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隱形利刃:解讀殲-35戰機的生產與未來,中國空軍的新生力量

2024-10-25軍情

近來,國際媒體紛紛報道,中國自主研發的殲-35戰機海軍艦載型已進入小批次生產階段,預計年產12架左右,以滿足海軍航母的快速發展需求。這款被譽為「隱形利刃」的中型雙發五代機,其效能全面比肩美國的F-35系列戰機,引發了全球軍迷的熱議。然而,殲-35戰機年產量為何僅為12架?這背後究竟蘊藏著怎樣的戰略考量?

回顧五代機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截止2023年,全球範圍內僅有四種五代機問世,分別是美國的F-22和F-35、中國的殲-20以及俄羅斯的蘇-57。作為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機,F-22戰機以其卓越的效能一度傲視群雄,但其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產量使其最終停產,總產量僅為180多架。

F-35系列戰機則以其多用途、模組化設計而聞名,分為空軍型(F-35A)、海軍艦載型(F-35C)和垂直起降型(F-35B)。其中F-35B兼具垂直起降和短距離起降能力,但這種設計也犧牲了一定的戰機效能。截至2023年,F-35系列戰機已累計生產超過400架,並出口至英國、日本、南韓等多個國家,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強大的影響力。

為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和俄羅斯也分別展開了自己的五代機研發計畫。俄羅斯的蘇-57戰機雖然於2021年開始服役,但受限於技術瓶頸,其裝備數量至今僅為十余架。而中國的殲-20戰機則以重型雙發設計、兩台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以及最大起飛重量37噸的優勢,迅速崛起於世界五代戰機舞台。

在2017年左右定型並進入批次生產階段後,殲-20戰機已經裝備解放軍部隊,據國外媒體推測,其裝備數量已接近300架。對於一個擁有強大空軍的國家來說,重型機和中型機的協同作戰至關重要。重型戰機在作戰半徑、掛載能力等方面擁有顯著優勢,但營運成本也相對較高。而中型戰機則相對經濟實惠,彌補了重型戰機的不足。

因此,美國、俄羅斯、中國等航空強國都采取了重型機和中型機相輔相成的策略。在發展殲-20戰機的同時,中國也積極研發中型五代機——殲-35戰機。殲-35戰機的前身是FC-31戰機,於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在過去十年間,經過多次升級改進,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殲-35戰機。

目前,殲-35戰機已發展出空軍型、海軍艦載型和出口型等多個版本,並展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由於采用了兩台中等推力發動機,殲-35戰機無法發展垂直起降型號,這被視為其設計上的一個「缺陷」。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設計,殲-35戰機在綜合效能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

各軍兵種的作戰需求和實際任務不同,因此殲-35戰機的不同版本存在著顯著差異。例如,美國空軍的F-35A和海軍艦載型的F-35C在設計上就存在較大的區別。據國外媒體報道,殲-35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8噸,最大掛載能力為8噸,配備了兩台渦扇19系列中等推力發動機。

與其他戰機相比,殲-35戰機的重量介於中型機和重型機之間。例如,殲-10系列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8噸,而殲-16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34噸。殲-35戰機獨特的重量和效能優勢,為其在未來戰場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網路上關於殲-35戰機飛行測試的視訊和照片越來越多,這也標誌著該機型的研制工作已進入新的階段。據報道,為了與福建艦航母的發展同步推進,殲-35戰機的海軍艦載型已基本定型,並開始小批次生產,年產量約為10-12架。

需要註意的是,目前殲-35戰機僅僅處於基本定型和試裝階段,其效能還需要進一步打磨。與殲-35戰機相比,殲-20和殲-16戰機的年產量均在50架以上,遠高於殲-35戰機。這意味著殲-35戰機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和改進,才能最終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

與殲-35戰機情況類似,中國殲-15戰機的生產速度也並不快。殲-15戰機於2012年定型,但其年產量始終不高,僅僅滿足了遼寧艦和山東艦的使用需求。由於殲-15戰機的效能有限,它僅滿足了中國海軍航母擁有艦載機這一基本需求。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擁有更先進的第五代和四代半艦載機是必然趨勢,而殲-35、殲-15B和殲-15D等型號戰機,則是填補這一空白的重要力量。目前,殲-35戰機的海軍艦載型已開始小批次生產,與福建艦航母的服役時間高度吻合。

據悉,福建艦航母已進行了四次海試,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正式服役。殲-35戰機的小批次生產和試裝,可以與福建艦進行同步測試,不僅可以鍛煉艦載航空兵,還能磨礪航母的發展。

除了海軍艦載型,殲-35戰機的出口型和空軍型預計還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過渡。尤其是空軍型,由於其作戰任務和環境與艦載型截然不同,需要進行重新設計。預計在2024年11月舉辦的新一屆珠海航展上,殲-35戰機的海軍艦載型將會公開亮相,並進行飛行表演,這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屆時,殲-20、殲-35和蘇-57同框的場景,勢必將成為航展上的重磅看點。

在積極發展五代戰機的同時,中國也在探索垂直起降戰機的研發。然而,由於技術難度和成本問題,殲-35戰機很難發展垂直起降型號。對於中國海軍兩棲攻擊艦等艦艇來說,是否需要發展垂直起降戰機,還需要進行反復的考慮和權衡。重新發展一種五代機需要巨大的投入,幾乎等同於發展第三種五代機,並且其難度極高。此外,由於其裝備數量有限,預計不會超過100架。

總而言之,殲-35戰機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戰機,代表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進步,並將在未來戰場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小批次生產的策略,體現了中國軍方務實穩妥的發展思路,即在保證品質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戰機的效能和產量,並與航母等新型裝備協同發展,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