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披露俄羅斯外泄的機密檔顯示,俄羅斯擔心一旦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開戰,其東部疆域或遭美國及其區域盟友攻擊而成為弱點,俄軍因此計劃在此情況下「預先打擊日本和南韓」。外媒分析稱,亞洲已經逐漸成為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以及反對北約立場上的核心。
機密檔囊括什麽計劃?
據報道,這些機密檔取自29份俄軍軍事檔案,時間橫跨2008年至2014年,主要內容為「應對俄羅斯東部邊境的潛在沖突」。
報道稱,相關計劃選定160個潛在攻擊目標。其中,軍事目標包括美國盟友日韓的中央和地區指揮部、雷達設施、空軍基地和海軍設施;非軍事目標則包括道路、橋梁和鐵路隧道等大量基礎設施。該計劃詳細說明了如何透過打擊這些目標來擾亂「作戰區域內的敵方部隊集結」,從而在更廣泛的沖突中「保護俄羅斯的東部邊境」。
例如,據【金融時報】引述,其中一個具體計劃是派遣Tu-160戰略轟炸機,發射12枚Kh-101巡航飛彈,打擊日本三澤基地的奧尻島雷達站,俄方相關軍事檔宣稱「打擊成功率高達85%」。
矛頭為何對準日韓?
【金融時報】指出,這一系列外泄的機密檔,展現出俄羅斯軍事戰略規劃人員的某種憂慮,即俄羅斯若與北約開戰,其東部邊境容易暴露在戰火之中,受到美國軍事力量及其盟友的攻擊,因此俄軍計劃在此情況下先發制人打擊日韓。
事實上,作為冷戰時期集團對抗的產物,北約近年來持續擴張,並持續「東進亞太」,與日韓的軍事合作也日趨緊密。北約此舉帶來的安全威脅,引起外界警惕。早在2006年,美國就在北約裏加峰會前,主張與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等國建立夥伴關系。此舉雖沒有得到峰會與會方的認可,但輿論認為這實際上意味著北約開啟了「亞太化」的行程。2021年,北約明確制定了「北約2030年議程」,尋求重振同盟實力,推動新的戰略轉型,重點轉向大國競爭,還提出要積極介入全球事務特別是「印太」事務。
自2022年以來,日本、南韓等國一直受邀參加北約峰會,並被當作北約「全球夥伴」的一部份。南韓東亞研究所所長禹守根曾指出,在美國主導下,北約試圖從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將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引入亞洲,不僅加大亞太地區安全風險,還可能打破亞太區域的經濟一體化行程,減緩甚至阻礙域內國家發展。
俄羅斯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2024年12月16日在國防部會議上說,俄羅斯必須為各種情況做好準備,包括「未來10年內俄羅斯與北約可能在歐洲發生的軍事沖突」。他補充說,挑起戰爭的將是美國領導的軍事集團,而不是俄羅斯。別洛烏索夫解釋道,這場戰爭的可能性「在2024年7月北約峰會做出的決定中得到了體現,也反映在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的軍事學說中」。
對於俄羅斯而言,這種威脅不僅是一種「學說」,還表現在具體的戰略對抗之中。歐洲的北約外長已開始討論,到2030年逐步將北約的國防開支目標從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提高到3%。尤其是德國防長皮斯托留斯主張增加國防預算,他此前宣稱:「若普亭發動攻擊,我們需要有能力發動戰爭。」
「歐洲和亞洲戰場直接相關且密不可分」
有分析指出,亞洲已經逐漸成為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以及反對北約立場的核心。此前,美韓兩國宣稱,俄軍從北韓招募了1.2萬名士兵前往烏克蘭作戰。俄軍於2024年11月向烏克蘭發射一枚實驗性彈道飛彈後,普亭也明確表示「烏克蘭地區沖突已經呈現出全球性質」。
曾任北約武器管制官員的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客座學者威廉·艾爾伯克指出,外泄的檔和有關北韓在烏克蘭軍事部署的疑雲都證明「歐洲和亞洲戰場直接相關且密不可分」。他說,亞洲與歐洲都無法置身在對方的沖突之外。
曾任日本防務省研究員的慶應義塾大學副教授鶴岡路人認為,如果俄羅斯使沖突在歐洲擴散,即所謂的「橫向升級」(horizontal escalation),這對日本而言深具挑戰。他表示:「面對與北韓的沖突,日本可能有時間準備並試圖采取行動,至於來自歐洲的橫向升級,預警時間較短,日本只有更少的選項努力避免沖突。」
作者丨程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