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國剛決定下場,伊朗態度180度大變,暗中找以色列妥協?

2024-10-18軍情

美國剛決定部署「薩德」到以色列,以媒就釋出報道,稱伊朗表現出了想要「妥協」的態度,想要將沖突控制在有限的範圍裏,並表示若以軍的報復是「有限度」的,伊朗將認為這一輪打擊已經結束。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伊朗想要控制戰爭風險,為此甚至不惜再次讓步,只要以軍不對核設施和煉油廠等關鍵設施動手,伊朗方面也沒有繼續對抗的想法。

【以色列遭遇飛彈襲擊】

回顧本月初,伊朗終於把目光釘選在以色列身上,用超過180枚彈道飛彈來展示自己的實力。

這一波襲擊被認為是對以色列此前攻擊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以及伊朗軍方高層的一種「強力回應」,不過實際上伊朗這一出手,是帶有明確的資訊傳達:我有本事,我不怕事。

但面對此次襲擊,以色列卻顯得出奇的「冷靜」,沒有立即選擇反擊,這在外界看來有點出乎意料,其實這背後的原因比表面上復雜多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以色列沒有反擊,並不是因為不敢或者無能為力,我們都知道,以色列的軍事力量在中東可謂數一數二,其強硬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他們擁有的F-35戰機可以對周邊國家造成「降維打擊」,透過悄無聲息地進入敵方領空精準「斬首」,因此以色列具備這樣的能力,只不過他們在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

【伊朗飛彈】

這是因為以色列政府深知:一旦輕舉妄動,可能會給國內帶來更大的安全威脅,甚至引發不可控的連鎖反應,同時在這種緊張局勢下,以色列需要美國的鼎力支持,而不是單槍匹馬去解決問題。

美國在其中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稱,以色列政府已經做出決定: 針對伊朗的行動只限於軍事目標,避免油田和核設施這些敏感地帶,這種策略上的調整顯示了雙方都不想在火藥桶上「玩火」。

對於以色列來說,雖然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考慮到中東這個特定的地緣政治環境,每一次大動作都有可能引發廣泛的國際譴責和不可預測的後果,而特別是國內輿論和國際關系的壓力,也讓以色列不得不三思而後行。

而美國的立場則尤其關鍵,對於即將到來的大選,拜登政府顯然不希望看到中東局勢因以色列與伊朗摩擦而進一步惡化,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他們會選擇對伊朗釋放出一定的善意,限制以色列的攻擊目標。

【伊朗的妥協能否換回和平還尚未可知】

對於伊朗想要「妥協」的態度,一些關註中東局勢的網友直言伊朗政府又一次「跪下」了,並認為這種退讓無法帶來真正的和平。

可以預見的是,盡管雙方都在努力避免全面戰爭的爆發,但這並不意味著局勢能夠得到徹底緩解,畢竟,中東的復雜局勢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盤根錯節,局部的平靜也可能只是下一次風暴前的片刻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