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以色列要動手了!這個標誌是:美國警告伊朗別自己找不自在

2024-10-18軍情

據美東時間10月16日,美國防部發表聲明稱,美空軍B-2轟炸機淩晨精準打擊了葉門胡塞武裝的五個彈藥庫。這些倉庫用於儲存攻擊紅海船只的飛彈,而這些飛彈如今已經被徹底摧毀。美國防部還傲然表示,無論敵人如何加固或深埋設施,美軍B-2都可以隨時、隨地發動打擊。

而在社交媒體上,胡塞武裝則聲稱他們的防空部隊擊落了一架B-2轟炸機。然而,各方搜尋網路並未發現任何B-2墜毀的殘骸。雖然一般認為胡塞武裝不具備擊落B-2的能力,但伊朗的雷達系統或許會覆寫這一認知。那麽問題來了,這一切是真是假?

B-2打擊行動與巨型鉆地彈的傳聞

美防部表示,胡塞武裝多次襲擊穿越紅海、曼德海峽和亞丁灣的商船,威脅國際貿易和環境安全,甚至危及平民與美國士兵的生命。這次B-2轟炸得到了拜登總統的直接授權,旨在遏制胡塞武裝的威脅,保障美國軍隊及關鍵航道的安全。美軍警告胡塞武裝,將對其魯莽襲擊采取果斷行動。

據公開訊息,B-2此次瞄準了胡塞武裝位於薩那及其周邊地區的地下設施和飛彈儲備,襲擊還波及了北部城市薩達的兩個區域。雖然沒有平民傷亡的報道,但美軍在中東的中央司令部表示正在繼續監控相關情況。

社交媒體上盛傳B-2使用了JDAM套件的「Mark-84」炸彈。不過,有媒體推測B-2也可能動用了GBU-57巨型鉆地彈,這種炸彈重達13.6噸,鉆地深度超過60公尺。無論實際投下的是什麽炸彈,軍方對其細節保持沈默,這也讓人不禁懷疑到底用了什麽武器。

B-2轟炸的全過程

B-2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遠端隱身戰略轟炸機,自1989年首飛以來,一直是美國空軍的王牌武器。盡管已服役多年,B-2憑借其優越的隱身效能依舊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這款轟炸機翼展52.4公尺,最大航程達1.11萬公裏,滿載可攜帶18噸彈藥。

B-2引以為傲的是其極低的雷達反射面積(RCS),公開數據稱僅為0.001平方米。自1997年服役以來,B-2從未在戰鬥中被敵方雷達發現,更不用說被擊落。因此,此次針對胡塞武裝的打擊,無疑是「大炮打蚊子」的典型例子。

B-2通常部署於美國本土的懷特曼空軍基地,這次任務需要經過多次空中加油、跨越大西洋、穿越地中海,再從以色列空域進入紅海上空完成打擊。若使用GBU-57鉆地彈,B-2需要非常接近目標區域,而這可能使它暴露在胡塞武裝的防空系統中。盡管米波雷達對隱身塗層有一定探測能力,但B-2的飛行高度與速度讓胡塞雷達難以有效追蹤。

在缺乏確鑿證據的情況下,社交媒體上流傳的B-2被擊落的說法很難令人信服。如果真的擊落了B-2,胡塞武裝早就高調宣傳了。因此,種花家推測,B-2應該早已順利返回美國,且完成了其打擊任務。

美國出手的深層動機

美軍選擇此時打擊胡塞武裝,引發了廣泛的猜測。外界認為,這不僅是為了應對胡塞的挑釁,更是在給以色列「撐腰」。自2023年10月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以來,以色列的地面進攻幾乎無差別打擊了加薩走廊的平民區,造成大量傷亡,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在這種情況下,胡塞武裝成為了巴勒史坦民眾的堅定支持者。他們不僅向以色列發射飛彈,還襲擊了西方國家的商船,甚至使用自殺無人機進行打擊。這些行動讓美國忍無可忍,於是決定借助B-2的打擊向胡塞武裝亮劍。

胡塞武裝還聲稱曾用高超音速飛彈擊中「艾森豪」號航母,這一說法雖然未獲證實,但足以引發美軍的警惕。在這種背景下,美軍開始對胡塞實施高頻次打擊,並在紅海和曼德海峽地區部署更多兵力。

美軍打擊胡塞武裝的背後,也與伊朗的角色密切相關。作為胡塞、哈馬斯和真主黨的重要盟友,伊朗一直在中東推動代理人戰爭,而這些組織不斷的襲擊讓以色列疲於應對。盡管伊朗沒有直接出面參戰,但它的支持無疑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

未來的中東局勢

在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頻頻得手的情況下,以色列不得不展開報復行動。今年以來,以色列先後在敘利亞和伊朗境內發動襲擊,炸死多名高官。然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在10月1日發動了大規模飛彈襲擊,摧毀了以色列的重要軍事設施。這一事件無疑點燃了中東火藥桶。

如今,美軍在胡塞武裝身上「敲山震虎」,很明顯是警告伊朗:如果敢繼續支持胡塞和其他武裝組織,美國將毫不猶豫地采取更嚴厲的軍事行動。而以色列的報復行動也已經迫在眉睫。

盡管美國試圖透過精準打擊震懾伊朗,但這未必能奏效。畢竟伊朗擁有JY-27反隱身雷達系統,對B-2這樣的隱身轟炸機仍有一定的探測能力。而且,伊朗的核計劃也讓局勢變得更加復雜。中東的緊張局勢隨時可能進一步升級,一場新的沖突或許正在醞釀之中。

B-2此次對胡塞武裝的打擊並非簡單的軍事行動,而是美軍在復雜地緣賽局中的一次出手。透過「殺雞儆猴」,美國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的訊號:無論敵人如何隱蔽,只要威脅到美國利益,就絕不會有好下場。接下來,我們將拭目以待以色列如何應對伊朗的威脅,以及中東地區是否會因此掀起新一輪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