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二戰時日本陸海兩軍夥食差距:陸軍窮的吃草,海軍吃不完往海裏倒

2024-09-13軍情

二戰日本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整個戰爭期間一共就只有兩個軍種——海軍和陸軍。

按理說兄弟部隊雖然有軍費上的競爭,但也就自己內部兩兄弟吵個架,起碼還是一致對外,比如人家太平洋美軍這邊,尼米茲和麥克亞瑟雖然沒少吵架,但不影響海軍和陸軍相互支援。

可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堪稱是仇人,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的頭號假想敵是他們的陸軍,其次才是美軍太平洋艦隊,反之陸軍也是如此。

因為是世仇(明治期間海軍的薩摩藩和陸軍的長州藩就很不對付),所以兩邊也在處處比較。

比如,在夥食上

那麽,二戰日本陸軍和海軍的夥食,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二戰日本陸軍,馬鹿待遇

在二戰之前,相比於普通人,日本陸軍馬鹿們的夥食標準算是挺不錯的。

要知道雖然二戰前日軍的工業已經很成熟,普通日本民眾的生活並不算太好,再加上關東大地震和經濟危機的影響,這些人也不能保證頓頓白米飯,特別是在北陸、東北地區的民眾,還經常鬧災荒。

在二戰之前日本軍人在國內就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對於日本陸軍來說,別的不說 「頓頓白米飯,每天有魚有肉」 還是能保證的,甚至於在東北地區, 「當蝗軍去,吃白米飯」, 成為很多日本青年的唯一出路。

以1938年,【招核十四年陸軍夥食標準】為例:

當時一個士兵每天有:

精米640克,精麥200克(防止就腳氣病),在副食方面還有:150克肉類或者替代的牛肉或魚肉食罐頭,500克左右的蔬菜、110克的小菜(鹹菜、納豆或者味增)、以及對應的醬油、糖,作戰部隊還會配發香煙(20根)、兵糧丸、奶糖等等……

到了二戰前期,這個標準還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變成了:

精米660克,精麥210克、新鮮的肉類或者罐頭210克,新鮮蔬菜600克或者脫水的菜幹120克,澤庵60克(蘿蔔乾或者鹹菜)以及一些調味品和糖……

這裏需要註意的是,這些都是在平時駐地的時候,在作戰期間,還會發一些香煙(20支)和一些應急補充體力的能量棒(奶糖),還有沒人一瓶左右的清酒(鼓舞士氣),在應急口糧方面每個士兵還能攜帶一定量的「大和煮罐頭」(牛肉或者柯吉拉肉組成,甜口,鹹黨自動走開)以及「壓縮餅乾」。

在戰時就地征糧補給時,還會給部隊發一些補貼,用於在當地向本地人購來買肉類、蔬菜和魚等補充品,不過雖然規定如此,但在中國戰場上日軍還沒給過錢,直接明搶。

綜合來看日本陸軍們在二戰前期,小子日過的還是不錯,不僅比國內民眾好,在中國戰場更是如此。

相比之下,抗戰期間老蔣的國軍的夥食保準算是一言難盡。

編制內的夥食標準為:

每人每天未舂過的米750克(600克精米),副食方面是鮮肉或者罐頭肉100克、幹菜200克、鹹菜100克兩,每天三餐。

這個看似還行,但要知道在抗戰初期也就德械師能有這樣的水準,到了1938年武漢會戰之後隨著富庶的東南半壁淪陷,配給也一下變的緊張起來,哪怕是最嫡系的中央軍也近為這個標準的2/3或者1/2左右,這還是國軍軍需官不克扣的情況下。

在最困難的時候,老蔣寶貝的國軍唯一機械化部隊、杜聿明的第5軍也才保證一天三頓,一稀(早餐)兩幹(午餐和晚餐)。

當然,這也僅僅是編制內的夥食

在中國戰場1942年以前,或者太平洋戰場1943年以前,日軍還是能享受到上述這些配給。

但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陸軍馬鹿們的夥食就開始降標了。

在1943年,日軍在中國戰場一個士兵一頓飯只能是兩個飯團和少量的菜幹,在抗戰結束前的華北戰場, 甚至還出現了日軍用武器換糧食的奇葩軼事,有的日軍夥食也早已從精米變成了粗糧,夥食標準是一降再降。

就連以前的大和煮也從肉變成了牛血和爛魚,臭的連我軍繳獲之後都是一陣嫌棄。

在中國戰場的日軍陸軍雖然很慘,但不至於會餓死,可在東南亞和太平洋的就不一定了……

在1944年以後,日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逐漸被盟軍分割包圍,缺少補給的他們只能躲進深山老林,在補給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飯團都沒得吃,只能吃野菜、野果為食,甚至於很多日軍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還會間貪婪的目光盯上那些傷兵和熟睡的戰友,比如電影【野火】裏面的情節就是如此。

你說你們陸軍自己內部野戰條件下的夥食差也就差吧,但起碼自己也要爭口氣,看的起自己一下,可他們內部的某些人卻依然將這些日軍當成牛馬。

何謂牛馬?吃草啊!

日軍諧將牟田口廉也就說過「日本民族是素食主義……」,所以在補給被美軍空中切斷的情況下,他依然讓10萬緬甸方面軍日軍,挖著野菜和草皮一路趕路,攻擊英帕爾的英軍,最終10萬日軍損失了將近90%,而絕大部份還是餓死的……

所以,二戰後期,日本陸軍的夥食堪稱是災難……

百年海軍,就要富養

和被當成牛馬和馬鹿的日本陸軍來說,日本海軍可以說待遇不要太好。

來看看,當時日本海軍的標準豪橫到什麽程度?

這裏舉兩個在軍迷圈裏一直廣為流傳的例子:

第一個是「大和」招待事件

1942年,日本陸軍三大參謀之一的辻政信帶著大本營的命令到山本五十六的旗艦大和號,主要是溝通海陸兩軍在東南亞戰場的行動。可辻政信一個中佐居然敢當著面對山本五十六沒有一點尊重,言語間也沒有多少客氣,這讓山本非常的不爽,於是他在會議結束後,直接將辻政信扔到士官餐廳(軍曹)用餐,吃的還是咖哩飯,可沒想到,辻政信在吃晚飯後,主動找山本道歉:

「自己今天唐突了頂撞了山本閣下,可閣下居然能大度的以最高標準來招待自己,讓其很愧疚……」

好家夥,大和戰列艦的一個士官餐,居然是陸軍的最高標準,這讓山本也是哭笑不得。

第二個,則是比叡號倒米事件。

這個搞笑的梗,來自於日本戰後漫畫家高橋猛的漫畫——【海軍炊事兵物語】。

當年高橋曾在比叡號擔任主計長(類似於司務長),對比叡號的廚房和人事非常熟悉,一來二去就知道了炊事廚房的一些逸聞。當時各海軍艦隊為了防止水兵們感染腳氣病,於是就在精米裏面加上大麥(比例8:2),可這些對於士兵們來說就很不爽,我們當兵就是為了吃大米飯,咋還吃粗糧呢?於是紛紛反對,甚至還動手威脅廚房的炊事兵。而這些炊事兵在無奈之下,只能將其改成9:1的配比,而剩下來的麥,炊事兵們只能偷偷扔掉……

要知道,當時陸軍都要吃草了,你們還往海裏面倒米?禮貌麽……

而且,日本海軍因為師承英國,所以在飲食習慣上也和宗主國有很多借鑒的地方。

比如軍艦會定期有西餐會,菜品除了日式的還有英式的培根和咖哩等,比如出雲號戰列艦,在1930年9月份的一個午餐就是西式的,看看選單裏面的野菜。

人家陸軍馬鹿是真的把野菜當野菜吃,你們海軍是當料理來吃的,太欺負人了……

除了借鑒西餐之外,還借鑒了英國人的「特色菜」制度,基本上日本海軍每一艘軍艦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比如,重巡「青葉」號是什錦蓋澆飯、「愛宕」號是馬鈴薯雞肉湯,在驅逐艦中,「雷」號的特色菜是魚骨高湯配筍幹(牛肉面)、「電」號驅逐艦的汁錦火鍋、「磯波」號是炸魚塊配日版拍黃瓜.

可以說,這些豐盛的料理,將其稱為「海軍版的日西全席」不足為過。

夥食好,海軍這邊也是」優等生」文具多

在烹飪條件上,可比陸軍也好很多。

舉個例子,大和號的炊事兵每天都要準備6900人次的飯菜。

如果用陸軍的大鍋,也得好幾百個,而人家海軍呢?為了做飯弄了一個像澡盆一樣的六鬥釜,直接用蒸汽蒸飯,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裏,他們依然可以15分鐘內做好500個人的飯,而這樣的六鬥釜,大和就有6個。除了大飯鍋,海軍還有自動洗米機——「林田式連續自動洗米機」。

除此之外,軍艦上的每一個廚房還有1-2台食品加工器,這些機器可以自動切菜,切絲和打肉沫,為了做西餐還有大的電烤箱(也能烤魚)。軍官們喝茶有2台每小時泡400升茶的泡茶機,甚至為了食用安全,還有還備了3台大型餐具消毒器,對配餐盒進行加熱幹燥,每艘軍艦還有1個冰激淩機

海軍在吃這方面已經可以和二戰最豪橫的美軍所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