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國家最高大獎揭曉,中國天眼真能釘選航母,還可以追蹤F-22隱身機

2024-07-06軍情

在未來,曾經難以想象的成就,如釘選美國航母和追蹤F22隱身戰機,或許都能成為現實。

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之際,遙感專家李德仁傳來了喜訊,中國在遙感衛星的研制方面實作了重大突破,已經足以與美國的鎖眼衛星媲美。

那麽,中國的遙感衛星究竟有多麽強大呢?

在獲得獎項後,李德仁院士出席了中國科技館的座談會,並行表了一篇關於智慧遙感衛星的演講。他在演講中簡明扼要地將智慧遙感衛星定義為「讓天地互聯」。

實際上,智慧遙感絕不是李德仁院士所描述的那般簡單。這是一種智慧化服務系統,融合了天、空、地一體的探測、通訊、導航和遙感技術。

最初,人們透過望遠鏡、紅外裝置、雷達等工具對目標進行掃描和觀測。這些技術不僅僅套用於民用領域,還廣泛用於導航、地理和氣象等觀測。

在全球各國的遙感衛星中,美國的「鎖眼」系列衛星最為知名。特別是第12代「鎖眼」衛星,其地面分辨率可達到0.1公尺,也就是10厘米的水平。

不僅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建築物和車輛,而且還能清晰地看到地面上的行人。

有了如此超高畫質的成像技術,美國的衛星在太空中能夠準確捕捉地面目標的動向。此外,由於衛星在高空軌域上執行,還具備更廣闊的視野,真正實作了「站得高,看得遠」。

美國可以利用這些衛星,即時掌握地面目標的道路和海洋狀況、港口機場的運輸情況,以及城市的人口密度。

從「鎖眼」衛星的功能可以看出,美國將這台「高畫質相機」送入太空,依然是基於其最初的定位:軍事間諜偵查衛星。

在許多美國影視作品中,地面部隊透過調取衛星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敵方目標的車牌號,甚至觀察到他們手上的細微動作,而這些衛星大多是以「鎖眼」衛星為原型。

美國的鎖眼系列衛星,作為一種「老產品」,其研究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最初,這一系列是以偵察機為遙感監控平台,然而,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監控平台逐漸從偵察機轉向了衛星。

在古巴危機、中東戰爭、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期間,「鎖眼」系列展現了卓越的效能,成為美軍科技能夠改變作戰方式的強有力證明。

那麽,「鎖眼」系列是否已經沒有競爭對手了呢?

當然不是。自從中國建國初期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以來,我們就始終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研究。

在中國,經過李德仁院士團隊及眾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如今已能與美國的「鎖眼」系統相媲美。唯一不同的是,中國的衛星不是軍用衛星,而是普通的民用衛星。

中國自2010年起啟動了高分系列專項工程,該工程由國務院批準,李德仁院士是這一計畫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李德仁在德國留學期間,深刻體會到中國與國外之間的差距,同時也目睹了國外為了遏制中國發展所實施的各種禁運措施,這一切更加堅定了他回國報效祖國的決心。

當李德仁回國時,中國的遙感衛星地面分辨率僅為5公尺,且無法實作廣泛覆蓋。

自李德仁接手高分系列衛星計畫以來,他帶領計畫攻關組屢次攻克歐美技術封鎖的重重難關。

「GPS空中三角測量術」和「低軌域衛星增強系統」等技術不斷套用於高分系列衛星,使中國遙感衛星系統的分辨率從5公尺逐漸提升到3公尺、1公尺,直到現在的0.5公尺,甚至達到了0.1公尺的水平,已達到與美國「鎖眼」間諜衛星媲美的「超高畫質晰成像」標準。

此外,到2030年,高分系列的遙感衛星預計將增至252顆,實作多顆衛星同時在軌的全天候執行。

到那時,中國的衛星不僅能夠具備「耳聰目明」的能力,還能「成群結隊」地在天上執行。

李德仁院士和他的團隊不僅讓中國衛星的「慧眼」熠熠生輝,搶去了美國「鎖眼」的風頭,同時,中國另一組衛星更是直接「擊中」了美國的軍用衛星,使美國驚呼:「這絕對不是民用衛星!」

2015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顆衛星。與過去的「國字頭」衛星不同,這顆衛星是中國首顆完全自主研發和自主發射的商業衛星。

這顆衛星由長光衛星公司負責,取名「吉林一號」,名字來源於其所在地吉林。隨著每年發射數量的遞增,如今已有108顆衛星在我們頭頂上空為我們提供服務。

雖然我們將「吉林一號」定位為「農用衛星」,其主要任務是為農林業、水利和交通等民用設施提供服務。

然而,長光衛星的官方微博帳號釋出的一些動態,直接揭穿了美軍那種「不可一世」的虛偽面具。

2017年,長光衛星釋出了一組拍攝美國內利斯空軍基地的照片。

作為美國空中作戰司令部的關鍵組成部份,這樣一個重要機構竟然被中國的「農用衛星」徹底拍攝清楚,這無異於給美國空軍一個響亮的耳光。

2018年,美軍的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也遭遇了「特寫」,甚至進出港口時的拖船也被清晰地拍攝下來。

2020年,「吉林一號」釋出了一段視訊,畫面中,一架戰鬥機在雲霧中不停穿梭。從其外形來看,這架飛機正是美國大力吹捧的F22隱身戰機。

盡管美國不承認F22曾被跟拍,許多軍事專家仍然認為從理論上這完全可能。

面對無可辯駁的事實,美國方面只能辯稱中國的「吉林一號」並非「農業衛星」,而是「軍用衛星」。

實際上,美國的這種說法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遙感衛星確實具有軍民兩用的功能。總而言之,它們都是對特定目標進行拍攝,只不過關鍵在於「刀柄握在誰的手中」。

總之,不論我們的衛星目標是農田還是軍港,昔日的「世界第一」已經感受到了壓力。然而,實際上,中國的發展始終是穩紮穩打,一步步地為未來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