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局勢升級?台軍艦越來越多!賴已派人登島我高層發出統一強音

2024-09-13軍情

台海局勢,如同汪洋大海之上的一葉扁舟, 時而風平浪靜, 時而波濤洶湧。 近期,一系列事件將這艘承載著兩岸命運的扁舟推向了波峰浪谷之間, 牽動著全球的目光, 也引發了人們對兩岸未來走向的深思。

台灣當局在軍事上動作頻頻, 試圖強化「外島」防禦, 並與外部勢力勾連, 妄圖「以武拒統」。 然而, 島內部份民眾則深刻認識到和平的珍貴, 積極尋求與大陸的溝通與合作, 渴望兩岸和平統一, 共創美好未來。 一邊是戰雲密布, 一邊是期盼融合, 台海的未來究竟走向何方, 令人難以預測。

中國國防部長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招待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猶如一顆重磅炸彈, 在台海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莊嚴宣告, 中國軍隊將「有效捍衛國家主權、 安全、 發展利益」, 並「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

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 既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發出的嚴正警告, 也是對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決心, 清晰地傳達了中國大陸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堅定意誌和強大能力。 這番講話猶如一盞指路明燈, 照亮了兩岸關系的未來走向, 也為國際社會觀察台海局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座標。

國防部長的講話猶如平地一聲驚雷, 在台灣島內引發了強烈震動。 台灣當局似乎對此感到坐立不安, 開始采取一系列行動, 試圖鞏固自身地位, 對抗大陸的壓力。 據媒體報道, 台灣「海軍」近期派遣新服役的玉山號運輸艦前往太平島, 為島上駐軍運送彈藥物資, 並接回部份需要維修的武器裝備。

太平島, 這座位於南沙群島北部、 扼守南海航道要沖的美麗島嶼, 成為了台海局勢的風暴眼, 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台灣當局此次行動, 被外界解讀為意圖強化太平島的軍事存在, 試圖將其打造為阻止解放軍行動的「橋頭堡」, 以阻滯中國統一的步伐。

事實上, 近年來, 隨著南海爭端的升溫, 以及美國等域外勢力不斷介入台海局勢, 台灣當局愈發將太平島視為「戰略要地」, 對其經營力度不斷加大。 台灣當局斥巨資修建了新的碼頭, 足以停泊大型軍艦, 並延長了機場跑道, 使其能夠起降F-16戰機和C-130運輸機, 極力提升太平島的軍事防禦能力。

此外, 更有訊息傳出, 台灣當局計劃派遣高級官員前往太平島視察, 意圖進一步彰顯其對該島的「主權」 , 並向外界傳遞其「拒統」的訊號。 這一系列 「 小動作」 , 無疑加劇了台海局勢的緊張氣氛。

正當台灣當局在太平島上大做文章, 試圖激化兩岸對立之際, 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卻在金門發表了截然不同的聲音, 猶如一股清流, 為緊張的台海局勢帶來了一絲希望。

他公開表示, 支持將金門打造為「非軍事區」, 並呼籲建設廈金大橋, 加強兩岸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共創和平發展的美好未來。 賴清德的言論在島內引發了巨大爭議, 也讓人們看到了金門民眾對和平統一的強烈渴望。

金門, 這座與大陸僅一水之隔的島嶼, 歷史上飽受戰火摧殘, 深知和平的可貴。 對於金門的民眾而言, 戰爭的陰影從未遠去, 和平統一是他們迫切的期盼。 他們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 希望透過民間交往增進彼此了解, 化解分歧, 共創和平未來, 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他們的心聲, 值得台灣當局認真聆聽和思考。

然而, 令人遺憾的是, 台灣當局似乎對金門的呼聲置若罔聞, 依舊固執己見, 在「台獨」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們不僅拒絕了建設廈金大橋的提議, 而且對將金門設為「非軍事區」的想法嗤之以鼻, 認為任何削弱台灣「防衛能力」的舉動都是無法接受的, 即使這可能會給當地民眾帶來福祉。

這種頑固不化的態度, 正是導致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根源之一。面對台灣當局的挑釁和島內部份「台獨」分裂勢力的叫囂, 大陸方面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克制和戰略定力。

正如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的, 我們堅持「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願以最大誠意、 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為台灣同胞謀福祉,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但我們也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這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 而是針對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

台海局勢復雜多變, 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不僅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我們希望台灣當局能夠認清歷史大勢, 明辨是非, 停止一切挑釁行為, 回到「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來, 與大陸相向而行, 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共謀國家統一大業。

只有這樣, 才能真正造福台灣人民, 才能真正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才能讓台海這葉扁舟, 最終駛向和平統一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