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張召忠:美國即便紋絲不動,中國20年也難追上,中美差距如此之大

2024-09-13軍情

正文

「以美國的規模,即使未來保持現狀,讓中國追趕20年也很難實作。」

你能相信嗎?這是資深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在2015年參加一個節目時說的一番話。

究竟是美國實力過於強大?還是它本身對中國的前景並不樂觀?以至於曾經擔任少將的他「打擊自我士氣,助長他人威風」。

如今,近10年已過去,我們國家的迅速發展大家有目共睹。

現在中國與美國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呢?

真相還是誤導

張召忠這個名字在中國的知名度極為顯著。

在大眾看來,這位海軍退休少將在節目裏更像是一位幽默的「段子手」。

他的節目常常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軍事術語清晰地解釋出來。

不過,張召忠的觀點引發了兩種解讀:一方面有人認為他在誤導公眾,另一方面則認為他的態度過於保守,從而「提高了別人的聲望,卻削弱了自己的氣勢」。

有一次,他提到潛艇可能會被海帶纏住,引發了網友們的陣陣笑聲。

他曾提到雷射武器在霧霾天氣中會受到影響,這些言論也因此成為了網友們樂於討論的「戰忽局」經典語錄。

大約在2009年,外界普遍傳聞中國正在進行第五代戰鬥機的秘密研發。

當媒體提出詢問時,張召忠卻顯得十分認真地說:「我們連第四代戰鬥機都還沒有,怎麽可能去研發第五代呢?」

「網路上流傳的圖片是殲-10改」,這句話一出,許多人便紛紛相信了。

然而,2015年那句:「以美國的規模,即使未來靜止不動,讓中國追趕20年無法超越」,我們不能輕易將其視為「虛言」。

奮勇追趕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中美之間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武器和裝備方面,更關鍵的是在經濟、科技水平及整體戰略布局上存在明顯差距。

美國經過多年的積累,在這些領域具備了顯著的優勢。

就像一場馬拉松,美國已經走了很長的路程,而中國剛剛開始提速。

對方是一個全球領先的科技強國,即使我們加速發展,也難免需要經歷一段追趕的時間,無法在瞬間實作超越。

其次,美國的軍事力量確實強大到令人驚嘆。

以航空母艦為例,2015年中國只有一艘航母「遼寧艦」,它是基於已棄置的蘇聯航母「瓦良格號」進行改造而來的。

當時,美國已經裝備了11艘核子動力航母,不僅技術更為成熟先進,數量上也超過我們,使得任何人都不敢輕易言及超越。

不過,最關鍵的是,張召忠可能考慮到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可以說他是在施展對美國的忽悠。

展示謙遜和客觀的姿態,反而可能使美國降低警惕,從而為中國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事實顯示,中國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許多人的期望,張召忠也不例外。

自2015年起,中國在軍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猶如一匹黑馬,迅猛崛起於全球舞台。

在航母的建造方面,繼「遼寧艦」之後,中國首艘自主設計制造的航母「山東艦」於2017年下水,並於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

2022年,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已成功下水,並引入了更為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

中國的航母事業可謂日新月異,從無到有,經歷了學習與創新的過程。

在戰鬥機領域,殲-20隱形戰鬥機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升級,現已成為中國空軍的重要主力之一。

它的問世,打破了美國在隱形戰鬥機領域的獨占地位,使得中國迅速成為全球少數幾具備第五代戰機能力的國家之一。

在飛彈技術領域,東風系列飛彈不斷進行升級,其遠端打擊能力顯著增強。

這些「大國重器」不僅提升了中國的戰略威懾能力,還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

在無人作戰裝備的領域,中國的發展引起了全球的關註。

中國在無人作戰系統領域的創新不斷湧現,從無人機到無人艇,再到近期展示的作戰機器狗。

這些新型裝置不僅體現了中國的科技力量,也為未來戰爭的形式提供了新的選擇。

此外,經過二十多年的奮鬥,中國終於實作了自主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系統,從而不再依賴美國的GPS。

這不僅是軍事方面的一次重大進展,還為中國的經濟成長和民眾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這些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的迅速發展。

盡管與美國相比,我們在某些領域仍有差距,但這一差距正以驚人的速度減小。

美國的立場發生了變化。

目前,美國態度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實力的增強。

十多年前,美國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得非常強硬,甚至數次派遣軍艦擅自進入中國的領海。

當時的美國憑借強大的實力,肆意「欺淩」其他國家。

目前,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依然采取挑釁姿態,但其行動明顯變得更加謹慎。

這一轉變顯示出美國意識到,曾經的「弱者」已成長為強勢對手,不得不收斂其驕傲氣焰。

在台灣海峽也是這樣。

曾經,美國常常以武力威脅進行幹預,如今卻不得不反復聲明「我們不支持台獨」。

這種態度的變化,無疑與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息息相關。

就像西洋棋一樣,中國從最初的棋子,發展成為如今的棋手。

正如張召忠所指出的:「落後就要受打擊,超越則會遭到指責。」中國的快速崛起讓美國感到了警覺和焦慮。

近些年來,美國對中國的遏制與打壓愈發加劇,涵蓋了從貿易戰到科技封鎖等各種手段。

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始終保持著冷靜與理智,我們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功而迷失方向,也不畏懼外部施加的壓力。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行程已不可逆轉。

這種自信,源於我們對自身能力的準確理解,也基於我們對未來發展路徑的明晰構想。

總結:

回顧張召忠在2015年的言論,我們可以發現,盡管他的判斷較為保守,但仍有其合理之處。

畢竟,趕上一個已經領先多年的競爭者,確實需要耗費時間和耐性。

然而,中國的發展速度超出了許多人,包括張召忠的預期。

這種超出預期的進展,得益於我們共同的努力,源自每個人的辛勤與智慧,更離不開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之路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