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緬甸接收6架蘇-30SME戰鬥機 成為空軍主力機型 緬甸詮釋兩頭下註

2025-01-08軍情

據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TsAMTO)2024年12月28日報道,俄羅斯已根據2018年簽訂的合約向緬甸空軍交付了6架蘇-30SME多用途戰鬥機。

該合約總價值4億美元,資金由俄羅斯貸款資助,最後兩架於2024年12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服役儀式在曼德勒的密鐵拉空軍基地舉行,該儀式正值緬甸空軍成立77周年,高級將領敏昂萊出席了此次儀式。

本文為「軍隊鑒定(Army Recognition)」網站釋出的評論文章,本人轉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緬甸空軍現役的JF-17「雷電」戰鬥機面臨挑戰,該機由中國、巴基史坦聯合研制。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JF-17、強-5和殲-7等機型一直是緬甸空軍先進機型的主力。緬甸空軍采購了16架JF-17,但由於反復出現技術問題,導致緬甸改為采購蘇-30SME。雖然蘇-30SME在飛行速度、高度和有效載荷方面的表現超過了JF-17,但JF-17的優勢在於其較低的使用成本和後勤保障水平,使其成為尋求作戰能力和可負擔成本之間平衡的各國空軍具有吸重力的選擇。

事實上,蘇-30SME和JF-17「雷電」戰鬥機的結構完全不同。蘇-30SME是俄羅斯研制的雙發雙座蘇-30戰鬥機的改進型,專為需要大航程和掛載大量武器彈藥的任務而進行設計。最大飛行速度2.0馬赫,實用升限17300公尺,作戰半徑約3000千米,12個掛架可以鞋底啊各種彈藥。

JF-17「雷電」由中國、巴基史坦聯合研制,是一種單發單座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實用升限16920公尺,航程為3482千米,有7個外掛點,強調低采購和使用成本,對後勤保障能力要求不高。

緬甸空軍包括來自多個國家的各型飛機,其中包括26架俄羅斯米格-29戰鬥機、18架雅各-130輕型攻擊機/高級教練機,以及米-24、米-17直升機。同時,還裝備了中國FTC-2000G戰鬥機、K-8W教練機和運-8運輸機。歐洲制造的G120TP教練機和ATR-42運輸機。目前,緬甸空軍正在對這些現役機型的雷達和電子戰系統進行升級。

關於緬甸購買這些蘇-30SME戰鬥機的合約是2018年1月,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存取緬甸期間簽訂的。2022年12月,緬甸空軍正式裝備第一批兩架蘇-30SME,2023年12月又裝備第二批兩架,最後兩架在2024年12月服役。每次交付都在緬甸空軍成立紀念日儀式同時進行,強調了緬甸軍事能力的現代化行程。每次交付都有培訓和技術保障團隊隨行,以確保實作戰備狀態。蘇-30SME駐紮在奈比多空軍基地,可覆蓋整個國家。

此次交付是緬甸國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目前,緬甸空軍專註於反叛亂行動,為與反政府武裝組織作戰的地面部隊提供後勤支持、運輸和近距離空中支援。自2021年軍事政變以來,緬甸空軍越來越多地執行空襲任務,其中一些空襲造成平民的傷亡和財產損失。

緬甸空軍不得不面對技術難題,例如中國和巴基史坦研制的JF-17戰鬥機存在結構缺陷,導致多個單位停飛。此外,緬甸空軍還必須應對反政府武裝組織使用的人員攜行式防空系統(MANPADS)的威脅,這增加了作戰時的風險。持續不斷的俄烏武裝沖突給俄羅斯空天軍的資源和作戰能力帶來了巨大壓力,使緬甸在有爭議地區維持控制力的軍事行動變得更加艱難。

蘇-30SME是俄羅斯空天軍蘇-30SM戰鬥機的外貿型號,2018年在新加坡航展上首次亮相。它安裝了俄羅斯制造的航電裝置,取代了蘇-30MKI等型號中的外國裝置。蘇-30SME在伊爾庫茨克航空工廠制造,最大起飛重量為34000千克,實用升限16100公尺,最大速度1.75馬赫。有12個掛架,有效載荷為8000千克。

該機專為空戰、對地攻擊和偵察任務而設計,3000千米的作戰半徑還可以透過空中加油方式擴大。蘇-30系列包括蘇-30MKI、蘇-30MKA和蘇-30MKM等型號,已經在中國、印度、越南和艾爾及利亞等多個國家服役。截至2024年,已經生產超過650架,使其成為廣泛用於空中優勢和地面攻擊任務的作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