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B-29轟炸機向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使得B-29幾乎成了戰略轟炸機的代名詞。但僅僅過了5年時間,曾經號稱天下無敵的B-29就在北韓戰場遭遇重大挫敗。不僅被連續擊落,還促使美國空軍將所有螺旋槳轟炸機提前退休。那麽B-29當年如何能夠在日本列島上空揚威,又是什麽新技術的誕生讓其迅速被淘汰呢。
博物館中的B-29轟炸機
為轟炸日本而專門研制,充滿高科技的超級轟炸機
上個世紀30年代,是世界航空工業的高速發展時期。大功率星型發動機,全金屬蒙皮,無線電通訊裝置,先進瞄準器等新裝備爆發式問世。意味著各國空軍終於可能擁有,真正能夠決定戰爭走向的重型轟炸機。波音作為美國老牌飛機生產商,於1937年研制成功了B-17轟炸機。該機剛一誕生,立即成為了其他國家研制轟炸機的參考物件。同時也奠定了波音公司,美軍戰略轟炸機專業戶的地位。
B-17轟炸機
以B-17的航程和載彈量,放在歐洲國家已經是頂級的存在。可美國東西都有浩瀚的大洋,對轟炸機航程的要求更加苛刻。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更是促使美國陸軍航空兵需要一款,未來可以向日本本土扔炸彈的超級轟炸機。為此波音公司設計師設計了一款機長30公尺,翼展超過43公尺,起飛重量超過60噸的新型B-29轟炸機。
然而要驅動如此巨大的戰機升空,B-17所用的1200馬力發動機已經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波音只能期待萊特公司早日研發成功輸出,功率2200馬力的R3350型發動機。1942年9月21日,第一架B-29原型機終於一飛沖天,可轉年2月第二架原型機就在機場墜毀。一時間B-29的可行性遭到了美國各界的強烈質疑,連副總統杜魯門都親自過問此事。事後調查才發現由於波音公司催得過緊,萊特公司被迫交付了還沒有完成全部測試的R3350發動機。
經過改進後,第三架B-29於1943年6月升空,終於達到了軍方要求的指標。和已經大量服役的B-17相比,B-29不但將航程從2980千米提升到5663千米,最大載彈量由5.4噸提升到9噸。而且B-29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架使用增壓座艙的轟炸機。在整個飛行過程中,B-29的機組人員可以身著常服。而不像B-17或其它轟炸機飛行員那樣,需要穿著電熱飛行服,帶著氧氣面罩。同時B-29還安裝了世界上第一款,遙控機槍塔防禦系統。機槍手不再親手操縱機槍射擊敵機,而是用類似遊戲手柄的裝置,遙控一座或多座炮塔向敵機射擊。
B-29的機槍手座位
早期實戰運用效果不佳,李梅將其變成滅日神機
當B-29還處在研發階段時,美軍就一口氣訂購了9000架該機用於對日本進行遠端轟炸。但在1944年6月,唯一可以轟炸日本的盟軍機場,只能選擇在中國成都。可在實際運用中美軍發現,不但B-29需要從印度飛到成都。就連所需要的一切地面維護裝置,燃油和炸彈都需要先從印度空運到成都,導致成都基地的B-29出動頻率偏低。況且B-29從成都起飛能夠攻擊的最有價值目標,不過是位於日本九州的八幡鋼鐵廠。最後B-29從成都轟炸日本本土,會遭到日機的多次攔截,難免會出現戰損。
投彈的B-29
當時蘇聯和日本尚未宣戰,所以不可能借助蘇聯遠東空軍基地轟炸日本。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基礎設施極為落後,且即使將B-29部署在那裏,也只能轟炸日本北部地區。直到1944年8月,美軍完全占領了馬利安納群島。美工程部隊立刻在關島和提尼安島上構築巨型機場,B-29機隊於1944年10月進駐這兩個新基地。1944年11月24日,美軍派出88架B-29第一次飛到東京上空。
可日軍早就料到美軍會空襲東京,很快起飛了戰鬥機進行攔截。無奈雙方航空技術的差距,讓日本飛行員感到深深的絕望。由於B-29的飛行高度高達8000公尺以上,只適合低空纏鬥的日軍戰機,飛到此高度變得非常笨拙。而這一批B-29到達東京時,又恰好得到了高空氣流助力。其相對地面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日軍戰機。導致升空的日機迎頭攔截失敗後,就再也追不上B-29了。
日軍戰機攔截B-29
可惜B-29接下來多次轟炸東京,削弱日本工業產能的效果卻並不明顯。而被軍國主義洗腦的日軍飛行員不惜主動撞擊B-29,使其承受了越來越大的損失。直到柯蒂斯·李梅接任指揮官,才決定改變之前的轟炸戰術。1945年3月19日夜李梅命令,334架B-29拆掉所有自衛用的機槍和防彈鋼板。攜帶1665噸燃燒彈,利用夜色掩護飛到東京上空。果然日本空軍的夜戰能力幾乎為零,東京大量木質建築物又成為了美軍燃燒彈絕佳的攻擊目標。在當天的空襲中,東京1/4的街區被毀。8萬多人葬身火海,近百萬人無家可歸。
嘗到了甜頭的李梅決定,連續對日本發動火攻。到當年7月B-29累計向日本本土大城市,投擲了約15萬噸燃燒彈。導致近千萬日本人被迫疏散到鄉村,日本軍工生產因此癱瘓。而恰在此時美軍秘密進行的「曼哈頓工程,」也終於造出了可實戰使用的原子彈。於是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B-29轟炸機先後向廣島和長崎投擲了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這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核武器實戰。而當日本被迫無條件投降,於當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密蘇裏」號戰列艦上簽投降書時。400架B-29轟炸機飛過東京灣上空,讓一代人對美國強大國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B-29投擲「小男孩」原子彈
韓戰初期耀武揚威,遭遇米格-15開始受到挑戰
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因為B-29具備核打擊能力,才使美國陸軍航空兵於1947年成為獨立的美國空軍。可二戰的勝利,卻讓B-29迅速失寵。首先美國空軍實際只購買了3970架該機,不到預定計劃的一半。而且二戰結束後美國也開始大規模裁軍,美國空軍將B-29規模迅速縮減到1790架。
誰也沒想到1950年6月韓戰爆發時,部署在日本沖繩的B-29會成為第一批參戰的美軍戰機。在弱小的北韓空軍面前,B-29又找回了自己在東京上空橫行無忌的威風。當美軍航母艦載戰鬥機,將北韓空軍僅有的少量螺旋槳戰鬥機消滅後。B-29就在北韓北部瘋狂投彈,將平壤等城市全部摧毀。
米格-15戰鬥機
可得意忘形的美軍絲毫沒有考慮到,其將戰火燒過38線會引發中國出兵。更沒有想到中國出兵,會促使蘇聯空軍派最先進的米格-15戰機參戰。1950年12月。一架B-29孤軍深入到北韓北部逞兇時,一架由蘇軍飛行員駕駛的米格-15突然出現在其前方。這時美軍飛行員才驚恐的發現,米格-15不僅比B-29飛得更快,而且在相同的高度也仍能保持其機動性。美軍炮手們瘋狂的操縱機槍,盡可能地向米格-15發射子彈。可為對抗螺旋槳戰機設計的模擬式射控電腦,根本無法應對高速掠過的米格-15。而米格-15裝備的一門37公釐和兩門23公釐炮,可以毫不費力的在B-29身上打洞。B-29的加壓座艙一旦被打漏,機組成員就會立刻面臨低溫和缺氧的威脅。眼見形勢不妙的美軍飛行員倉促降低高度,結果導致飛機失控墜毀。
米格-15擊落B-29
可1架B-29的損失,根本沒有引起美軍的註意。1951年4月美軍在摧毀了鴨綠江下橋後,再次出動72架B-29試圖轟炸鴨綠江上橋。結果這一次B-29和其護航的戰鬥機,遭到了60架米格-15的攔截。在很短的時間內3架B-29就冒著黑煙紮了下去,7架在逃跑過程中被打成重傷。此次空戰後美軍再也沒敢去轟炸鴨綠江上橋,我誌願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作戰。
美軍轟炸鴨綠江大橋
有噴射式戰鬥機護航依然不行,兩次慘重損失後黯然退場
連續損失並沒有讓美空軍喪失信心,既然米格-15厲害,那就調更厲害的F-86來對付它。1951年9月美情報人員發現,我軍在丹東以南修建了一個新機場。於是10月23日美軍出動了9架B-29轟炸機前去轟炸,由55架F-84戰鬥機直接護航。同時又派出36架F-86在B-29編隊上空飛行,以便能對米格-15戰機進行兩面夾擊。
然而美軍戰機出發不久,我軍就察覺到了美軍的作戰企圖。很快60架米格-15戰機起飛,其中有40架越過鴨綠江作戰。上午9點40分當B-29編隊指揮官,下令進入自動轟炸路線時,卻驚恐的發現20架米格-15已經出現在前方。隨即14架米格-15纏住護航的戰鬥機,其它6架則全力對付這些又大又慢的高價值目標。高空的F-86機隊正準備增援,卻與另外20架米格-15遭遇。眼見形勢危急,轟炸機編隊指揮官只好下令各機馬上丟棄炸彈,掉頭加速逃跑。可蘇軍飛行員早就掌握了擊落B-29的要領,無視B-29轟炸機自衛機槍射出的子彈,從容的用大口徑火炮點射B-29的薄弱之處。在當天的混戰中,共有4架B-29直接墜毀在了北韓國土上,3架緊急迫降在南韓機場。而占數量優勢的美軍護航戰鬥機,也被擊落一架F-84。而這麽多美軍戰機射出的子彈,只擊落了一架米格-15。
米格-15擊落F-86
這下美國空軍不得不承認在噴射式戰機面前,B-29這種螺旋槳轟炸機已經徹底過時。但不甘心的美軍高層在3天後,就再次出動了100架B-29報復。並派出了大批美軍F-84戰機,和澳洲空軍的「流星」戰機護航。可沒想到蘇軍米格-15再次提前出現,混戰中B-29再次被擊傷4架。戰後美戰鬥機飛行員也抱怨說,為了掩護B-29他們不得不刻意降低速度。導致遭遇米格-15時,被打得措手不及。此戰之後美軍再也不敢在白天出動B-29,只能讓其在夜間進行騷擾性轟炸。同時此戰也促使美國空軍裝備真正意義的噴射式轟炸機,促成了一代名機B-52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