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南海局勢再度升溫。菲律賓陸軍司令公開宣稱要引進美國「堤豐」陸基飛彈系統,引發各方高度關註。此舉不僅觸及中國領海主權底線,更暴露出菲律賓借外力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
縱觀南海歷史,這片富饒海域承載著太多紛爭。新中國成立初期,海軍實力薄弱,一些周邊國家趁機占據島礁,掠奪資源。中國雖多次交涉,成效有限。
隨著中國海軍力量壯大,收復失地的步伐加快。中國陸續收回多個被侵占島礁,透過填海造島鞏固主權,建設必要設施,派駐軍隊維護權益。
然而菲律賓卻未死心。面對中國日益增強的實力,菲方轉而尋求外部支持。12月23日,菲陸軍司令公開表態要購買美國「堤豐」陸基中導系統。
次日,菲外長更是聲稱美國在菲部署飛彈系統合情合理。這一系列舉動立即引發中國強烈反應。中國外交部連發六道警告,要求菲方認清錯誤,不要顛倒黑白,履行承諾撤離美方飛彈系統。
同時,中國增派055型驅逐艦和轟-6戰機赴南海加強巡邏。
美菲聯手的背後暴露出深層矛盾。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一度選擇撤離菲律賓海域。菲律賓見狀故技重施,以「弱小國家難以對抗中國」為由向西方國家求援。
在菲方呼聲下,卡爾文森號於12月25日折返南海。
然而這一舉動卻在菲律賓國內引發爭議。據菲【每日問詢者報】1月3日報道,議員布羅薩斯公開質疑美航母進入南海給菲律賓帶來風險。他的擔憂源於美國多次「口惠而實不至」的歷史經驗。
每當菲律賓對中國發起挑釁,美國都只是口頭支持,不直接介入,致使菲律賓陷入孤立境地,不得不在中國警告下退卻。
這種情況多次重演後,菲律賓民眾逐漸認清美國真實意圖。馬科斯政府不但未能捍衛國家主權,反而為美國在菲領土開展危險軍事活動大開方便之門,危及菲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獨立。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菲律賓議員才對美航母反復調動表示強烈抗議。
南海問題的本質是歷史遺留的領土主權爭議。菲律賓此番轉向美國尋求支持,不過是重蹈覆轍。歷史反復證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從未真正站在菲律賓一邊。
每當局勢緊張,美國都會適時撤離,留下菲律賓獨自面對困境。這種「玩火」行為不僅損害菲律賓國家利益,更威脅地區和平穩定。
在中國的強硬回應下,菲律賓政府開始意識到其戰略抉擇的風險。一方面,引進美國飛彈系統將激化與中國的矛盾;另一方面,過度依賴美國可能使菲律賓淪為地區沖突的犧牲品。這種兩難處境促使菲律賓民眾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系。
菲律賓國內對美國戰略意圖的質疑,反映出地區形勢的微妙變化。越來越多菲律賓民眾認識到,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不僅未能保護菲律賓利益,反而使其陷入更大危險。這種認識的轉變,或將影響南海局勢未來走向。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明確。一方面堅持透過對話協商解決爭議,另一方面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去年中國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就是向菲律賓發出的嚴正警告。
如果馬科斯政府執意追隨美國挑釁中國,必將面臨更嚴重後果。
展望未來,南海局勢發展仍存變數。菲律賓民眾對美國「危險遊戲」的覺醒,可能成為影響局勢走向的重要因素。歷史經驗表明,只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堅持對話協商,南海才能實作持久和平。
對菲律賓而言,理性看待中菲關系,避免成為美國地緣賽局的棋子,才是明智選擇。
近期事態發展清晰展現南海問題的復雜性。表面上看是領土爭端,實則涉及地區力量平衡和大國戰略賽局。中國連發六道警告,展現維護主權的堅定決心。
美國航母的反復調動,揭示其在南海問題上搖擺不定的真實面目。菲律賓在美中之間左右搖擺,最終可能兩面不討好。
這場南海賽局背後,折射出地區格局的深刻變遷。中國實力日增,美國影響力相對減弱,菲律賓等國家面臨戰略選擇。如何在大國賽局中維護自身利益,考驗著菲律賓政府的智慧。
歷史終將證明,對話合作才是解決南海問題的正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