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紅星:人民軍隊蘇制米-8直升機
作者 中華幼鷹/鷹擊蒼穹
米-8是世界上生產最多的直升機,被譽為直升機界裏的AK-47突擊步槍。
米-8直升機的技術效能並非特別拔尖,走的是大眾化路線,但卻能紅遍大半個地球,成為世界級明星。
包括米-8/9/17/18/19/171/172在內的全系列飛機總產量驚人,傳說超過17000架,目前仍在繼續生產。
不過,米-8的起步並不容易。
由於最初未能獲得政府支持研制新型直升機,作為前衛計畫的米-8,早期是以米-4的渦軸發動機版的名義推出的。
規劃時,借鑒了米-6直升機的方案,可運送乘客或士兵最多20名或裝備,機身中前部大變,動力裝置從前部轉移到運載艙頂部,駕駛艙置於前部。
新飛機逐步得到認可,完成從量變到質變。
1958年2月20日,蘇聯部長會議透過了決議,要求研制載重量為1.5-2噸的B-8直升機(В:Вертолиот/直升機),並采用單引擎АИ-24發動機。
但功率2000千瓦的АИ-24В發動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特別是耗油率指標。
因此,需要轉向更安全、更可靠、更經濟的雙發動機版。
設計局創始人米裏(亦譯米爾)最終說服航空運輸行業開發雙引擎改型。
1960年5月30日,蘇聯部長會議透過了決議,雙發B-8A與單發B-8並列制造。
1961年6月24日,第一架原型機,單發版B-8首飛。
第二架同為單發版的B-8原型機只用於地面測試。
單發版B-8順利透過測試,卻未能受到青睞。
采用全新的ТВ2-117發動機和BP-8主減速器的雙發版B-8A,悄然被各方認可。
ТВ2-117是蘇聯第一種國產的專用直升機發動機,單台功率1250千瓦。
米-8的旋翼轉速自動控制系統透過控制發動機功率的方法,自動將旋翼轉速保持在需要範圍內,並在一台發動機故障時,自動增加另一台發動機功率。
雙發動機版不僅功率提高了20%,而且能夠在一個發動機故障時繼續平飛。
安全性壓倒一切。
1962年8月2日,第三架原型機,雙發版B-8A首飛。
此後,雙發版B-8A飛機改進得越來越多,技術上與米-4漸行漸遠。
最終成功完成了大換血,但保留了米-4高價效比的特點。
為了降低振動,采用全新的5葉旋翼,代替原來的4葉旋翼。
1963年夏,第四架原型機,運輸型B-8AT完成組裝。
1964年4月19日,B-8AT創造了2465.7千米的封閉航線航程世界紀錄與2000千米201.8千米/小時的速度世界紀錄。
1964年5月,第五架原型機,客機型В-8АП完成組裝。
В-8АП與B-8AT基本相同。
1964年9月,В-8АП參與國家測試。
1964年11月,聯合測試委員會建議新直升機量產。
В-8А被正式命名為米-8。
1965年6月,米-8配套的ТВ2-117A型發動機開始量產。
1965年底,第一架生產型米-8在喀山387廠下線。
米-8直升機表現出良好的飛行效能。
米-8的最大載重量是米-4的2倍,速度是米-4的1.5倍,總體效能是米-4的3倍。
1967年,米-8正式在蘇聯空軍服役。
1970年,烏蘭烏德99廠也開始生產米-8直升機。
1962年-1996年,使用ТВ2-117發動機的米-8直升機,喀山387廠生產了4500架,烏蘭烏德99廠生產了3700架。
米-8直升機可以執行人員運輸、貨物運輸、起吊作業、醫療救援、農林作業、對地攻擊、反坦克戰、布雷踩地雷、電子作戰、警戒偵察等各種任務,用途非常廣泛。
作為戰術運輸機,米-8直升機最大爬升角不大於30度,俯沖角不大於15度。
但在實戰使用中,卻被突破了限制,這也表明了飛機的堅固可靠與皮實耐用。
1966年初,米-8剛出廠沒多久,蘇聯即向中國推銷2架米-8直升機,中國同意接收。
1966年3月,蘇聯又提出可供給8架米-8,承諾1967年上半年交付。
1966年4月5日,蘇聯貿易代表團突然說米-8直升機的技術沒過關,不能供給任何國家。
因此,中國轉而向法國采購雲雀III直升機。
1970年,蘇聯向中國提出1971年追加出口米-8直升機10架。
1971年3月2日,空軍申請增購伊爾-62飛機3架,訂購米-8直升機10架。
1971年9月8日,中國與蘇聯簽訂10架米-8客機型直升機合約。
1972年3月16日至4月9日,喀山387廠制造的10架米-8П客機型直升機分4批轉場二連浩特市,分配給空軍8架(裝備第34師)、海軍2架。
1973年,中國向蘇聯采購10架米-8客機型直升機,分配給空軍5架、民航5架,1974年第一季度驗收。
1974年5月29日,中國與蘇聯簽訂10架米-8運輸型直升機合約(空軍訂購)。
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喀山387廠制造的10架米-8T運輸型直升機轉場二連浩特市。
1976年7月7日,米-8型直升機810號墜毀在漳浦縣竈山。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空軍北京沙河機場起飛一架米-8直升機了解災情,尋找震央,並因油料不足成為震後第一架在唐山機場降落的飛機。
之後,米-8直升機參與唐山救災工作。
1978年,中國向蘇聯采購10架米-8型直升機,分配給空軍4架、海軍6架。
後來,民航繼續采購米-8型直升機。
1984年4月29日,空軍直升機團的米-8直升機816號、802號開始參加老山、者陰山前線空運救護。
1988年9月23日,空軍米-8直升機862號、864號、50452號從思茅機場飛抵吉大港,參加孟加拉國水災救援。
這是中國空軍直升機首次出國救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之後,中國飛龍通航的米-8、米-26、直-9等直升機6架(其中備份2架),與新疆開元通用航空的米-8直升機2架,參與汶川救災工作。
米-8與米-17的外觀最主要區別是:米-8的尾槳在飛機右側,米-17的尾槳在飛機左側。
米-8T直升機機組人員3人,內部可載32名步兵或12付擔架與隨行人員或4000千克貨物,或外部懸掛3000千克貨物,機長18.17公尺,機高5.65公尺,主旋翼直徑21.29公尺,尾旋翼直徑3.91公尺,空重6625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11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2000千克,安裝2台ТВ2-117А渦軸發動機,單台軸功率1250千瓦。
米-8T直升機最大速度250千米/小時,最大巡航速度225千米/小時,實用升限4500公尺,有地效懸停高度1800公尺,無地效懸停高度800公尺,基本航程480千米,帶輔助燃油航程1200千米。
武器載荷1000千克,可外掛4副火箭發射器或4枚250千克炸彈,或6枚反坦克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