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使用特殊渠道,獲得米格23戰機,為何沒有全面仿制?

2025-01-09軍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各種戰機發展的故事,例如殲7、殲8、殲11等等。今天,我們聊聊米格23戰機。1978年,中國透過各種渠道,從國外獲得了1架米格23戰機。作為蘇聯70年代推出的精銳戰機,擁有非常明顯的設計特點。但是,中國為何沒有在米格23基礎上,推出國產型號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中國殲7系列戰機編隊

首先,我們聊聊中國戰機的發展。在五六十年代,由於航空工業的水平有限,依靠中國當時的能力,根本無法設計、發展、生產各種型號的戰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的各種戰機發展,自然都離不開蘇聯的技術。在五六十年代,中國在蘇聯米格17、米格19、米格21戰機的基礎上,透過全面的仿制和改進,先後推出了殲5、殲6、殲7戰機。

截止2025年,在解放軍空軍部隊中,仍有100多架殲7G和殲7E戰機在使用。至於殲5、殲6戰機,已經全面退休。但是進入6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雙方關系惡化,中國已經無法繼續從蘇聯獲得先進戰機。從60年代中後期,中國只能在殲6、殲7戰機基礎上,進一步修改。

蘇聯米格23戰機,出口一系列國家

70年代初期,蘇聯推出了全新的米格23戰機。米格23戰機屬於高空高速截擊機,擁有高空高速方面的巨大優勢,與之前的米格家族戰機,發展完全不同。米格23戰機批次生產,除了裝備蘇聯空軍和防空軍之外,還陸續出口到了一系列盟友和半盟友國家,例如北韓。截止目前,米格23ML戰機,仍然是北韓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

在70年代,蘇聯向埃及移交了相當批次的米格23系列戰機。由於雙方關系惡化,中國已經無法直接從蘇聯進口米格23戰機,或者進口各種圖紙。因此,對於中國來說,只能采用S彎戰術,從蘇聯的各個盟友或者半盟友,進口蘇式武器裝備,例如埃及、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尤其是羅馬尼亞,在80年代,陸陸續續向中國提供了很多蘇式武器裝備。

米格23戰機的座艙,也是鐘表店

對於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不過在米格23戰機方面,中國是透過埃及獲得的。70年代末期,中國與埃及進行了各方面的商談,並且參觀了埃及空軍的米格23戰機。1978年,中國透過秘密渠道,終於從埃及獲得了蘇式米格23戰機。不得不說,這一行動,讓蘇聯勃然大怒,又無可奈何。

中國獲得了米格23戰機以後,對中國航空工業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70年代中後期,中國正在秘密發展殲8系列戰機。殲8戰機的定位是高空高速截擊機,作戰物件就是米格23戰機。獲得米格23戰機以後,中國迅速進行了各方面的測繪和逆向攻關。根據米格23戰機的各種數據和參數,對殲8系列戰機,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進。

中國殲8戰機的早期批次

除了利用米格23戰機的數據和技術,對殲8戰機,進行改進和調整之外。獲得米格23戰機以後,讓中國獲得了幾個方面的關鍵技術。第一,米格23戰機采用了可變後掠翼技術。不得不說,在七十年代,可變後掠翼技術屬於主要發展方向。不僅僅是蘇聯的米格23戰機,美國的F14戰機,也采用了類似的技術。中國的強6、老版殲11設計方案,也采用了可變後掠翼技術。

其次,米格23系列戰機,采用了1台R-35-300型渦噴發動機。中國對這一系列發動機,進行了全面仿制和改進。國產型號,稱之為渦噴15型發動機,最大推力13噸左右。1986年,中國開始了著名的殲10戰機計畫。在最初期的設計方案中,鑒於國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短時間內太難成熟。計劃殲10戰機的早期版本,也使用渦噴15型發動機。

中國殲8戰機的後期改進批次

如果殲10戰機,使用1台渦噴發動機,各方面的效能會大打折扣。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蘇27戰機以後,也進口了相當數量的AL-31F系列發動機。再後來,AL-31L發動機,成為了殲10A、殲11B戰機的主要動力。當然,這是進入21世紀之後的故事,並不屬於我們今天的主題方向。

那麽,一個問題出現了,中國為何沒有全面仿制米格23戰機,進一步推出國產型號呢?因為沒有必要,中國全面仿制米格23戰機,會立刻面臨生不逢時的問題。7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與歐美各國進入了非常寶貴的蜜月期。進入80年代以後,中國先後接觸了歐美各國的各方面技術、設計、武器裝備,對中國90年代之後的國防現代化,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法國發展的幻影2000戰機

在戰機領域,中國先後接觸了法國幻影2000、德國狂風,以及美國的F14、F15、F16等各種機型,而且基本上屬於第四代戰機。與之前的戰機相比,第四代戰機已經不再追求高空高速效能,而且更加註重機動性、超視距空戰能力。透過接觸各種西方先進戰機,確實讓中國大開眼界,充分認識到了各方面的差距。1986年,中國開始了殲10戰機發展計畫,開始全面追趕。

美國空軍F15系列戰機

至於米格23戰機,屬於蘇聯60年代中後期的技術底子。即便是中國能夠全面仿制,並且推出改進型,最多也就是「加強型殲8」的標準.從發展方向、綜合效能來說,並不符合解放軍部隊的任務需要。同時,如果中國仿制米格23戰機,那麽,必然會與殲8系列戰機,出現明顯的技術重疊,直接影響了殲8系列戰機的發展。

90年代,中國進口了76架蘇27戰機

因此,中國獲得米格23戰機以後,僅僅是仿制了米格23戰機的各個子系統,以及部份技術,並沒有全面仿制米格23戰機,進一步推出國產型號。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決策非常正確。如果中國在80年代仿制米格23戰機,會立刻面臨「服役即落後」的局面。進入90年代以後,中國迅速進口了蘇27戰機生產線,堪稱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放軍空軍殲10A戰機

關於解放軍部隊機型發展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