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迫擊炮明明結構這麽簡單,卻擁有著如此高的破壞力,不僅能對隱藏在山體或戰壕防禦攻事後面的敵軍進行非常有效的炮火打擊,發射距離最遠也達到了6公裏,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位於炮管的底部安裝著一塊平坦且非常堅固的板,當迫擊炮進行發射時,能有效的吸收炮彈帶來的反沖力,從而為該裝置提供穩定性。而呈現圓柱形或圓錐形的炮管作為整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是迫擊炮彈裝載和發射的地方,內部有一根撞針,一旦炮彈與其接觸,尾部的雷管瞬間被啟用,從而推動炮彈飛出炮管。
同時,炮彈的尾部也可添加額外的火藥,用以增加炮彈的射程。安裝在炮管前方的是一種可以控制炮管在水平方向上面來回移動的轉輪瞄準機構,而位於支架下面的是用來調整炮管垂直角度的螺桿滑輪,角度越大,炮彈發射的就越近,相反發射的越遠。而主要負責提供破壞力的迫擊炮彈由四個部份組成,分別是沖擊引信、高爆填充炸藥、轉換器、額外裝藥和觸發雷管。
當在炮彈上面添加所有的額外裝藥時,最大射程達到了6公裏,而殺傷範圍相當於三輛卡車的長度,足足有40公尺。同時,現如今的迫擊炮彈有4種觸發模式可供選擇,首先是距離目標30厘米或者2公尺進行引爆的接近模式,小於30厘米的近地表模式和觸碰到目標一瞬間引爆的觸發模式,以及擊中目標0.5秒後爆炸的延遲模式。
雖然這四種模式選擇起來非常簡單且易於操作,但結構卻也並不復雜。以觸發式與延遲式炮彈模式,其中先擁有一個以彈簧進行驅動的橫向滑桿,而內部則隱藏著兩根一長一短的雷管。當操控外部的旋鈕變換模式時,橫向滑桿將會因移動距離的不同,使隱藏在內部不同位置的雷管與上方的撞針對齊,從而切換成不同的觸發模式。
同時,為了防止炮彈在搬運的過程中不慎掉落導致發生爆炸,橫向滑桿的後方安裝了一個帶有彈簧的鎖緊裝置,在不進行任何操作時,固定銷會牢牢的卡在橫向滑桿的末端,使沒有雷管的凹槽對準撞針,並且無需對該鎖緊裝置進行任何操作也能發射成功。
這是因為在炮彈遠離炮管的過程中,自身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將會迫使固定銷遠離橫向滑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