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5A戰鬥機)
在網路上流傳的照片中,細心的網友觀察到,殲-35A的機頭下方有一小片綠色區域,仔細分析似乎是外層塗層剝落,暴露出了綠色底漆。新型飛機掉漆?這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但回想起來,實際上五代機「掉漆」幾乎是常見現象。之前在F-22戰鬥機的公開展示上,曾有人拍到F-22機身塗漆「破損嚴重」,掉漆問題突出;同樣在F-35出口到歐洲後不久,也被拍到機體表面出現大面積起泡掉漆,仿佛家具面漆受潮的情形。
(殲-35A漆面剝落了)
可以說,掉漆問題是五代戰鬥機的一種「頑癥」,因為五代戰鬥機最關鍵的技術特征是「隱身」。隱身效果需要兩個方面共同作用:首先是最佳化飛機的外部設計,使用多面體形狀,提高雷達波的散射效果,降低其反射率,從而減弱飛機的雷達訊號,實作「隱身」效果;其次是采用特殊的表面塗層,能夠吸收雷達波,這樣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就可以吸收盡可能多的雷達波,若沒有雷達波反射,敵方自然也無法「看到」來襲的飛機。
(噴塗隱形塗料)
盡管技術原理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卻異常復雜,其原因在於隱身戰鬥機的吸波材料相對較為「脆弱」。當飛機在高空飛行時,環境極其惡劣:高度數萬米,氣溫可達零下十幾度,而地表氣溫則在二三十度之間,導致溫差達到四五十度。此外,當噴射式戰鬥機以高速飛行,尤其是超音速飛行時,機體與空氣之間的摩擦會產生高溫,對飛機塗層造成燒蝕;此外,戰鬥機隱身塗層中含有金屬,所以大氣中的雲霧、雨雪等自然現象也會對隱身塗層產生一定的損害。
(F-22戰鬥機的蒙皮損壞嚴重,F-35戰鬥機則出現了塗料起泡的情況)
因此,之前有報道指出,美軍的隱身戰鬥機在每次飛行返回後,地勤人員必須在封閉的機庫中,先將飛機表面的塗層刮去,再進行重新噴塗。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美軍所使用的雷達波吸收塗料銀含量高達60%至80%,因此每次噴塗的費用約為一百萬美元!如此龐大的支出,顯然財力雄厚的美軍也難以承受,特別是在F-35大規模投入使用後,這種高昂的全身噴塗工藝已經無法再繼續進行。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美軍的隱身戰鬥機經常出現塗層脫落的情況,這正是因為無法承受高額的維護費用。
(中國的隱形塗料技術明顯領先於美國,因此不會出現F-22和F-35的「暴露」現象)
盡管我們的殲-35A在珠海航展飛行時也明顯出現了「掉漆」情況,但與美國的兩款隱身戰鬥機的「掉漆」並不是同一種情況。這一點透過殲-20便可明了:殲-20在空中表演後也曾降落在航展現場供觀眾近距離拍攝,但即便如此,沒有人發現其外表蒙皮起泡或脫落,這表明中國的隱身塗料效能優於美國,適應力和黏附性也更強,不會輕易「掉漆」。既然殲-35A和殲-20使用的是相同的隱身塗料,理論上也不應出現「掉漆」現象,那麽為何殲-35A卻出現了這個問題呢?
(殲-35A掉漆的部位正好位於前起落架艙口,因此可以推測是艙蓋與機身之間的摩擦導致了掉漆現象)
經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掉漆」的區域正好是飛機前起落架艙的位置。因此,可以推測殲-35A之所以會「掉漆」,實際上是因為前起落架的反復升降導致機身塗料磨損,從而造成「掉漆」。這也說明中國的精密機械加工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各種零部件加工得十分嚴密,因而出現了噴塗隱身塗料後被磨損的現象。
(不怕不知道商品的價值,就怕與其他商品比較時)
總之,盡管中美的五代隱身戰鬥機均出現了「掉漆」的情況,但產生的內部原因卻截然不同,這也顯示出中美兩國在五代隱身戰鬥機技術上已存在差距,而此次我們領跑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