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方飛彈立足歐洲!塞爾維亞宣布,FK-3型地導系統開始戰備值班!

2025-01-09軍情

新年伊始,塞爾維亞傳來捷報:據塞爾維亞媒體報道,自去年年末起,該國空軍第250防空旅裝備的中國產FK-3防空飛彈系統正式進入戰備狀態,肩負起守護首都貝爾格勒天空安全的重任。

塞爾維亞軍隊高度評價FK-3型防空系統,認為其戰術效能卓越,能勝任多種復雜防空作戰任務。該系統以其出色的效能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贏得了塞方軍隊的廣泛贊譽。

塞爾維亞空軍與防空軍列裝FK-3防空系統,其淵源可追溯至2019年。彼時,塞爾維亞正進行新一代防空系統選型,目標是替換第250地導旅裝備的、早已過時的S-125「涅瓦河」防空飛彈系統。此次競標,競爭者包括北約國家的防空系統,以及俄羅斯的S-300PMU2和S-400系統,最終,中國研制的FK-3系統脫穎而出,成為塞爾維亞防空力量的最新利器。

與享譽全球的俄制S-300系列防空飛彈相比,國產FK-3地空飛彈效能中規中矩,並不引人註目。我們原本並未抱持能夠贏得塞爾維亞合約的太大希望,然而在2020年,它卻力壓S-300PMU2、S-400以及其他北約防空系統,成功中標,一舉成名,令人矚目。

塞爾維亞空軍和防空軍訂購FK-3地導系統,這事兒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8月,我們當時還專門報道過,不過把時間線搞混了,把合約簽訂、塞方人員來華學習以及我方投產都錯當成合約執行和裝備交付了,這確實是個不應該犯的錯誤。

實際情況是,2022年4月,中國才正式開始向塞爾維亞交付這批裝備。當時場面相當壯觀:六架運-20大型運輸機編隊,滿載FK-3地導系統全套營級裝備及彈藥,浩浩蕩蕩飛往塞爾維亞,這不僅在塞爾維亞贏得了極高的贊譽,更在軍迷圈掀起一陣熱議,也充分展示了中國實力。

因此,從裝備行程來看,我方對塞爾維亞的FK-3型地空飛彈系統出口,始於2019年的競標,並於2020年8月成功中標。2022年4月正式交付,隨後經過兩年多的部隊訓練及作戰能力建設,預計於2024年12月初步形成戰鬥力。考慮到防空飛彈系統這類復雜裝備的研制周期,這一進度可謂合理有序。

FK-3型地空飛彈系統的效能,客觀而言,處於中等水平。然而,對於塞爾維亞而言,這樣的效能已足夠滿足其國防需求。

FK-3防空飛彈系統的誕生,其技術淵源可追溯到航天科工十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研發的凱山-1/1A型防空飛彈。更進一步說,其技術血脈甚至可以追溯到紅旗-2地空飛彈。經過數十年的技術叠代與革新,FK-3已與祖先型號面目全非。然而,正是這種技術傳承,賦予了FK-3極高的價效比。

據悉,單枚飛彈價格不足百萬人民幣,一個營的完整防空系統也僅需約五個億人民幣。相比之下,動輒數百萬美元一枚的愛國者飛彈,以及動輒數十億人民幣一個營的S-300PMU2、S-400系統,FK-3的價格優勢可謂鶴立雞群。這對於軍費緊張的塞爾維亞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恰逢其時。

FK-3防空飛彈系統,價效比突出,技戰術效能亦有可圈可點之處。其火力範圍值得關註:近界5公裏,遠界100公裏,低界30公尺。此數據與S-300PMU1系統的48N6防空飛彈相近,足以有效應對戰術飛機和巡航飛彈,甚至能勉強應對類似ATACMS的短程戰術飛彈。

不同於紅旗-2的無線電指令制導,FK-3采用中段無線電指令、末段半主動雷達制導。雖然不及40N6飛彈的主動雷達制導先進,但在制導精度上卻與采用半主動雷達制導的愛國者-2 GEM飛彈不相上下。綜上,FK-3地空飛彈系統具備令人滿意的整體技戰術效能。

塞爾維亞國土面積狹小,中部東西向僅約200公裏,首都貝爾格勒位於中心。如果部署射程動輒260公裏甚至400公裏的S-400防空系統,其覆蓋範圍將輕易觸及克羅埃西亞和羅馬尼亞等北約成員國,勢必引發強烈反彈。因此,綜合考慮塞爾維亞的實際國情,FK-3防空系統的制導效能和較為適中的射程,反而更符合其需求,成為一種技術效能均衡的選擇。

FK-3防空系統在制導站和指揮所方面展現出諸多令人矚目的優勢。其制導站采用先進的無源相控陣射控雷達,能夠同時應對六個目標,這對於FK-3這樣一款經濟實惠的系統而言已經綽綽有余。

此外,FK-3系統還具備極佳的相容性,指揮所能夠輕松與一些開發中國家現役的蘇制老式防空雷達實作網路化協同作戰,顯著提升這些國家的空域監控和防空作戰指揮水平,並能有效指揮其他型別防空系統協同作戰。對於那些防空體系尚不完善,空域監視裝置相對落後,僅配備地空飛彈而缺乏配套作戰體系的國家來說,FK-3系統的這種設計無疑精準滿足了他們的迫切需求。

塞爾維亞防空力量現狀復雜:主力裝備僅有第250防空旅的一個營配備FK-3系統,其余大多是老舊的S-125,少量裝備來自俄羅斯的鎧甲-S1。如何整合這些新舊混雜的武器裝備,在有限的預算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戰鬥力,成為擺在塞爾維亞面前的嚴峻挑戰。然而,FK-3系統的引入並非簡單地「1+1=2」,其先進效能對塞爾維亞整體防空能力的提升具有顯著的倍增效應。

對塞爾維亞而言,FK-3型地導系統無疑是價效比之王。它效能可靠,價格低廉,更重要的是能夠顯著提升塞爾維亞防空部隊的整體作戰實力。塞爾維亞選擇它,可謂是明智之舉。如今FK-3防空系統已正式具備作戰能力,我們在此向塞爾維亞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祝賀!塞爾維亞的軍事裝備來源呈現多元化態勢,值得關註。

目前,該國已裝備數量可觀的中國制造武器,其中包括FK-3型遠端區域防空系統。不僅如此,其野戰防空力量也倚重中國,已購入一個營規模左右的HQ-17AE型野戰防空系統,並引進了中國制造的察打一體無人機。 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也積極從北約國家采購戰鬥機,並從俄羅斯獲得部份防空系統和戰鬥機,同時還自主研發了主力戰車、步兵戰車等關鍵地面裝備,形成了一支特色鮮明的軍事力量。

塞爾維亞在國防政策上的獨立性,值得玩味。它並非完全依附歐盟和北約,也未徹底倒向俄羅斯,而是展現出一種微妙的平衡外交策略。對於身處歐洲的塞爾維亞而言,能夠同時與各方,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實屬不易,其難度更勝於想象。即便在俄烏沖突中,塞爾維亞的一些舉動令我們費解,但考慮到其地緣位置的復雜性,在「四戰之地」維持現狀,已屬不易,我們不妨以平常心看待。

塞爾維亞的地緣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堪稱南歐的關鍵樞紐。俄羅斯若想從烏克蘭西部擴充套件勢力,匈塞兩國便是其南下巴爾幹半島的必經之路,而匈牙利目前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對中國而言,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土耳其構成了亞歐之間重要的橋梁和紐帶,是連線東西方的關鍵通道。無論是中國拓展歐洲商路,還是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推行泛斯拉夫主義,塞爾維亞都是無法繞過的戰略要點,因此中俄兩國勢必會在塞爾維亞問題上進行諸多布局。

塞爾維亞已接收中國先進防空系統,中塞關系亦提升至戰略層面,這絕非僅憑「血濃於水」的友誼所能概括。未來,我們完全可以進一步深化與塞爾維亞的軍事合作,提供更先進復雜的軍事裝備。 然而,這最終取決於未來中歐戰略賽局的走向。

再來說說塞爾維亞第250防空旅與FK-3飛彈的結合。這支部隊因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憑借S-125飛彈系統擊落一架北約F-117A隱形戰鬥機而名揚天下,創造了至今仍是唯一的一次擊落隱形戰機的紀錄,成為塞爾維亞空軍的傳奇。也因此,它成為塞爾維亞空軍唯一的地空飛彈部隊。

如今,這支光榮的部隊裝備了中國制造的FK-3地空飛彈系統,並在科索沃戰爭爆發二十五周年之際正式形成戰鬥力,開始執行戰備值班任務。歷史與現實在此交匯,令人感慨萬千。願FK-3飛彈能夠出色地完成保衛貝爾格勒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