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北韓新中程空空飛彈效能如何?

2024-10-18軍情

北韓空軍裝備概況

好的,我來用更通俗的語言重新描述一下:

首先,我們來談談北韓空軍的整體情況。北韓的航空工業起步較晚,基礎也比較薄弱。他們自己很難設計和制造各種型別的主力戰機。現在,北韓空軍的主要戰機大多都是從其他國家引進的米格系列戰機。

截至2023年,根據國外媒體的報道,北韓空軍大約有500架各種型號的戰機。這些戰機主要包括:

- 一百多架殲-5和米格-17戰機,

- 一百多架殲-6和米格-19戰機,

- 一百多架米格-21和殲-7戰機,

- 三十多架米格-23ML戰機,

- 三十多架蘇-25攻擊機,

- 三十多架米格-29戰機。

需要註意的是,盡管北韓空軍擁有的戰機數量不少,但很多戰機的實際戰鬥力並不強,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存在。在北韓空軍中,只有米格-29和米格-23戰機具備發射中程飛彈的能力。

北韓購入米格29戰機始末

米格29戰機是一種第四代中型戰鬥機,現在是北韓空軍的主要作戰飛機。不過,北韓空軍擁有的米格29戰機數量並不多,總共只有30多架。

其實,北韓曾經有機會自己制造米格29戰機。在80年代末期,蘇聯和北韓達成了一項協定,打算把米格29戰機的生產線轉移到北韓。根據協定,蘇聯會提供零部件和發動機,而北韓負責組裝和生產這種戰機。當時,北韓計劃生產超過150架米格29系列戰機。

然而,在80年代末期,蘇聯國內局勢動蕩不安,已經沒有能力繼續推進這個計畫。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了。之後,北韓透過各種渠道,從蘇聯原來的各個加盟國那裏購買了大約30多架米格29戰機。這些戰機大多數是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生產的,屬於米格29系列的早期型號。這些早期型號的米格29戰機主要配備的是R73近距離格鬥飛彈和R27中程空對空飛彈。

R27系列中程飛彈

R27格鬥彈其實是一種半主動中程飛彈,是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開發的產品。從90年代開始,為了提升效能,推出了多種改進型號,比如R-27T、R-27R、R-27ET、R-27ER、R-27EM和R-27AE等。

R27系列中程飛彈長度約為4.08公尺,總重量為253公斤,最遠射程超過40公裏。不過,由於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在電子技術上的相對落後,導致R27系列飛彈在抗幹擾方面表現不佳,這是它的一大缺陷。

另外,R27系列飛彈采用的是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這意味著在發射飛彈時,需要戰機持續提供雷達訊號來引導飛彈,直到飛彈擊中目標。這種操作方式限制了戰機執行其他戰術動作的能力。因此,從90年代起,各國開始研發主動雷達制導的中程飛彈,以提高飛彈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這些新型飛彈包括俄羅斯的R77、美國的AIM120、中國的霹靂12以及法國的米卡等,都是在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間推出的新一代主動雷達制導飛彈。

北韓空對空飛彈落後

在21世紀初的時候,北韓自己單獨研發先進的中程空對空飛彈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北韓的各種新聞報道裏,他們空軍的米格29戰鬥機通常會掛載R27這種中程飛彈,以及R73或R60這樣的近程飛彈,沒有使用其他的飛彈。

老實說,這種掛載方式在21世紀初還能勉強應付。但到了2010年代以後,就顯得非常落後了。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強國都相繼推出了射程更遠的新一代中遠端空對空飛彈。

21世紀初時,大多數國家的中程飛彈射程大概在60到80公裏之間。但進入2010年代後,美國、中國和法國等國先後推出了更先進的中遠端飛彈。比如美國的AIM-120-D5、法國的「流星」和中國的「霹靂-15」,這些飛彈的最大射程能達到150公裏左右。同時,很多國家也開始裝備五代機或四代半戰鬥機,這些新式飛機能更好地配合新一代飛彈使用。

相比之下,北韓空軍與這些先進國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北韓自主研制新型飛彈

在2010年代,北韓因為自身條件有限,所以借助了國外的技術幫助,對大約30多架米格-29戰鬥機進行了中期升級和機體延壽處理。根據國外媒體的推測,這些經過升級後的米格-29戰鬥機可以掛載並使用主動中距彈(也就是能在較遠距離上自動追蹤目標的飛彈)。然而,北韓自己並沒有研發和生產這種中距彈的能力。

到了2024年,北韓官方媒體一直沒有報道過米格-29戰鬥機掛載其他中距彈的訊息。不過,在最近兩年的北韓國防展覽中,北韓公開展示了他們自主研發的格鬥彈和中距彈。其中,他們的國產格鬥彈在氣動布局、設計理念和引導模式等方面,與中國的霹靂-10格鬥彈非常相似,但並不是完全相同。

更有趣的是,北韓展示的國產中距彈。

北韓仿制中程空對空飛彈

北韓推出了一款國產的中程空對空飛彈,從外觀和整體結構上看,它和義大利的「阿斯派德」以及中國的「霹靂-11」非常相似。

「阿斯派德」是義大利在1988年投入使用的半主動制導中程空對空飛彈。這款飛彈全長3.7公尺,重量約為230公斤,最大射程可以達到80公裏。

而中國的「霹靂-11」則是基於「阿斯派德」的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仿制和改進的型號。大約在2004年左右,「霹靂-11」正式定型並開始大規模裝備軍隊。

北韓這款新型飛彈的設計思路和這兩款飛彈類似,可能也是在借鑒了這兩種成熟型號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不過,由於缺乏具體的技術參數,我們無法確定這款飛彈的具體效能指標。

北韓新中程飛彈設計分析

不管是義大利的阿斯派德飛彈,還是中國的霹靂11飛彈,它們都屬於半主動中程空對空飛彈。到了2020年代,北韓如果再研發半主動中程飛彈,其實意義不大。作者認為,北韓新推出的這種中程飛彈,在外觀上大致模仿了阿斯派德或霹靂11的設計。不過,在引導方式上,它使用的是主動雷達引導頭。比如中國的霹靂11飛彈,在後期改進時,為了和霹靂12這種中程飛彈競爭,確實推出了采用主動雷達制導的版本。

北韓戰機中程飛彈掛載不足

北韓雖然研發了自己的中程空對空飛彈,但在實際使用中,能掛載這種飛彈的戰機數量很少。特別是主動中程飛彈,北韓的米格23ML戰機可能無法使用。換句話說,北韓空軍目前只有大約30多架米格29戰機能夠掛載中程飛彈。

北韓空軍迫切需要增加更多第四代戰機的數量。因為與南韓空軍相比,北韓在先進戰機方面差距很大。尤其南韓已經開始裝備F-35這樣的第五代隱形戰機,這使得南韓在空中作戰能力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當然可以!下面是一個簡化版的故事,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北韓武裝力量的發展歷程:

---

從前,在一個叫做北韓的國家裏,有一群勇敢的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一直在努力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很久以前,北韓人民面對過許多挑戰。他們知道,要想讓國家強大起來,就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軍隊來保護自己。於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北韓就開始了他們的軍事建設之路。

起初,他們依靠的是傳統的武器和智慧。人們一起努力,制造出適合自己的武器,並且學習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些武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北韓的軍事力量逐漸增強,不僅有了更多的士兵,還有了更加先進的武器和技術。

到了現代,北韓的軍隊已經成為一支非常有戰鬥力的力量。他們不僅重視武器裝備的現代化,還非常註重訓練和戰略規劃。北韓的軍人接受嚴格的訓練,學習各種技能,以便在必要時能夠保衛國家的安全。

但是,就像所有國家一樣,北韓也明白,和平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盡管他們在軍事上做了很多努力,但同時也希望能夠透過對話和合作來解決國際上的爭端,而不是僅僅依賴武力。

未來,北韓可能會繼續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但同時也會尋找更多的和平解決方案。作者會在這之後的文章中,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關於這個國家的故事。

---

希望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讓大家理解北韓武裝力量發展的故事。如果你有任何特別想了解的內容或細節,也可以告訴我,我會盡力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