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國F-22隱形戰機對陣中國殲-20隱形戰機:誰會勝出?

2024-10-18軍情

F-22 「猛禽」 戰鬥機誕生於 20 世紀 80 年代後的航空科技變革浪潮中,其設計初衷是為了在超視距空戰中占據絕對優勢。除了卓越的雷達隱身效能,F-22 還擁有諸多令人矚目的特點。

在超音速巡航方面,F-22 裝備了兩台 F119-PW-100 推力向量引擎,每台發動機可提供 35,000 磅推力,推重比超過 10,能夠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器的情況下以 1.8 倍音速巡航。這種能力不僅節省了燃料,還使其在空戰中能夠快速抵達戰場並保持高效作戰狀態。

F-22 的感知能力也極為出色。其航空電子系統包括奇異公司的電子戰系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紅外和紫外飛彈發射探測器以及德克薩斯儀器公司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與 RC-135 預警機合作時,F-22 能夠在戰場上探測和辨識危險,迅速與其他飛機協調作戰。其雷達整合了無線電功能,以每秒五百兆的速度發送數據,以千兆的速度接收數據。

高機動性是 F-22 的又一突出特點。向量發動機可以透過改變噴管的方向獲得不同方向的推力,使 F-22 能夠自由進行側翼飛行、倒飛、旋轉等姿態,在空中格鬥中占據巨大優勢。例如,在美軍的 「紅旗」 軍演中,F-22 憑借其超機動性和先進的航電系統,讓 F-15 和 F-16 等三代戰鬥機損失慘重。

殲 - 20:後起之秀的挑戰

殲 - 20 戰鬥機自試飛以來就備受矚目。在其剛露面時,美軍認為殲 - 20 並非 F-22 的簡單效仿者,而是融合了 F-22 奪取制空權與 F-35 體系作戰特點的混合體。然而,殲 - 20 獨特的鴨翼、腹鰭等設計卻被部份人質疑影響隱身能力。

從鴨翼設計來看,美軍認為其在飛行過程中偏轉可能導致雷達截面積上升。但實際上,殲 - 20 的鴨翼經過精心設計和處理,極大地降低了對整機隱身效能的影響。

腹鰭設計方面,殲 - 20 的腹鰭並非是缺陷,反而是一大優勢。殲 - 20 保留腹鰭是為了增強航向穩定性和提高大迎角機動的氣動效率。從 2016 號後的殲 - 20 戰鬥機開始,腹鰭完全遮擋住了尾噴管側面,並敷設有隱形材料,大大減少了側面反射值。此外,腹鰭還能在大迎角飛行時發揮重要作用,確保飛機的穩定性和操縱性。

在發動機方面,早期殲 - 20 使用的 AL-31F 發動機確實與 F-22 的 F119 發動機存在差距。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殲 - 20 開始換裝渦扇 - 10 發動機,未來還將裝備渦扇 - 15 發動機。渦扇 - 15 發動機的效能有望與 F119 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 F119。

飛彈射程和火力上,殲 - 20 內建彈艙最初被認為只能裝下 4 枚射程達 70 千米的霹靂 -12 中距空空飛彈,與 F-22 的 6 枚射程達 120 千米的 AIM-120C5 -7 中距空空飛彈相比存在差距。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殲 - 20 的彈艙載彈量得到提升。在最近的航展上,模型展出的殲 20 竟然在彈艙中內建了 6 枚射程 200 千米級別的霹靂 15 遠端空空飛彈和 2 枚霹靂 10 近距格鬥飛彈,從火力配置上而言,已經達到了目前五代機火力之最。

在目視死角方面,雖然殲 - 20 體積大且有鴨翼,目視死角似乎大於 F-22,但殲 - 20 配備了先進的綜合光電探測系統和頭盔綜合顯示瞄準系統,能夠獲取比 F-22 更大的視野、更遠的發現距離和更精確的目標位置參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目視死角的不足。

在格鬥飛彈效能方面,霹靂 -10 和 AIM-9X3 這兩種格鬥飛彈都是 128x128 陣列凝視型焦平面紅外成像導引頭,離軸角都能達到 ±90 度,機動過載都超過 50G。但霹靂 -10 彈徑和彈長、阻力、重量均要大於 AIM-9X3,在加速效能和轉彎效能上略有差距。不過,殲 - 20 的霹靂 -10 飛彈射程達到了 20 公裏,比俄羅斯 R-73 格鬥飛彈射程 10 公裏大出去一倍,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殲 -20 中距飛彈數量不足的情況。此外,F-22 的紅外面源幹擾裝置可以幹擾紅外成像體制的格鬥飛彈,殲 - 20 目前雖未發現同類幹擾裝置,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殲 - 20 很可能也會配備類似的裝置,進一步提升格鬥飛彈效能。

雖然殲 - 20 在某些方面曾被認為與 F-22 存在差距,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升級,殲 - 20 正逐漸縮小這些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 F-22,成為五代機中的後起之秀,對 F-22 的空中霸主地位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

未來的空中王者

殲 - 20 戰鬥機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逐漸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相比之下,美國的 F-22 戰鬥機雖然曾經是空中霸主,但在服役的二十多年間卻幾乎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改進。

F-22 戰鬥機在設計之初,是為了突破前蘇聯的防空體系,充當 「踹門者」 的角色。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F-22 的戰略定位逐漸變得模糊。同時,F-22 的生產線早已關閉,技術資料也已遺失,這使得美軍無法為其進行系統的內部升級。如今,F-22 引以為豪的 「4S」 優勢,僅剩隱身和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可能還稍微有點優勢,而在超態勢感知效能和超機動性方面已經被殲 - 20 超越。

F-22 戰鬥機不僅面臨著技術落後的問題,還存在數量有限和妥善率低的困境。目前,F-22 的數量只有 188 架,除去墜毀、測試、訓練和後備飛機,作戰中隊實際只有 126 架。如果加上只有 50% 的妥善率,美國空軍能向東亞戰場派遣的 F-22 戰鬥機不足 50 架。而中國空軍的殲 - 20 戰鬥機正以每年 100 架的速度在增長,所有戰區都已經換裝。

殲 - 20 戰鬥機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不僅在效能上超越了 F-22,還在數量上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隨著渦扇 - 15 發動機的裝備,殲 - 20 的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未來,殲 - 20 還有可能繼續進行升級和改進,成為真正的空中王者。

總之,殲 - 20 戰鬥機憑借其不斷升級的效能和高速增長的數量,已經成為了世界頂尖的五代戰鬥機。而 F-22 戰鬥機則由於多年未改進、數量有限和妥善率低等問題,逐漸失去了其空中霸主的地位。在未來的空中戰場上,殲 - 20 戰鬥機有望成為真正的空中王者,為中國空軍的發展和國家的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