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長津湖戰役我軍為什麽損失慘重?因為武器裝備優劣懸殊太大了

2024-07-19軍情

筆者以前寫過多篇抗美援朝的文章,也寫過長津湖戰役,現在熱播的電影【長津湖】,使人們對這場戰役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

長津湖戰役,美軍雖然被我軍包圍,但是很多仍然逃出去了,我軍取得了勝利,但是傷亡非常大。參戰的第9兵團總兵力大約15萬人,傷亡在5萬人左右,這裏的傷亡主要是凍傷和戰傷等,也就是說,傷亡達到總兵力的1/3。

長津湖戰役我軍為什麽損失慘重?這裏面有天氣的原因,但是天氣對雙方是一樣的,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武器裝備方面的原因,因為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優劣懸殊太大了。

今天就從學術的角度來分析由於敵我武器裝備優劣懸殊對誌願軍造成的影響。

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可以分為進攻和防禦兩種,今天筆者就從全域、進攻和防禦這三個方面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1.敵我武器裝備優劣懸殊,是造成我軍在全域上困難的根本原因

①限制了誌願軍晝間行動自由

【長津湖】中有很多鏡頭都是夜間行軍,提前設伏,這在其他影視劇中也有,這是因為美軍具有強大的空中優勢,掌握著戰場的制空權,而誌願軍沒有空軍支援作戰,又嚴重缺少對空作戰武器。

比如在北韓戰場,車子夜晚行駛不能開車燈,只要開車燈就會引來美軍飛機的轟炸,比如第39軍參謀處長何淩登剛進入北韓,就因開車燈行駛引來美軍飛機,結果被轟炸犧牲,這種情況在北韓戰場時有發生。

在前三次戰役中,誌願軍對空作戰部隊只有1個高炮團,共36門高炮,各軍也只有十幾挺高射機槍。參加長津湖戰役的第9兵團也就50挺高射機槍左右,根本沒有什麽防空能力。

正是因為誌願軍防空火力弱,所以美國空軍活動肆無忌憚,不但攻擊固定目標,而且攻擊活動目標,不但攻擊運輸車隊和運動的部隊,甚至單個車輛和行人也成為其攻擊的目標。

在北韓戰場,曾出現過數次美軍飛機因追逐攻擊目標,飛行高度過低撞山或撞上高壓電線而炸毀的情況。

因此誌願軍晝間行動受到嚴重限制,誌願軍部隊的運動、作戰和運輸活動均在夜間或不利於飛機活動的氣象惡劣的晝間進行。這樣,極大地限制了作戰能力的充分發揮。誌願軍作戰行動只能夜攻晝防,晝間難以調動縱深部隊發展戰果,許多時候坐失戰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誌願軍必須和美軍打近戰,和美軍交織在一起,誌願軍和「聯合國軍」的膠著狀態,就可以使美軍飛機無法轟炸,使其遠端火力無法發揮。

這就是誌願軍經常和美軍進行近戰、肉搏戰的根本原因。,

誌願軍雖然後來逐漸增加了高炮部隊,1951年9月誌願軍空軍也出動作戰,打擊了美軍飛機的瘋狂氣焰,但只在清川江以北地區掌握了局部時間的制空權。

從總體上看,在整個抗美援朝戰場期間,誌願軍的晝間行動一直受美國空軍制約。如何在晝間沒有行動自由的情況下爭取主動,並爭取晝間作戰,一直是困擾作戰指揮員的重大問題。

②全方位轟炸使我軍傷亡加大

在抗美援朝作戰中,誌願軍陸軍的作戰水平遠高於美國陸軍,美國陸軍是在海空力量支持下的陸軍,而誌願軍是一軍對三軍。

對於美軍來說,可以區分前後方,但是對於誌願軍來說,在美軍飛機的狂空亂炸下,整個戰場不分前方和後方,誌願軍不分晝間和夜間,都必須時刻註意防空襲問題。

誌願軍不僅人員、車輛在晝間需要疏散隱蔽和嚴密偽裝,而且醫院、倉庫和臨時物資存放點也都必須嚴格隱蔽或偽裝,夜間必須嚴格火光、燈光管制,否則稍一疏忽,就會遭到不必要的損失。

在整個戰爭期間,誌願軍各軍和炮兵部隊、後勤部隊都有遭受空襲的情況。

根據統計,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僅半個月時間,誌願軍即遭美軍空襲傷亡數百人,損失大小汽車330余輛、火車皮30節、各種炮7門、汽油99桶。

遭空襲的單位包括誌願軍直屬隊,第39軍和第42軍指揮所,第112、第114、第126師指揮所,後勤第1分部等。

指揮所是作戰指揮的核心,是誌願軍重點防衛的部門,盡管如此,指揮所還是經常遭到美軍飛機轟炸。

比如第112師指揮所11月5日拂曉遭受空襲損失嚴重,犧牲團級幹部4人、營級幹部10人、連級幹部18人、排級幹部36人、戰士129人。傷75人,共計傷亡272人。另外還炸毀汽車4輛、電台和總機各1部。

11月25日,誌願軍司令部遭空襲,誌願軍司令部辦公室秘書毛岸英和參謀高瑞欣犧牲。

12月12日至14日,僅兩天時間,前方作戰部隊、汽車第四、第九團和後勤第二分部即被炸毀汽車101輛。

正因如此,指揮員與指揮所的安全問題,一直是誌願軍總部非常強調和關心的問題。在美軍飛機的全方位轟炸下,誌願軍仍然處境困難。

根據統計,誌願軍在戰場上犧牲的師以上領導幹部絕大部份是遭美軍空襲犧牲的,即使到了戰爭後期也是這樣。

比如1952年5月15日,第40軍第118師師部遭空襲,師長和參謀長兩名師領導犧牲。

1953年6月26日,誌願軍第1軍第8師第19團團部遭空襲,犧牲團長、團政委、團副政委、團參謀長、團副參謀長、師組織科長、師後勤處長和政委等8名團職領導。

所以說,誌願軍由於沒有制空權,是造成我軍重大損失的根本原因。

③給後勤保障尤其是作戰物資運輸補給造成嚴重困難

誌願軍的作戰物資補給,幾乎全部從中國境內運輸。誌願軍運輸手段極其落後,只靠陸路運輸,主要是靠火車和汽車,沒有海上和空中運輸手段。

當時國家工業實力很弱,連造汽車的能力都沒有,現有的運輸汽車全是繳獲的,還有一大部份是從蘇聯進口的。

第一次戰役時,誌願軍後勤部門全部運輸汽車共約700輛,有相當一部份被美軍飛機炸毀,到長津湖戰役發起時,沒有多少運輸車輛,所以誌願軍的前進速度很慢,美軍一旦坐上汽車逃跑,我軍追趕不上。

而美軍1個步兵師即有專門物資運輸車(含武器彈藥車和各種軍用貨車)910余輛,另有1100余輛卡車。

更為嚴重的是,美軍由於空中優勢,我軍的作戰物資是在美軍的轟炸下運輸,所有的鐵路、公路運輸車輛只能在夜間閉燈行駛,並且道路和車輛遭美國空軍嚴重破壞。

這使得運輸效率極低,而參戰部隊的人數又多,後勤根本根不上,所以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誌願軍一天只可以吃幾個冷的馬鈴薯,雖然在嚴寒的天氣下,卻只能穿單衣作戰。

在抗美援朝初期,誌願軍的汽車損失率達到50%,後來隨著我軍作戰經驗的增多,損失逐漸減小,到了1951年第二度為22%,這個比率仍然不算小。

作戰物資在向前線運輸過程中,約有30%~40%因美空軍轟炸而損失。這就造成了誌願軍運輸效率低下,國內物資堆積如山,而前送的運輸量則遠遠達不到作戰需要,糧食供應在前三次戰役只能保證25%,彈藥只能重點供給,而在作戰中的後勤跟進保障更加困難,這直接加大了非戰鬥傷亡,這也是長津湖戰役中出現冰雕連的根本原因。

④美軍的空中優勢,使誌願軍始終面臨側後方的安全威脅

北韓半島三面環海、地幅狹長,美軍具有強大的海、空軍優勢,誌願軍和人民軍側後方的北韓東西海岸均在其海、空軍控制之下。

美軍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特別強,而美軍又剛剛經過仁川登陸,並且經常進行登陸作戰演習,不時派海空軍力量對誌願軍的側後海岸進行轟炸和襲擾,使誌願軍不得不始終考慮側後安全。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誌願軍的作戰距離不能跑得太遠,一旦跑得太遠,美軍就可能利用空中優勢進行空中遮斷,所以誌願軍在正面作戰的同時,必須顧及側後的安全,也使誌願軍始終放不開手腳。

⑤直接加大部隊減員,影響作戰力量的保持

由於美軍作戰具有巨大火力優勢,直接加大了部隊減員,這是和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根本不同的。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同國民黨軍作戰,雙方作戰減員總對比為1:5.3,就是在解放作戰最困難的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雙方的作戰減員對比尚為1:3.13。

而在抗美援朝戰爭整個運動戰階段,誌願軍和人民軍作戰減員18.9萬余人,斃傷俘「聯合國軍」方面23.3萬余人,雙方作戰減員對比為1:1.23。而敵軍的減員主要是南韓的軍隊。

根據數據統計,誌願軍和人民軍的作戰傷亡,70%~80%為美軍火炮所致,7%~8%為美軍飛機所致。在長津湖戰役中,誌願軍的主要傷亡來自於炮火,其次是美軍飛機所致。

2.對誌願軍進攻作戰的影響

抗美援朝五次戰役主要是進攻作戰,雖然進攻作戰誌願軍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在美軍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面前,還是極大地限制了勝利的規模,增大了勝利的困難。

①不易達成戰役包圍

誌願軍打運動戰,主要是進行遠距離的穿插分割和包圍,然後由於實施穿插分割的部隊無法攜帶重武器和足夠的後勤物資,這使得誌願軍的火力非常弱,後勤保障嚴重不足。

誌願軍有時雖然穿插分割到位了,但是由於火力弱,無法有效阻止美軍撤退,這是在長津湖戰役中,多數美軍能夠逃跑的重要原因。

而對於美軍來說,由於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和交通工具,所以美軍撤退的話,只要道路暢通,誌願軍根本追不上,尤其是美軍用飛機撤退的話,誌願軍沒什麽辦法。

在長津湖戰役中,美軍建立了一個簡易機場,很多美軍就是從這個機場撤走的。

特別是在美軍的後撤之路水門橋,我軍曾三次將橋炸毀,但是美軍最後竟從日本直接用運輸機運來八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元件,硬是組裝成了一座新的水門橋。

②對美軍形成戰役戰術包圍後,難以達成聚殲

在北韓戰場,誌願軍對南韓軍隊達成戰役合圍後,基本可以做到全殲或者大部殲滅,南韓的軍隊基本上一被包圍,就會如鳥獸散,多數會舉手投降。

而誌願軍對美軍達成包圍後,則很難將其聚殲,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誌願軍的武器裝備差,火力太弱。

比如在長津湖戰役中,第9兵團第20和第27軍在發起反擊的當夜。即按計劃將美陸第1師大部和美步兵第10師1個多團分割包圍在長津湖地區的3個點上。

然而由於「聯合國軍」武器裝備強,坦克多,被圍後,夜間由坦克組成環形防禦掩護步兵,並充分發揚火力,固守待援。

而到了白天,被圍部隊在其空軍、海軍和地面部隊的接應下,以坦克為先導,由炮兵火力開路,組織突圍。因此,雖遭誌願軍殲滅性打擊,但終於突出包圍逃跑。

誌願軍火力弱的問題後來雖然得到緩解,但是始終沒有根本解決。

正如偉人指出的那樣:「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

(三)美軍突圍和撤退,誌願軍往往難以達成追殲

美軍一旦決定突圍,往往會集中火力開道,誌願軍只能抓住「聯合國軍」擔任阻擊的一些小部隊。

比如在長津湖戰役中,美陸戰第1師經苦戰突破誌願軍第9兵團的層層阻截後,美第10軍指揮的美軍3個師(其中2個師遭到殲滅性打擊)和南韓軍2個師,全部撤往興南海岸港口。

眼看敵軍突圍而去,誌願軍第9兵團雖晝夜兼程,層層阻截、跟蹤追擊,予美陸戰第一師以殲滅性打擊,但徒步趕到興南港時,美第10軍指揮的部隊約10萬人,全部登上其前來接應的海軍艦船,從海上南撤。誌願軍見此情景,只能是望洋興嘆。

在後來的幾次戰役中,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所以誌願軍的戰役追擊,往往只能抓住聯合國軍的小股部隊,對於大股部隊,即使圍住也圍殲不了,如果追殲其主力,往往都是徒行疲勞,戰果不大。

④繳獲易被摧毀,戰場補充困難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誌願軍繳獲的敵軍裝備和物資也不少,但是誌願軍的裝備落後,尤其是技術力量非常少。

比如誌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就繳獲了大量汽車,然而誌願軍除了少數汽車駕駛員外,其余人員基本都不會駕駛,因此繳獲的汽車和物資來不及轉移,就被快速趕來的美軍飛機摧毀,這種情況時有發生。

在第一次戰役雲山戰鬥中,誌願軍繳獲飛機4架、坦克28輛、汽車170余輛、各種炮110余門,因來不及疏散,大部被美軍飛機炸毀。

在第二次戰役西線作戰中,誌願軍繳獲2300余輛汽車、近100輛坦克及其他大批物資,除開出少量汽車外,其余全被美軍飛機炸毀。

在長津湖戰役中,第27軍繳獲汽車187輛,僅開出30余輛,其余全被炸毀。第26軍第60師也繳獲了汽車105輛,但大部被炸毀。

3.對誌願軍防禦作戰的影響

誌願軍進行防禦戰鬥,其困難程度要超過進攻作戰。

在長津湖戰役中,第9兵團的戰役部署相當成功,但是最後還是被美軍突圍,一個根本的原因是穿插的部隊到達了指定位置,雖然修建了野戰工事,但是在美軍的火力下很快就被摧毀。

失去防禦工事的誌願軍往往無法堅守,只以看著美軍突圍而去,這種現象在長津湖戰役中非常普遍,不再一一舉例。

總體而言,誌願軍是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同美軍作戰的,作戰勝利來之不易。

抗美援朝戰爭實踐表明,誌願軍以極端劣勢的武器裝備,是可以同完全現代化的敵軍進行作戰的,並且取得了重大勝利。

這是西方軍事界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西方軍事思想的根本出發點是火力制勝,而東方軍事思想講究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尤其是頑強的戰鬥意誌是取得戰爭勝利的根本因素。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對歷史和哲學頗有研究,歡迎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