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隊在獲勝日之後迅速行動,於5月10日淩晨同時在頓巴斯和卡爾可夫展開了規模龐大的進攻,顯示出他們已經做好了長時間的準備。這個時機選擇得非常巧妙,因為距離普亭即將存取中國僅剩幾天,而在此之前,又剛好是普亭正式開始他的第五個總統任期的日子。
盡管烏克蘭方面表示仍在努力調集預備隊前往頓巴斯地區和卡爾可夫州前線抵擋俄軍的攻勢,但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協調員柯比在記者會上承認,俄軍已在頓巴斯取得戰術上的成功。柯比認為,這部份歸因於美國國會拖延數月的預算撥款案,導致烏克蘭「需要時間才能重新獲得主動權」,簡言之,情勢已失控。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5月10日接到總司令西爾斯基的匯報,根據【烏克蘭真理報】的報道,報告指出:「全線局勢動蕩,戰事尤為激烈」,尤其在卡爾可夫州和頓巴斯地區情況最為緊張。
烏克蘭國防部宣布,在當地時間10號淩晨5點左右,俄羅斯軍隊在北部卡爾可夫方向進行了猛烈炮擊,其中沃爾昌斯克地區遭受的襲擊最為嚴重。烏克蘭政府已經組織了超過3000名平民從這一地區進行了撤離行動。
然而,根據俄方披露的資訊顯示,在5月9日,也就是俄羅斯舉行閱兵式的當晚,亞歷山大·拉平上將指揮的俄軍北部集群已經完成了5萬名士兵的集結。他們沿著從別爾哥羅德州到卡爾可夫州邊境的沃爾昌斯克、霍普蒂夫卡、克拉斯涅、皮利納、斯泰瑞列恰、鮑利斯夫卡六個方向,形成了超過400公裏的戰線,並同時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
俄軍炮兵、戰術飛彈和無人機在卡爾可夫和蘇梅北部持續不斷地進行火力準備,這發生在步兵和裝甲部隊發起攻擊前的十多個小時,也就是在9號的白天。
今年三月,基輔多次聲稱俄羅斯軍隊可能在春末夏初對卡爾可夫實施大規模進攻。烏克蘭軍工程兵已在卡爾可夫北部開始挖掘反坦克和反步兵戰壕。然而,關於俄軍將在何處發起進攻,基輔方面一直未給出確切說明。
直到4月底,北約或許察覺到了俄羅斯軍隊在別爾哥羅德和庫爾斯克邊境的集結跡象,基輔才得以獲取相對確鑿的情報。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盡管情報此時更為精準,但烏克蘭軍隊的兵力和火力仍然不足,無法調集過多部隊來加強防禦。
實際上,關於俄羅斯軍隊在北線采取行動的傳聞已經持續了一年多,幾乎每個月都有。這種傳聞不僅僅源於烏克蘭和北約多次組織叛亂分子從卡爾可夫和蘇梅發動對俄羅斯本土的攻擊,還因為北線的戰略地位異常重要,尤其是作為烏克蘭第二大城市的卡爾可夫。
不到40公裏的距離就將卡爾可夫與俄羅斯緊密相連,這座城市不僅擁有繁榮的重工業,更被俄羅斯民眾視為純正的俄羅斯城市,與烏克蘭關系似乎不那麽密切。
卡爾可夫的戰略地位當然是非常關鍵的,無論對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是如此。在俄羅斯西部和整個烏克蘭,這個區域可以被廣泛地視為東歐平原的一部份。在這片平原上,錯綜復雜的道路網路將城市和地區連線在一起。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平原缺乏天然的防禦地形。因此,這些公路和鐵路樞紐就成為了唯一重要的防禦「堡壘」。
烏克蘭東部和俄羅斯西部一直以來都在城市化行程上滯後,這一趨勢從沙俄時期延續至蘇聯時代,再到如今的俄羅斯聯邦。這一地區僅有斯摩棱斯克、沃羅涅日、庫爾斯克、頓內次、別爾哥羅德以及卡爾可夫等少數幾座較為宏大的城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卡爾可夫位於該城市群的中心地帶。
在這座城市,二戰期間蘇德雙方相繼爆發了四次大規模會戰,造成的傷亡不下百萬,血腥程度堪比史達林格勒和列寧格勒。
這是由於無論是德軍東進還是蘇軍西進,卡爾可夫的戰略價值都是不可忽視的。一旦失守,機械化部隊將在平原上暢行無阻,上千公裏範圍內將找不到足以遏制裝甲軍隊攻勢的要塞。這一點十分清楚明了。
80年過去了,卡爾可夫的價值依舊不減分毫。對於澤連斯基政府這樣一個愛打政治仗的政權來說,即使是為了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也願意投入數萬部隊和數月的寶貴時光。因此,堅決守衛卡爾可夫自然是理所當然的。
或許令北約和烏克蘭感到失望的是,根據5月11日俄軍的進攻速度,目前俄軍先頭部隊距離卡爾可夫市郊僅剩下35公裏。
或許更為棘手的是,攻擊卡爾可夫可能只是一種誘餌,俄軍真正的意圖或許在頓巴斯地區。這一猜測並非毫無根據,不僅因為柯比承認俄軍在頓巴斯地區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而且俄羅斯所發動的「特別軍事行動」仍然以確保「頓內次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存續為首要目標。
在目前俄軍已攻占阿夫捷耶夫卡,並持續向西擴張的情況下,烏克蘭正面臨失去整個頓巴斯地區的危險。這將使烏克蘭在戰術和戰略層面更加被動,同時也讓北約支援烏克蘭的意義變得異常尷尬。
因此,俄羅斯北方集群對卡爾可夫和蘇梅方向的進攻,可被視為支援其在頓巴斯地區推進的一次誘敵行動。這不僅給烏克蘭和北約制造了一個嚴峻的難題:是施以援手還是坐視不管?若施以援手,則必須分散頓巴斯前線的有限兵力;若坐視不管,失去卡爾可夫意味著烏克蘭和北約在這場超過兩年的戰爭中將黯然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