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俄軍殺瘋了,40架無人機追著烏軍轟炸,澤連斯基給西方下達新任務

2024-05-13軍情

在俄烏戰爭中,坦克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視,但其作戰職責卻發生了顯著變化。不再單純以對抗敵方坦克為目標,而是承擔著支援火力的重任。無論是進行對敵炮擊還是保護友軍步兵,坦克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戰場上的威脅也發生了明顯改變,隨著無人機威脅的增加,坦克也裝備上了「超級烏龜殼」,以抵禦自殺式無人機的攻擊。盡管這種改裝影響了俄軍坦克手的視線範圍,但卻能有效地對抗自殺式無人機。目前,俄軍前線的坦克部隊都在忙於類似的改裝工作,「烏龜殼」坦克在戰場上的數量也日益增多。

40架無人機轟炸襲擊,俄羅斯超級坦克毅然沖鋒,穩穩抵擋。

俄羅斯方面在5月10日宣稱,一輛被稱為「超級烏龜殼」的坦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在遭受烏克蘭軍隊約40架FPV自殺式穿越機和無數火炮的猛烈攻擊後,這輛坦克僅受到輕微損傷,成功完成了其任務。烏克蘭軍隊發射了大量FPV自殺式穿越機,並進行了炮擊,但是這輛「超級烏龜殼」坦克成功完成任務的事實表明,情況並不容易。這場俄烏戰爭讓坦克改裝發展到了「超級烏龜殼」的程度,而烏克蘭軍隊則動用了40架無人機進行了一次突襲,試圖鋪天蓋地地打擊這輛超級坦克,但結果卻證明他們的打擊並不奏效。

這一情況頗具出人意料之處,卻也不無必然。原本以為坦克最大的威脅是來自同類,但實戰卻顯示出,俄烏雙方實際上展開的是一場陣地戰,無法大規模動用坦克。將坦克集中用於作戰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做法,極易受到嚴重打擊。因此,雙方的坦克運用規模較小,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坦克所面臨的主要威脅並非來自敵方的坦克,而是來自炮擊等,尤其是無人機的威脅尤為突出。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俄軍在坦克改進方面采用了「烏龜殼」設計,這或許也對俄羅斯的新式坦克設計產生了影響。

俄軍部隊根據實戰經驗,搞出了「超級烏龜殼坦克」,外觀看著醜一點,但是非常實用,還相當便宜,只要幾塊鐵皮和鐵絲網,直接焊接就可以完成。效果就相當的不錯,完全針對目前的主要威脅,尤其是自殺式無人機,現在的無人機雖然價格便宜,使用也非常的簡單,但是對目標的摧毀能力嚴重的不足。不需要多麽強的防護系統,簡單的措施就可以發揮,高效的防禦效果。

已經成功沖破了堅不可摧的防線。

俄羅斯軍隊使用了新型「超級烏龜殼」坦克,單獨展開進攻,同時得到其他軍種的支援,給烏克蘭軍隊的防線造成了巨大威脅。盡管俄軍才剛開始使用這種新型坦克,始於四月初,但數量不斷增加。最初這些坦克只被稱為「烏龜殼」坦克。四月十七日,一輛俄軍的「烏龜殼」坦克參與了克拉斯諾戈羅夫卡市的戰鬥,被烏克蘭軍隊的無人機拍攝到。這輛「烏龜殼」坦克承擔了開路的任務,沿著S型路線穿行,肆意開火,向工業區的烏軍陣地施加火力,最終成功突破了防線,即使遭受了炮火打擊,也能毫發無失真地返回,顯示出了其強大的戰鬥力。

5月已至,俄軍推出了名為「超級烏龜殼」的坦克,該款坦克除了配備了踩地雷掛件外,還外覆一層堅固的鐵網。雖然已經完全轉變為直射自行火炮,但在實戰中卻表現非常出色,尤其對抗自殺式無人機時更具有實用性。目前的情況顯示,俄軍推出「超級烏龜殼」坦克的舉措相當成功,未來有望全面推廣,畢竟改造成本不高,前線維修廠便可輕松實施。

未來的戰場將看到一種新型作戰模式的嶄露頭角:烏龜殼體結合踩地雷裝置和反無人機電子戰幹擾,再輔以無人機引導。這一戰術變革成功地打破了烏克蘭軍隊原本堅不可摧的防線。如今,俄羅斯軍隊輕而易舉地穿越了這一防線,攻勢愈發迅猛,這樣的局面著實出乎人們的意料。

烏克蘭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來對抗這種局勢,俄羅斯軍隊的進攻仍然高效無比。或許烏克蘭將來能夠找到解決之道,但眼下還未見成果。

這次,俄軍將會欣喜若狂。

目前觀察來看,實戰效果相當顯著。烏克蘭軍隊的40架無人機和炮彈攔截無效,俄羅斯的一輛超級坦克雖然只能眼睜睜看著烏軍越來越猛烈的轟炸,但仍然毫不畏懼地直沖烏克蘭陣地,以致命之勢一舉突破烏軍防線,這顯示俄軍決心實行強硬手段,徹底擊潰烏軍的防禦體系。

前線上出現了越來越多這類的改裝。

烏克蘭的防禦體系在俄羅斯超級坦克的猛烈沖擊下被徹底摧毀,這解決了俄羅斯在戰場上一直困擾的難題。在決定勝負的緊要關頭,俄羅斯成功地扭轉了局勢,烏克蘭如今很難期待取得任何戰略上的勝利。

現代坦克技術的影響不可小覷,或許需要重新思考四代主戰的設計思路。下一代坦克可能會朝著分化的方向發展,出現專為攻堅而生的「超級鐵烏龜」型和專註於火力支援的型別。前者犧牲了大部份火力,專註於開路和承受傷害,而後者則在相對安全的區域提供火力支援。

其實,在實際戰鬥中,「超級烏龜殼」坦克被指派負責沖鋒和攻擊任務,但其實情況是,它只有在完全控制了制空權且擁有坦克和反坦克飛彈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優勢,最終卻只能依靠FPV自殺式穿越機來對抗俄羅史坦克。這種戰術並不能代表現代戰爭的主流趨勢,也許戰後人們需要重新審視坦克的發展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