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殲-36」問世後,轟-20應該是真沒了,怎麽也得是「轟-30」!

2025-01-03軍情

前幾天悍然登場的兩款國產新機,將六代機這一模糊的概念推向了全世界,以至於維基百科上都掀起了一場大戰,「世界首款六代機」究竟花落誰家?事實上,六代機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沒有太多的了解,對於殲-36是六代機或者五代半的討論,意義並不大。最關鍵的是,殲-36的出現,也代表著轟-20是真沒戲了。

轟-20歷年來一直被反復提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征,地位非同一般。但我們為什麽需要轟-20?是因為轟6已經過時了,所以空軍要換新一代轟炸機?還是因為20家族一直三缺一?

轟炸機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興起,二戰之後,戰場形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轟炸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國裝備。

其中,美國技術最強、經驗最豐富,目前他們正在逐步淘汰B-1B、B-2A,並在將來組建由B-21與B-52組成的機隊。 俄羅斯的轟炸機雖然比不上美國,但在烏克蘭戰場的高烈度實戰檢驗中,已經開始向圖-160打造戰略威懾、圖-95MS作為中堅力量的模式轉變。

中國現在只有轟-6,但是可以透過研發多種機型,來滿足各種作戰需要。

從美俄兩國的經驗來看,轟炸機的高低搭配是很有必要的。 高端機型負責展示武力,配備戰略武器以震懾敵人;而低端機型,則是任勞任怨地充當廉價的空襲平台。 B-2A作為唯一的現役隱身轟炸機,它還附加了一項功能,那就是利用出色的隱形能力,在戰爭開始前,進行遠距離奔襲穿透對手防線。

換句話說,對轟-20的實戰期待就兩點,一個是戰略威懾,一個是隱身穿透打擊。俄羅斯用慘痛的代價向世人展示了,過分強調核威懾,輕視常規裝備,放到現在依然是愚蠢的。中國對於空基核威懾的態度始終是「保持存在」就行,對比陸基和海基,投入的資源要少得多。

轟-6 K/N上的核彈頭巡航飛彈雖然比不上圖-160,但後者也真沒見到有什麽高價值。 與之相比,東風-31AG的發射才是真正的震驚了全世界。

隱形穿透這種東西,原本真是不可小覷,但是時代已經變了。

國內出現的新機,都具有長期超音速巡航和大型隱形彈倉等顯著的技術特點。 如果未來投入使用,艙內搭載高超音速武器,可以跨越數千公裏的距離,對敵人進行高速攻擊。 也就是說,原本轟-20存在的基石已經不復存在。

在未來,中航工業將在其它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比如更大的載彈量,更高的全譜隱身效能,以及更遠的射程。

不過,那就不能叫轟-20,起碼得從轟-30開始,甚至轟-40都有可能。事實上,轟炸飛行相對於作戰任務來說要容易得多,如果是為了滿足攜帶大量彈藥進行遠端隱形攻擊的需要,大型無人機其實更合適。

未來的國產轟炸機,肯定不是B-2A和B-21的翻版,而是一種超乎想象的驚世駭俗的存在,所以「轟-20」這種不符合時代變化的稱呼,就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