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空軍戰略轟炸機的「三駕馬車」,B2隱身轟炸機,是美軍現代化戰略打擊力量的重要象征。1999年,北約繞過安理會轟炸南聯盟,就用一架B2轟炸機,對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投下過5枚炸彈。但因為造價過高,包括原型機在內,該型號的轟炸機總共只有21架。2008年,一架B2因事故墜毀,最近,美軍又因為「不經濟」,放棄了對另一架發生故障的B2進行修復,讓該型號轟炸機的總保有量下降到19架。
這個訊息的來源,是美國空軍釋出的年度報告,說他們準備在2025財年中「剝離」一架因地面事故而受損閑置的B2轟炸機。報告本身沒披露事故細節、飛機的維修費用,和五角大廈的決策過程。但我們從過往新聞中,還是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2021年,AV-14「佐治亞精神」號在緊急迫降時,因左側主起落架坍塌沖出跑道,2022年12月,AV-16「夏威夷精神」號因故緊急迫降並燃起大火。前一架據報道,已經被運往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維修,那美空軍準備剝離的,想必是後面這架。這起事故的原因,至今都沒公布,還導致該基地被封鎖,整個機隊被停飛半年,一般來說,美空軍類似的處理方式都意味著,事故原因可能涉及到某種重大缺陷。
B-2轟炸機,造價24億美元,隨便磕碰一下,就得幾百上千萬美元。這架B2想來是維修成本用過於高昂,或者損害了什麽核心功能,才會被斷然放棄。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美國空軍的成本控制能力,出現了嚴重退化,放棄依然可以服役的戰略轟炸機這種事,只有美國才幹得出來。
美國空軍這兩年出的事故,確實不少。前幾天,一架F22戰鬥機在演習中主起落架坍塌,跟地面來了個親密接觸,再往前,美國駐日、韓基地都出現過墜機事件。整個2023年,美國空軍發生的事故數量較2022年翻了一倍多,73起事故中,有29起是涉及飛行員死亡、永久殘疾或單次損失250萬美元以上的A級事故。究其原因,裝備老化、人員素質下降、成本控制,這些問題都沒法解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還會變得越來越致命。
比如說,美國的戰略轟炸能力,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前面我們說了,「剝離」這架B2之後呢,美國空軍理論上可用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只有19架,盡管剩余的B2轟炸機還有幾年的使用壽命,但從長遠來看,美軍要想維持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機隊規模,顯然要指望B2的接替者,B21隱形轟炸機加速入役。
該型號轟炸機公開亮相是在2022年12月,首飛時間2023年11月10日,目前,美空軍和制造商格魯曼公司說的是,B21已經進入低速量產階段。但考慮到美空軍近年來的新型飛機開發進度,B21什麽時候能成規模列裝,還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比如曾經同樣以「低成本」、「平台化」為宣傳口號,被寄予厚望的F-35,現在就面臨著計畫超支,產量過低,品質不穩定等等問題。
說起來,關於這架B2轟炸機被「剝離」,還有一些小道訊息,說美空軍是用它來平賬的,不信你看9萬美元墊圈那個事兒,就知道「空軍二等人」有多貪。這事兒大機率是謠傳,咱們也就看個樂,但不管怎麽說,美軍,尤其美空軍近些年在裝備研發、後勤保障、人員培養等方面的迅速滑坡,也確實是肉眼可見。
當然,這也是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去工業化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現的結果。強大的軍隊離不開軍用工業的支持,而軍工業又是以民用工業為基礎的,美國人可以靠美元、科技的雙重霸權,玩金融遊戲做高經濟,可說到底,驅逐艦、轟炸機這種東西,還是要靠工廠工人打螺絲,一顆一顆打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