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機領域,現在中美完全是「冰火兩重天」,中國這邊不僅在開足馬力生產重型五代機殲-20,殲-35A也在今年的珠海航展期間進行高調的官宣。反觀美國這邊,重型五代機F-22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停產了,F-35雖然造了不少,但是美國軍方卻對F-35不滿意,甚至正在考慮削減F-35的采購數量。
據美國軍事網站【防務一號】報道,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表示:美國軍方可能會減少F-35的采購數量,具體要看後續戰機的研發工作進展如何。
F-35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鬥機研發采購計畫,僅初始夥伴國就有8個,目前裝備F-35的國家超過17個。美國空軍原計劃采購1763架F-35,但是隨著F-35諸多問題被暴露出來,這讓美軍開始對F-35產生質疑。
五角大廈認為F-35的「總包」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沒有兌現承諾,F-35的的升級未達到預期,並且成本控制也不到位。
而幫助川普贏得大選的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更是對F-35進行了無情的嘲諷,認為F-35已經過時了,未來是無人機的天下。考慮到在川普上台後,馬斯克將協助川普對聯邦政府進行整改,許多被認為是多余的部門或者計畫都會遭到裁撤或者精簡,這讓外界對F-35的前景充滿了擔憂,如果這個時候美國的六代機或者無人機又取得了突破性技術進展,那麽F-35計畫真有可能被五角大廈叫停,落得跟F-22一樣的下場。
而且美軍對F-35的不滿,不僅是因為成本與升級進度,更重要的是,F-35本身就是一個走了歪路的計畫,如果讓美國軍方重新來一次,肯定不會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F-35設計成這個樣子。
從技術角度來看,F-35非常先進,無論是發動機還是雷達、隱身塗料、光學探測裝置,都代表著目前人類最高水平。然而F-35的最大的問題在於設計,就好像用一堆頂級食材,卻做出了一鍋大亂燉。而中國則吸取了美國在F-35身上的教訓,研發出了更合適解放軍的殲-35。
F-35戰鬥機最早起源於美國國防部「聯合先進攻擊機」計畫,當時定下的目標是研發一款通用輕型戰鬥攻擊機,取代F-15E、F-16、A-10、F-117。後來美國國防部為了整合資源,將該計畫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攻擊戰鬥機」、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的「通用低成本輕型戰鬥機」計畫合並在一起。
從這裏就能看出,F-35從一開始,最重視的是對地攻擊,而非空戰,尤其又加入了垂直起降元素,進一步惡化了F-35的空戰效能。最終的結果就是號稱「全能」的F-35,空戰效能卻相對平庸。
在面對四代機的時候,F-35還能憑借著隱身優勢與航電優勢,對四代機形成降維打擊。但是一旦面對同代機,F-35在速度、機動性方面的劣勢,就會完全暴露出來。通俗點說,F-35是一款「虐菜神機」,對付弱國非常好用,既能掌握制空權,又能將對手的重要目標炸的稀巴爛,還能充當偵察機、電子戰機,可謂是「一機多用」。
可F-35卻不適合打「逆風局」,「攻擊機專業」出身的F-35,在對手的五代機面前很容易變成獵物。而中國殲-35的出現,又給了不少美軍飛行員刺激,因為殲-35的設計才最符合美軍飛行員理想中的F-35,從子系統的技術方面來看,殲-35相比F-35並沒有多少優勢,但是更符合空戰定位的設計,卻帶來了比F-35更好的空戰效能。
不過對於殲-35,美國專家卻有自己的理解。12月22日,美國軍事專欄作家伊斯伍德在「1945」軍事網站上發文表示:可以用4個字來總結殲-35的作用——「威懾台灣」。雖然殲-35的作戰能力可能無法與美軍的F-22或者F-35匹敵,但是卻能在對防颱灣的4代機時,占據相當大的優勢。
殲-35有一個大用處,那就是裝備在解放軍的航母上,讓解放軍的航母艦隊擁有與美國航母打擊群對抗的能力,這樣解放軍航母艦隊就能遲滯美國航母打擊群馳援台灣,從而確保「武統」的順利進行。
雖然解放軍已經擁有了殲-20,但是殲-20作為重型戰鬥機,即便是中國這樣的工業大國,想要大規模生產也是一件難事。而殲-35作為中型戰鬥機,則更容易進行大規模生產。未來在台海地區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殲-20與殲-35並不是高低搭配,而是形成互補。航程遠、速度快的殲-20,負責在外圍掃蕩美日馳援台海的戰鬥機,並驅離美日的預警機、加油機、運輸機與電子戰機,確保台海地區的解放軍不會受到太多空中襲擾。而殲-35則憑借良好的低空操控效能,在台海地區執行攻擊任務,並負責獵殺殘存的台軍四代機。
雖然以殲-35的設計,在面對F-22的時候並沒有優勢,但殲-35的設計初衷就不是用來壓制F-22的,畢竟F-22是一款重型第五代戰鬥機,即便是殲-20,也只是能保證讓F-22無法在台海地區為所欲為,不一定能穩穩制住F-22。從美國決定停產F-22開始,這款戰鬥機對於中國的威脅就已經沒那麽大了,不足200架的產量以及較短的航程,讓F-22很難在廣闊的亞太地區帶來足夠的影響力。
解放軍真正壓制F-22的手段是利用高超音速飛彈、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癱瘓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基地,迫使F-22從更遠的關島等地馳援亞太。缺乏落腳點,會導致美軍無法在亞太地區部署太多的岸基航空兵,無論是F-22還是F-35A,都會因為機場與加油機數量有限,導致在亞太地區投入使用的數量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直到解放軍停止對美國在亞太基地的壓制。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給解放軍帶來空中威脅的,就剩下了美軍的戰略轟炸機,以及能夠靈活在島嶼與兩棲攻擊艦上部署的F-35B,以及跟隨航母在全球到處遊蕩的F-35C。美軍的戰略轟炸機會攜帶遠端巡航飛彈,從防區外對解放軍展開打擊,這個威脅需要由航程遠的殲-20來清除。至於神出鬼沒的F-35B,以及跟隨航母艦隊殺來的F-35C,就需要海空軍的殲-35來應對了。而解放軍賦予其殲-35的名字,可能也是飽含對這款戰機的期望:殲滅來犯的F-35。
所以可以看出來,殲-35的設計很像F-35,但同時又朝著壓制F-35進行改進。從外形上來看,殲-35的氣動布局與F-35極其神似,甚至達到了讓許多普通人一眼分不清的地步,就連座艙蓋的開啟方式,殲-35都跟F-35一樣。這種「摸著鷹醤過河」的方式,能夠確保中國少走許多彎路,畢竟美國依然是世界上研發隱身戰機經驗最豐富的國家,許多細節上參考美國人的設計是最省事的辦法。
此外,中國還在殲-35身上充分體現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F-35好的方面,殲-35進行模仿,一些有爭議的設計,殲-35就果斷進行改進。F-35最被詬病的地方,就是臃腫的機身了,這導致F-35存在超重、飛行阻力大的問題,嚴重影響了F-35的機動性與飛行速度,甚至可能會破壞F-35的隱身效能。
當然這並不是美國設計師水平不到位,設計不出苗條的戰鬥機,而是美國設計師完全被過多的設計要求被束縛住了,五角大廈對F-35既要又要的苛刻要求,迫使設計師只能拼了命往有限的機身內塞進更多的設計、更大的油箱,最後的結果就是F-35變成了一個武裝到牙齒的「肥宅」。
而中國在設計殲-35的時候就明白了「貪多嚼不爛」的道理,F-35是在攻擊機的基礎上追求戰鬥機的效能,殲-35則是在戰鬥機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攻擊機的效能,做法的差異導致殲-35擁有淩駕於F-35的飛行效能,雖然殲-35的火力可能不如F-35、航程可能也不如F-35、航電系統可能也不比F-35強,但是更加苗條、更輕的殲-35,就是擁有比F-35更好的飛行效能。五代機的隱身能力,導致五代機之間的空戰,很可能直接略過超視距空戰,直接退化成一代機那樣的近距離格鬥。在這個時候,擁有更好機動性的殲-35,就展現出了能夠壓制F-35的能力。
美國專家認為殲-35的作戰能力無法與F-35匹敵,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如果要比全能,殲-35可能的確不是F-35的對手,可殲-35就是能在空戰中壓制F-35。沒有制空權,哪怕擁有再強的對地攻擊能力,都是空中樓閣。
美國當年敢如此設計F-35,是因為美國自感優勢巨大,F-22剛服役的時候,中國的殲-10才剛服役,甚至還不具備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的能力,而俄羅斯還在忙著改進蘇-27進行出口創匯,根本沒多余的資金研發新戰機。那個時候美國哪怕不動用F-22,只要拿出上千架F-15與F-16,就能橫掃任何國家了。2012年的時候,中國還在忙著完善殲-15艦載機,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已經停產了,美國海軍僅憑F/A-18就能橫掃大洋了,自然不需要拼命提升F-35C的空戰效能。
空戰能力的「過剩」,讓美國選擇讓F-35偏向於對地/對海攻擊,空戰效能僅僅是能夠壓制他國的四代機就夠用了。在美國的計劃表了,等到中俄研發出五代機的時候,美國的六代機差不多也能服役了,F-35空戰效能弱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然而中國的發展速度完全出乎了美軍的意料,2011年殲-20出現,2017年殲-20服役,殲-35大機率也會在2025年正式服役。反觀美國的六代機則陷入了「難產狀態」,原本被用來「打雜」的F-35,這個時候被趕鴨子上架,變成了美軍未來爭奪制空權的主力了。假如讓美軍重新來一次,F-35本該像殲-35那樣,是一個苗條的空優戰鬥機,而不是一個「肥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