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朝軍兩天擬增140萬兵,戰爭訊號隱現,局勢緊張升級?

2024-10-17軍情

自從十月份以來,北韓半島的局勢突然之間變得十分緊急和危急,處在緊張的狀態中。

北韓和南韓相互對峙,戰爭的風險正在逐漸提升。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北韓在僅僅兩天內增加了140萬兵力。

這是否意味著戰爭的訊號已經由北韓發出?

在半島局勢快速升溫的情況下北韓新增140萬兵力。

北韓在10月1日時,對美國在北韓半島周圍部署核力量的行為進行了強烈譴責;10月9日,北韓突然決定斷絕與南韓所有公路和鐵路的聯系;10月11日,北韓對南韓無人機侵入平壤領空的行為進行了強烈譴責;10月12日,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發出警告,如果韓方再次犯下此類錯誤,將采取強烈的報復措施;10月13日,北韓宣布已完成向前線部隊下達準備射擊的命令;10月14日至15日,北韓全國有140萬人報名參軍或重返軍隊。

由此時間表可見,最近幾天北韓半島的局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南韓方面的無人機挑釁行為,在10月11日之前,南韓多次派遣無人機飛往北韓境內投放反朝傳單,最近甚至飛到了北韓勞動黨中央本部大樓的上空,這已經對北韓構成了嚴重的軍事威脅,並引發了北韓方面的嚴厲警告。

然而,南韓對於北韓方面的警告置之不理,除了否認無人機是韓軍制造的以外,還聲稱如果北韓對南韓國民構成威脅,將推翻北韓政權;正是由於南韓方面對警告置之不理,促使北韓作出進一步的回應,要求其前線部隊做好射擊準備。

10月15日,南北韓關系變得更加緊張。

這一天,北韓在軍事分界線以北的方向上炸毀了京義線和東海線的部份道路,而南韓則在軍事分界線以南地區開火回擊並進行警告。

目前,雙方並無意向發生直接軍事沖突。

盡管北韓和南韓的行動符合預期,但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當前局勢而言,整體上是可以控制的,雙方發生直接軍事沖突的可能性非常低。

只要回顧一下過去幾年的情況就可以知道,南北韓關系一直存在著分歧,尤其是自從尹錫悅就任南韓總統以來,南韓戰略的轉變導致了雙方關系的急劇惡化。

北韓之前對南北統一懷有期待,曾視南韓為同族國家。

然而,從去年底開始,北韓改變了說法,已將南韓視為敵對國家。

鑒於這種情況,封鎖邊境是必然之舉。

因此,北韓在10月9日宣布切斷與南韓的所有鐵路和公路聯系,並非突然之舉,實際上自今年年初就開始有所行動。

年初時,人們便發現在北韓邊境地區布滿了地雷,並且看到了拆除之前在緩沖區域建立的設施,如今摧毀這些公路和鐵路正是「要塞化」的關鍵步驟之一。

此次被炸毀的京義線對南北韓雙方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它不僅是兩國陸地上主要的通道,而且象征著早期南北韓關系。

南韓前總統盧武鉉在千禧年之交透過該路線存取北韓,促進了南北韓關系的改善。

如今,北韓炸毀了這條路線,意味著北韓否認了以往的歷史,並且實作了將南韓視為敵國的重要象征。

然而,這種行為也限制了局勢的進一步惡化。

在炸毀京義線的前一天,北韓就在這一地區設定了掩體,而南韓早就已經預料到北韓的意圖,清楚地知道北韓接下來的行動是什麽。

此外,北韓方面僅摧毀了北韓境內的京義線,而沒有對南韓的公路造成破壞。

南韓無人機空投的反朝宣傳單。

目前,北韓和南韓在軍事沖突方面都表現得非常謹慎,類似於2010年延坪島炮戰和2016年天安艦事件這樣的重大危機並未出現。

南韓軍隊對北韓的爆炸行動表示「未對韓軍造成損失」,並且在向北韓派遣無人機的問題上始終保持否認態度;北韓方面釋出的射擊準備命令為「發現額外挑釁時立即殲滅敵人特定目標」。

根據雙方的言論來看,無論是北韓還是南韓,實際上都不願意引發一場全面沖突。

盡管如此,若南韓不停止挑釁,仍有可能引發半島戰爭。

南北韓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隨著尹錫悅上台並倒向美國,這種軍事對抗愈加頻繁。

就軍事實力而言,南韓原本就不如北韓,而現在依仗美國的援助,美國也在這一時期為了亞太戰略,在周邊地區部署了大量的核資產;與此同時,北韓的飛彈技術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洲際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的試射層出不窮,對美韓兩國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與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征召人員不同,這次北韓新增的140萬人員更多地象征著一個表象。

2023年3月17日,北韓已有80萬人報名或重新加入軍隊。

這次北韓釋出140萬這個數位,並非意味著已有140萬人應征入伍並奔赴前線,而是展示了北韓的動員能力和水平。

況且,突然增加一百萬士兵會給北韓的後勤保障帶來巨大的壓力。

盡管北韓的軍工業在過去幾年裏取得了迅速發展,但在糧食產量等方面並不容樂觀。

北韓高度依賴糧食進口和援助,突然增加一百萬大軍,後勤保障將面臨巨大困難;即便是在俄烏沖突中,後勤問題也給俄羅斯最初動員二十萬兵力帶來了諸多困擾。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140萬人員的登記和重新征召,展示了北韓抗擊外部侵略和威脅的決心。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北韓有足夠的決心和勇氣發起一場反侵略戰爭。

1953年,雙方在板門店簽署的只是一份停火協定,而非和平協定。

因此,北韓隨時有權重新開啟戰爭。

美國能夠控制烏克蘭戰場的節奏,但卻無法掌控北韓半島戰場的節奏。

北韓擁有大量遠端飛彈,一旦成為導火索,這場戰爭的結束時間將不再由美韓兩國決定。

對此,大家有什麽獨特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積極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