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籠罩的早晨,老山戰場彌漫著火藥和泥地的氣味。當第一絲陽光努力穿過重重霧氣,戰鬥悄無聲息地開始了。在這個被遺忘的歷史之地,6連的戰士們藏在茂密的樹林裏,每個人的臉上都十分嚴肅。
就在這時候,連長朱喜才用低沈又快的上海話透過無線電喊話,這種方言只有同樣是上海人的戰友才聽得懂。那些想偷聽的越軍,雖然能聽到聲音,但根本不明白說的是啥。老山戰場上,馬上就要上演一場特別的較量,這是一場靠聽不懂的語言來較勁的比賽。
密碼和打仗:保密情報有多關鍵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密碼在打仗時起到了特別關鍵的作用。太平洋戰爭那會兒,美國和日本的情報鬥爭特別兇狠。美國人用了印地安納瓦霍族人的話來弄了個很難懂的密碼系統,這個密碼系統因為既復雜又特別,讓日本人根本解不開。這樣一來,美軍的通訊就變得非常安全,軍事行動的秘密也被保護得很好。
美軍挑中了納瓦霍語來當密碼,這顯示了他們對語言特別之處的深刻認識。納瓦霍語結構挺復雜,語法也與眾不同,跟世界上其他語言都不一樣。在打仗那會兒,這種語言就成了美軍的一個秘密法寶。納瓦霍族人說的這種語言,不僅能用來傳達一般的軍事指令,還能在無線電裏發送復雜的戰術安排和戰場訊息,這些對日本軍方來說,簡直是沒法破譯的。
美軍特地從納瓦霍族裏找了一群年輕通訊兵,把他們培養成專業的密碼人員。這些士兵得趕緊學會怎樣把軍事上的話和操作命令用納瓦霍語說出來,然後透過無線電又快又準地傳出去。為了讓密碼系統更好用,美軍還編了本納瓦霍語密碼書,裏面把各種軍事用語和裝置名字都用納瓦霍語重新編了碼。
實際打仗時,這套密碼方法真的很靠譜又好用。就拿瓜島戰役來說吧,納瓦霍族的密碼員在前線用無線電發座標和戰術命令,把海、陸、空三軍配合得井井有條。他們之間的資訊日軍幾乎抓不到,就算偶爾抓到了,因為不懂納瓦霍語,也根本解不出來。
隨著戰爭越來越激烈,美軍越來越離不開納瓦霍密碼員。在太平洋戰場上好多重要的戰鬥中,比如塞班島、硫磺島還有沖繩島這些大戰,納瓦霍密碼員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有了他們,美軍的行動變得更快更順,戰場上的命令傳達既保密又順暢。
而且,這種特別的密碼不僅在戰場上好用,對戰爭中的心理和宣傳戰鬥也很有幫助。美軍知道自己密碼破不了,信心和士氣都大漲,而日軍呢,因為一直搞不清美軍的真正打算,心裏頭壓力山大,很是害怕。
中國老百姓的聰明才智:打仗那時候用的說話暗號
不只是美軍在二戰時用少數民族語言做密碼,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新四軍也想了個妙招,用溫州的戰士當通訊兵。他們利用溫州方言這種地方特色語言來傳遞軍事資訊,因為方言難懂又有地域性,日軍很難破解,這樣就在戰場上很好地保障了通訊的安全。
在抗日戰爭那會兒,資訊傳遞安不安全,直接關系到軍事行動能不能成功。新四軍在蘇皖邊區打仗,經常得大範圍地調動人馬。可是,日軍偵察得緊,還老截聽通訊,傳統的通訊方法很容易被他們識破。所以,新四軍領導層想了個新招,就是用溫州方言來傳軍事命令。
溫州話因為發音和用詞很特別,對外地人來說特別難學。在當時的中國,溫州話算是很難聽懂的語言之一。新四軍就從溫州籍的士兵裏,挑了些方言說得溜的,組成了專門的通訊小組。這些士兵經過專門訓練,學會在戰場上怎麽用方言又快又準地傳達戰術訊息和命令。
打仗的時候,這些通訊兵就用溫州話來透過無線電和送信交流。比如說,晚上行動或者偷襲時,他們會用無線電發溫州話編的命令,讓各個小隊動起來或者攻擊。日本鬼子雖然能抓到這些訊號,但因為聽不懂溫州話,所以啥重要資訊也撈不著。
這種資訊傳遞方法在好幾場大戰裏都幫了大忙。有一次,新四軍突擊日軍的一個重要補給線時,指揮官們用溫州話來告訴大家攻擊的時間和路線,就這樣巧妙地躲過了日軍的警覺和防守。這樣做,新四軍既保證了行動不被人發現,又讓自己的傷亡小了很多。
上海話通訊小組:在打仗時,當地土話也能派上用場
1984年,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那邊,因為越南邊境的情況越來越緊張,所以能好好通訊就變得特別重要了。在那年老山防守的時候,6連的連長朱喜才想了個新辦法來對付越軍偷聽通訊。他弄了個小隊,專門用上海話來傳遞戰場上的訊息。這麽做以後,命令傳得更快了,通訊也更加安全了,因為上海話的方言味兒太濃,越軍根本聽不懂。
上海話通訊小組是在老山前線重新整合後成立的一個重要團隊。朱喜才特地從部隊裏挑選了會說上海話的戰士,組成了十多人的特別小組。這個小隊的工作就是在戰場上迅速、頻繁地傳遞資訊,保證重要的命令能立刻準確無誤地送到各個戰鬥小組手裏。
在這次行動裏,上海話通訊小組在一次晚上偷襲時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透過無線電,用上海話告訴了大家進攻的具體時間和要走的路。雖然越軍截獲了訊號,但因為聽不懂上海話,所以啥也沒聽懂,也就沒法提前準備防守或反擊。
為了讓通訊更快更保密,朱喜才帶著通訊小分隊進行了非常逼真的實戰演練。在演練裏,通訊兵們得在像戰場一樣的環境裏,迅速反應並用上海話報告戰場上的各種新情況。經過這樣緊張的訓練,他們的通訊本領大大提高了。
英雄的付出與光輝:小尖山戰役的不朽故事
在小尖山的打仗時候,王健是上海話通訊小組的一個成員,他做的事情特別關鍵。天黑了以後,戰鬥越來越猛烈,他豁出去了,不停地用上海話報告戰場上的最新情況。那一晚,敵人的地方離得不遠,炮一個接一個地轟,爆炸和開槍的聲音混在一起,就像是一場響得嚇人的戰爭大合奏。
攻擊剛開始那會兒,王健的任務就是趕緊把前線的情況即時告訴指揮部。他躲在一個臨時挖的小坑裏,手裏的無線電就是他和外界聯系的唯一方式。突然,一炮打過來,小坑邊上的土和石頭被炸得到處飛,王健頭上挨了一下,眼前一黑,但很快就緩過神來,接著幹他的活兒。
戰鬥還在繼續,王健突然接到一個急活兒,就是要改一下火力支援的位置。這時候,他已經看到前線那邊敵人正在重新集結,打算反打一波。他趕緊用上海話告訴了後方炮兵敵人到底在哪兒,保證炮火能精準打擊。可就在這時,一顆子彈飛過來,打中了他的腿,把肉都撕開了,血不停地往外流。
雖然受了重傷,王健還是堅持做通訊工作。他拖著受傷的腿,找了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隨便包紮了一下傷口就繼續幹活了。他的聲音透過無線電傳出去,每次通訊都很準確,讓指揮部能根據最新情況來改變戰術。
當最重要的關頭到來,王健接到了指揮部的指令,讓他帶領部隊向敵人的最高點發起最後的沖鋒。這時候,盡管因為失血過多讓他覺得非常無力,但王健還是硬挺著沒有倒下。他使出渾身解數,重新安排了部隊的進攻方向和集合位置,保證了大家能一起行動,並且攻擊更加有效。
往主峰沖鋒時,王健邁著艱難的步子,和戰友們一步步往前沖。他的腿不停在流血,但無線電裏還是傳來他有力的聲音,直到最後。戰友們宣告主峰被拿下時,王健已經快沒力氣了,他最後跟指揮部報的就是勝利的好訊息。沒多久,他因為流血太多加上炮火不斷,英勇犧牲了,成了這場仗裏的一個大英雄。
「硬氣六連,英雄輩出」的榮耀和接力
打完仗後,6連因為在小尖山那場仗打得特別棒,被大家叫做「英雄硬六連」,這個稱號在部隊裏很少見,說明他們成了全軍裏數一數二的英雄連。這個榮譽不光是因為他們打仗打得好,還因為他們用上海話在戰場上傳遞訊息,這個新點子讓資訊更安全了,所以得到了表揚。
小尖山戰鬥結束後,全連被喊到營地廣場上,開了個簡短又認真的表揚會。會上,軍區的大領導親自給6連發了榮譽牌子。領導講話時,誇了連隊在戰鬥裏的勇敢和聰明,特別提到了王健他們幾個士兵,說他們用上海話保密通訊,這個辦法很好,保證了戰鬥打贏。
榮譽稱號一加身,6連的士兵們在軍隊裏迅速走紅。他們的事跡被大肆宣揚,成了全軍甚至全國都知道的好榜樣。
曲開平胡林儒生寫了一篇文章,講的是對越自衛還擊戰裏的通訊兵。這篇文章發在2016年第11期的【兵器知識】雜誌上,從第80頁到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