五歲,是我把他帶大的。」
此後,再也沒有人聯系過馬克西姆·比科夫(他的電話號碼已經停機)。部隊告訴阿努弗裏耶娃,她的哥哥「擅自離開了部隊」,但她不相信他們的話。
馬克西姆·拜科夫營的252名士兵中,只有4人肯定還活著——其余的應征入伍者被列為失蹤或死亡。這些士兵的親屬中約有500人透過WhatsApp上的群聊保持聯系,這是社群網路上的眾多群聊之一。 「否則你會瘋掉的。因為指揮官不接電話也不回資訊,而且他們還會換號碼,」阿努弗裏耶娃說道。
「自從我哥哥失蹤以來,第六個群組已經執行了作戰任務。沒有人回來!」娜塔莉亞抱怨道,「我聽到的只有:‘可憐的家夥,他最終去了最危險的部隊。’」伊高爾·阿尼斯塔連科的繼母斯維特拉娜表示贊同:「在我看來,幾乎整個(部隊)輪換都死了。
烏克蘭無人機在阿夫迪夫卡附近拍攝的俄羅史坦克燃燒的鏡頭
拉麗莎·馬馬耶娃(Larisa Mamaeva)的哥哥兩個月前失蹤了,她說,士兵們把部隊的死亡率稱為「演算法」。她說:「沒有人能在那裏服役超過六個月:如果你完成了一個戰鬥任務,你就無法完成下一個任務。」
貝雷格的兩個訊息來源甚至試圖親自前往前線尋找失蹤的兄弟,但他們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不可能的。「我請求人道主義工作者帶我一起去,只是把我留在那裏,這樣我就能仔細搜尋每一寸土地。當然,他們很快就告訴我我‘瘋了’,不允許我去那裏,」娜塔莉亞回憶道。 「不確定性讓人崩潰。每天早上,他的兒子都會哭著說:‘媽媽,爸爸打電話了嗎?
正在尋找哥哥馬塞爾的維內拉表示,她自己也準備前往前線。她說:「我至少想把他的遺骨帶回家,這樣我媽媽就能去墓地照顧他的墳墓。我們正在尋找他——無論生死——但我們找不到他。
俄羅斯國防部沒有回答Bereg的記者關於第一斯拉維揚斯克旅的問題。
作者:莉莉婭·亞帕洛娃(Lilia Yapparova)
文章信源:美杜莎(Meduza)
信源簡介:Meduza成立於2014年10月,是一家總部位於拉脫維亞裏加的新聞網站,其是一個俄羅斯新聞網站,但總部不在俄羅斯。俄羅斯最受歡迎媒體Lenta.ru主編被解雇後在拉脫維亞推出了Meduza,也被稱為「講真話的今日俄羅斯」。Meduza專註於「來自俄羅斯和前蘇聯數百個來源的最重要的新聞和專題報道」。其是一家堅持事實報道的國際俄語媒體,致力於全面報道具有社會意義的事件,不對讀者隱瞞任何資訊,並力求給予所有利益相關方平等的發言機會。同時,Meduza也特別關註為那些少有機會公開發聲的群體提供表達平台。
信源評級:
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代表日新說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