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是自二戰以來,美軍歷次戰爭的絕對主力和制勝法寶,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陸軍戰鬥力實在拉胯,所以只能依賴空軍先把敵人炸個七零八落,然後再派陸軍上去打掃戰場。美國陸軍的戰鬥力有多拉胯?只要看看1944年著名的「阿登反擊戰」,行將就木的德國軍隊依然能夠在阿登地區對美軍打出一個漂亮的左勾拳,差點讓美軍全線崩潰,至於在上甘嶺或者越南叢林中,美軍的空軍發揮不了作用的時候,他們的陸軍根本沒有一點獲勝的希望。
(戰略轟炸是美軍最大的優勢計畫)
然而如今美國賴以稱霸的最後一點家底,美國空軍也已經支撐不住了,原因很簡單: 中國崛起了!從二戰結束到冷戰,再到本世紀前10年的後冷戰時代,美國一直掌握著西太平洋地區的制空權,雖然美軍在北韓半島和越南兩度遭到失敗,但是由於控制著第一島鏈的基地群,美軍依然牢牢控制著西太平洋地區,甚至到了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解放軍依然無法在台海取得優勢。
(二戰時期鋪天蓋地的B-17轟炸機)
空軍之所以能夠成為美軍制勝的法寶,無非就是三個戰術優勢:
首先,空軍的作戰距離更遠,即便是在二戰時期, 美軍最早服役的B-17戰略轟炸機,其航程也接近3000公裏,所以美軍B-17可以從英國起飛,轟炸幾乎德國全境,而其他地面武器,即便是大口徑火炮,其射程不過幾十公裏,遠不能和轟炸機相提並論。而且轟炸機在天空中來去自由,可以直接越過戰線,轟炸敵人的大後方,從而切斷敵方的後勤補給,摧毀敵方工業中心,徹底削弱敵方的戰爭能力,用成語形容就叫「釜底抽薪」。
(航空炸彈要比陸軍的炮彈大得多,所以威力也大得多)
其次,飛機投擲的彈藥威力更大,從二戰時期開始,美軍就組織B-17重型轟炸機對德國的腹地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這種轟炸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國的工業能力,而且在地面作戰上,美軍也習慣於呼叫空中支援,因為戰鬥機可以攜帶重量數百公斤甚至數噸重的大型彈藥,對敵方陣地實施精確打擊,這種航空彈藥的威力要遠大於地面炮火的威力,因此可以更高效率地摧毀敵方的防禦工事,瓦解敵方的抵抗。
(越戰時期的美軍F-4戰鬥機執行轟炸任務)
第三,美國的飛機數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直接領先的,例如在韓戰期間,美軍投入北韓半島的各型飛機超過2000架,執行飛行任務104萬架次,投彈64萬余噸,相當於二戰時期美軍投彈總量的大約2倍。而到了現在,美軍依然是全球裝備各類飛行器最多的軍隊,即便是解放軍戰鬥機在技術水平上和美軍相當,但美軍依然享有重大數量優勢,所以總體上對我們依然有很強的威懾力。
不過,雖然美國空軍依然在很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在西太平洋周邊,美國空軍得以依靠的老戰術已經失靈了。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壯大,而中國並沒有簡單地采用以空軍對抗空軍的方式來對抗美軍,說直白一點就是:如今美軍在西太平洋是用空軍「一軍」同時對抗解放軍陸海空火「四軍」,基本沒有獲勝的可能。
(我們會直接把美國空軍摧毀在地面上)
目前在西太平洋周邊,美軍在日韓菲律賓等國家的基地全部處於中國火箭軍的打擊範圍之內,一旦美國和中國爆發正面武裝沖突,中國第一時間就可以使用各類中短程彈道飛彈,甚至是火箭炮對這些基地實施火力覆蓋,而美國空軍就只能被摧毀在地面上。雖然美國在西太平洋水域還有一個重要基地——關島,但是區一個島嶼並不能有效對抗整個中國大陸,更何況,關島如今也已經處於中國中程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和遠端轟炸機的打擊範圍之內,從戰術上說,不具備「後方基地」的安全性。
另外,俄烏戰爭的教訓歷歷在目,制空權或許已經不是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了!大量無人機充斥整個戰場!以往需要請求空中支援的行動,現在只需要幾架無人機就能輕松完成,耗費少,打得還更準!
(美國空軍已經領教了殲-20的兇悍,而且還不止一次)
更讓美軍尷尬的是,解放軍不但可以用陸軍和火箭軍裝備的遠火和各類飛彈給美軍基地「洗地」,同時在飛機的效能和數量上也正在慢慢超過美國。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哈自己承認,美軍的F-35不是解放軍殲-20的對手,此外近年來解放軍空軍的裝備正在快速現代化,目前解放軍已經大量裝備了殲-10C和殲-16戰鬥機,這些先進的四代半戰鬥機在效能上已經明顯超越了美軍現役的F-15、F-16等戰鬥機,這讓美軍在數量和品質雙方面陷入劣勢之中。
(只有B-21轟炸機量產服役,美國或許才能稍微扳回一局)
目前美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應對解放軍空軍的快速發展,在西太平洋地區,美軍同時面臨缺乏可靠基地、裝備數量不足、效能不夠先進等多方面問題,所以美軍現在迫切需要加速B-21隱身轟炸機的研制和服役工作,一旦這種飛機服役,美軍起碼可以從夏威夷起飛飛機,直接對西太平洋周邊實施威懾,只有這樣,美軍才能勉強挽回一點顏面,而在這之前,美軍在西太平洋區域完全沒有任何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