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二戰德國的末日簡易武器,使用飛彈發動機的EF 126戰鬥機

2024-07-11軍情

在1944年,戰況不佳的德國開始實施緊急戰鬥機計劃,希望設計一系列簡單易生產的應急戰機,這些飛機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放棄了活塞式動力,轉而采用渦輪噴射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或脈沖發動機。這些發動機各有優點,渦輪發動機推力大、持續工作時間長,缺點是制造困難,是非常緊缺的資源;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爆發力強,制作也相對簡單,缺點是工作時間很短,德國幾經改進也只能持續工作十多分鐘;脈沖發動機結構最簡單,燃料消耗也較少,但噪音大、震動大。

容克公司參與了緊急戰鬥機計劃,提出了EF 126緊湊型單人戰鬥機,該機和同時期 菲澤勒公司生產的 Fi 103R很相似,Fi 103R是以V1飛彈為基礎開發的有人駕駛飛彈,目的是提升打擊精度,雖然考慮了飛行員彈射逃生,通常認為它就是一種自殺式的武器。

Fi 103R

EF 126作為戰鬥機必然要考慮重復使用以及安裝空戰武器,因此與Fi 103R還是有本質區別的,該機擁有一具較為細長的機體,飛機全長約8.5公尺,翼展約6.65公尺,空重1100千克,采用雙垂尾,風洞模型顯示它使用前三點式起落架,而戰機的發動機和V1飛彈類似,透過支撐柱安裝在機背上。

V1

EF 126的動力為一台阿格斯As 109-104脈沖發動機,V1飛彈也安裝的它,這是當時德國手中效能最好的脈沖發動機,它被評估為效能和成本最平衡的產品,可以使用多種燃料。當As 109-104安裝在2150千克重的V1飛彈身上時最大飛行速度640千米/小時,而EF 126要輕得多,預計最大飛行速度780千米/小時,小巧的機身不能容納太多燃油,最大航程約350千米,最大滯空時間約45分鐘。脈沖發動機因為執行原理特殊,無法帶動發電機,EF 126需要在機頭安裝一台小型風力發電機為機載裝置供電。

設想中的空戰武器是2門MG 151 20公釐航炮,雖然滯空時間短、火力一般,但用來攔截盟軍的轟炸機群還是勉強夠用,足以發起多次攻擊,不像那些火箭動力戰機只有1~2次攻擊機會,該機還計劃掛載400千克炸彈,可以用於對地攻擊。

當容克公司向軍方展示EF 126時很快就遭到了拒絕,或許跟脈沖發動機有很大關系,它的噪音實在太大了,英國人就把V1飛彈稱為「嗡嗡彈」,隔老遠就能聽得到,並且脈沖發動機用在需要靈活機動的戰鬥機身上可能不太合適。

容克公司並沒有放棄EF 126,在1945年春季籌備建造原型機,德軍投降後蘇軍找到了沒有完工的原型機並表現出濃厚興趣,隨後與容克公司達成協定繼續建造5架原型機,戰後一支德國技術團隊前往蘇聯協助開發EF 126,他們先後完成了無動力牽引飛行和有動力自主飛行實驗,實驗結果比預想的好,飛行員反饋飛機在各個階段的穩定性、可控性都不錯,發動機比預想的更省油。不過蘇聯在1948年終止了計劃,因為這時候蘇聯不需要這種應急的裝備,蘇聯已經可以大批次生產效能更好的噴射式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