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回顧:190萬大軍氣勢洶洶,以色列這次能撐得過去嗎?

2024-10-16軍情

190萬大軍氣勢洶洶,以色列這次能撐得過去嗎?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中東又會發生什麽變化?

中東地區一直是個火藥桶,這話說一點不誇張。以色列呢,雖然小,但卻成了這片地區的「風暴中心」。現在形勢又緊張起來了,190萬大軍逼近,光聽這個數位就讓人頭皮發麻。

這次,以色列面對的是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胡塞武裝等多方勢力的聯合進攻。那我們就來看看,以色列能不能撐住這場空前的壓力測試。

先說伊朗吧,這可是中東的老大哥。它有100萬的正規軍,軍事力量排在前頭。尤其是伊朗這些年搞飛彈研發,手裏的「中程彈道飛彈」瞄準的就是以色列。

別看伊朗一直被國際社會掐脖子,不讓搞核計畫,但這事兒根本攔不住它。伊朗的軍事野心擺在那兒,周圍國家誰都看得出來。雖然伊朗還沒直接和以色列撕破臉,但大家心知肚明,伊朗對以色列的敵意從來沒少過。

黎巴嫩真主黨這邊呢,10萬人的武裝力量,也挺有來頭。真主黨在黎巴嫩的影響力非常大,甚至有點超過了黎巴嫩政府。伊朗在背後給真主黨提供資金和武器,關系緊密得很。真主黨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也不是什麽秘密,邊境沖突那叫一個沒完沒了。每隔一段時間,就爆發幾場交火,小規模打仗真不少。

再看哈馬斯,這幫人就更活躍了。5000人的規模聽著不多,但他們的作戰方式是遊擊戰,而且經常搞火箭彈襲擊。哈馬斯的主要基地就在加薩走廊,他們隔三差五就往以色列那邊扔火箭彈。

哈馬斯沒什麽高科技武器,靠的就是數量,火箭彈打得多了,難免有幾枚漏網之魚。盡管以色列有「鐵穹」防禦系統,但也不可能每次都萬無一失。

之前的幾次沖突中,以色列采取的都是「雷霆行動」。哈馬斯敢發射火箭彈,以色列的戰機就立刻空襲他們的據點,炸得他們措手不及。而且,以色列不僅會打還會「精準打擊」,不浪費一顆子彈,連飛彈的落點都算得極準。

上次以色列幹掉哈馬斯的一個重要指揮官,就是透過無人機精確打擊,打得哈馬斯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如此快、準、狠的打擊方式,讓以色列成為了中東的「戰鬥機器」。

再說說「鐵穹」防禦系統,這玩意兒是以色列的拿手好戲。哈馬斯的火箭彈、真主黨的飛彈,常常是鋪天蓋地地打過來,想要壓垮以色列的防線。可是,這些年他們的努力基本都成了「竹籃打水」。

「鐵穹」系統專門用來攔截短程火箭彈和飛彈,敵人那邊還沒慶祝火箭彈發射成功呢,下一秒就被「鐵穹」攔截在半空,炸得粉碎。攔截率高達90%以上,真是讓敵對勢力頭疼不已。

試想一下,哈馬斯那邊好不容易發動一次大規模襲擊,結果被「鐵穹」輕松化解,反而引來了以色列的猛烈反擊,哈馬斯這邊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再來看看這些敵對勢力,表面上看著人數多,什麽190萬大軍的聲勢,其實也就那麽回事。這些勢力之間其實矛盾重重,特別是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內部並不團結。

伊朗雖然是背後的「大哥」,給錢給武器,但真主黨和哈馬斯這兩邊並不是鐵板一塊。哈馬斯那邊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更關心加薩走廊的利益,很多時候並不聽伊朗的話。而真主黨更偏向黎巴嫩的局勢,他們更多的是在黎巴嫩邊境地區和以色列較勁,跟哈馬斯的立場有時候也不一致。

胡塞武裝就更不用說了,雖然他們人數多,20萬人的規模看著嚇人,但離以色列太遠,戰鬥力也差強人意。他們的飛彈技術相比哈馬斯、真主黨要遜色很多,雖然也時不時對以色列發射飛彈,給以色列制造點麻煩,但基本上也就是遠端騷擾。

每次他們的飛彈發射,基本都會被以色列的防空系統提前探測到,然後被「鐵穹」精準攔截,真正對以色列造成傷害的次數屈指可數。

雖然這些勢力表面上看著同仇敵愾,但內部的分歧卻是顯而易見的。真主黨、哈馬斯雖然都是伊朗的小弟,但他們各有各的算盤,誰也不願意為對方火中取栗。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年阿拉伯世界的風向也變了,像埃及、約旦這樣的阿拉伯國家,早就不和以色列撕破臉了,甚至還建立了外交關系。這可讓原本反以色列的陣營顯得更松散。

面對這麽多敵對勢力,外界看著為以色列捏了一把汗。可以色列也不是吃素的。幾十年下來,以色列的小身板早就鍛煉得刀槍不入了。雖然它周圍全是「老虎狼群」,但它每次都能在危機中穩住腳跟。靠的是什麽?先進的武器和聰明的戰略。

最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是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這玩意兒是專門對付火箭彈和飛彈的。哈馬斯那邊每次發射火箭彈,以色列的「鐵穹」就像天羅地網一樣,把大部份火箭彈攔截在半空。

攔截率據說高達90%,這可不是個隨便說說的數位。以色列用高科技武器把自己裹得像個鐵桶,雖然外面炮火連天,裏面卻能保持相對的安全。

當然,光有「鐵穹」還不夠。以色列還有空軍撐腰,F-35戰機在空中巡邏,一旦發現敵方有異常動靜,立馬出動摧毀目標。

這些年,以色列的戰機可沒閑著,打擊了不少敵方的指揮中心和武器庫。哈馬斯、真主黨、甚至伊朗的軍事設施,都挨過以色列空軍的「精確打擊」。以色列的戰鬥風格就是先發制人,不等你出手,它就先下手為強。

雖然以色列的對手們人數眾多,看上去聲勢浩大,但其實內部可沒那麽鐵板一塊。伊朗、真主黨、哈馬斯和胡塞武裝之間並不完全是「一條心」。

比如哈馬斯,它的主要目標是加薩走廊的控制權,和以色列的沖突更多是圍繞這個地區展開的。而黎巴嫩真主黨則更關心黎巴嫩邊境的利益,和哈馬斯的利益並不完全重疊。

伊朗雖然是大家的「大哥」,但也沒法百分之百指揮這些武裝力量。哈馬斯和真主黨有時還會因為資金、武器分配的問題鬧別扭。更有意思的是,伊朗自己也面臨國內壓力,長期的制裁讓經濟問題成了伊朗的「心頭大患」,想要繼續給這些武裝勢力提供足夠的援助,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胡塞武裝呢,離得遠,主要在葉門活動,雖然伊朗給它提供支持,但它在和以色列的對抗中作用不大,更多是象征性地發射幾枚飛彈,制造些騷亂。

以色列不僅會打仗,在外交上也很靈活。美國是它的鐵桿盟友,每年提供的軍事援助足夠讓以色列武裝到牙齒。僅2023年,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就達到了38億美元,這可是筆巨款。有了美國的支持,以色列的防空系統、戰機和飛彈技術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除了美國,以色列還在中東拉攏了不少「朋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阿聯和巴林,這兩個石油大國都和以色列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以色列在中東的局面,已經不再是完全的「孤軍奮戰」。阿聯、巴林、甚至埃及、約旦都和以色列維持著相對穩定的關系,這讓以色列在中東的外交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以色列在各方面都有不少優勢,但中東局勢向來多變。以色列能不能在這場190萬大軍的威脅下撐住,還得看接下來各方的動作。尤其是伊朗,它的軍事能力一直在增強,若真的爆發大規模沖突,以色列恐怕要面臨更大的壓力。

不過,考慮到伊朗、真主黨、哈馬斯、胡塞武裝之間的內部矛盾,以及以色列強大的軍事能力和國際支持,以色列還是有希望在這場危機中挺過去。畢竟,中東的戰火燒了這麽多年,以色列總能在關鍵時刻找到一條出路,這次恐怕也不例外。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