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中,俄羅斯未能完全控制烏克蘭的所有機場,導致烏克蘭可以利用蘇聯遺留下的戰機與俄羅斯空天軍抗衡,而且目前北約還開始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機。
如果台海局勢激化,中國人民解放軍要如何控制島內眾多的大大小小、軍民合用的40個機場,避免重復俄羅斯的錯誤呢?
首先,將中國台灣問題與烏克蘭沖突相比較,是不恰當的。這兩個問題在國際影響、軍事策略等多方面有顯著差異。台灣的地理和戰略環境與烏克蘭完全不同。台灣的面積約為3.58萬平方公裏,遠小於烏克蘭的60萬平方公裏。即便與當前烏克蘭東部四個州相比,其總面積也約為10萬平方公裏,大約是台灣的三倍。
烏克蘭廣闊的土地使得俄軍難以完全控制其所有機場。另外,戰場的小規模對於裝備更先進、火力更強的一方更為有利。如同紅軍在國內戰爭中能夠利用廣闊的地形和空間進行戰術轉移和遊擊戰,而像加薩這樣的小區域,哈馬斯只能依賴城市廢墟和地道系統。
俄烏戰場的龐大是烏克蘭能夠持久戰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烏克蘭的面積與台灣相當,烏克蘭軍隊只能選擇正面硬碰硬,或者撤離國土。
從地理位置來看,台灣是一個島嶼,這既是其優勢也是劣勢。海峽可以作為戰術縱深,但島上物資供應完全依賴進口,容易被封鎖。中國大陸如果實施封鎖,島內秩序維持將面臨嚴重挑戰。
相比之下,烏克蘭是農業大國,俄羅斯無法完全封鎖。如果中國進行軍事行動,盡管初期解放軍登陸可能伴隨重大傷亡,但一旦登陸成功或全島被封鎖,戰爭可能會迅速結束。
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大量轟炸機,有能力對台灣的所有機場進行持續打擊。與俄羅斯相比,解放軍的轟炸機數量更多,使得持續壓制台灣機場更為可行。解放軍還可以利用電子戰對台灣全島進行全面壓制,減少對手的電子戰能力,類似於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對伊拉克的電子戰策略。
總之,中國台灣問題與俄烏沖突有本質的不同,戰術和策略也將完全不同。解放軍在必要時有能力對台灣的所有軍事設施實施有效控制,避免戰爭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