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這場戰爭強化了一些舊有的經驗教訓,也為未來戰爭提供了不少新思路。解放軍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啟發,並透過一次次實戰化演習提升戰力。
解放軍復刻俄烏塹壕戰
近來,央視展示了解放軍進行塹壕戰演訓的視訊,引發了廣泛關註。畫面中,解放軍巧妙地利用民用無人機進行投彈和穿越機打擊,完美復刻了俄烏沖突中的塹壕戰。那麽,面對類似的作戰情境,解放軍將如何從容應對?
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無人機早已不再只是高科技展廳中的奢華展品,而是成為了現代戰場上的重要角色。就俄烏戰場來看,誰先掌握這些小型空中利器,誰就能在塹壕對抗中拔得頭籌。
從珠海航展及實戰化演訓來看,解放軍正在構建一套獨特的無人-有人協同作戰模式。這不僅涉及到無人機,還有地面上的無人戰車,以及其他更為奇特的「成員」——機器狗、機器狼……這些「低成本」的平台透過資訊融合與傳統作戰力量協同,正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戰體系。
不同於俄烏雙方,解放軍更強調資訊融合。在戰場上,指揮官可以利用人工智慧快速制定決策,並得到傳統火力的全力支持。這一切,使我們能夠在復雜多變的戰鬥中保持領先。
簡而言之,透過智慧輔助和資訊化作戰,人工幹預與智慧系統保持微妙平衡。這讓指揮員能夠專註於更為復雜的戰略決策,而不是被瑣碎的計算任務所困擾。從實際需求出發,靈活選擇作戰模式,讓無人系統與有人作戰力量互為補充,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
無人作戰的理念強調體系效益,無人機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工具,而是被整合進整個作戰網路中,成為了一個機動靈活的節點,以便更好的在戰場上執行各種復雜的作戰任務。
這種模式不僅僅體現在橫向擴充套件上,更在縱向延伸——廉價的無人裝備逐步替代高成本裝備進行風險作戰,達成低成本高報酬的戰略目標。而透過機器學習的演算法加持,每個無人平台也具備了類似人類的理解和認知能力,使之能在戰場上自主協同,形成合力。
「無人大軍」堪稱巷戰利器
當我們將目光轉移到台海局勢時,情勢變得更加緊迫。台灣地區領導人一直以來的激進行為,特別是他提出的「全民皆兵」計劃,引起了廣泛關註與擔憂。結合多方訊息來看,台灣不僅設立了所謂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還計劃培訓40萬民間後備力量,目的就是在可能爆發的台海沖突中與解放軍打巷戰。
台灣對巷戰準備得如此認真,解放軍必須提高警惕。無論是透過高強度的火力打擊,還是使用無人裝備主動開路,實作兩岸統一越快越好。
巷戰,是城市地理環境下最復雜、最慘烈的作戰形式之一。在特定階段,對一些頑固的「台獨」抵抗勢力,該打則打。優先使用遠端火力瓦解敵軍意誌,使其精神崩潰。此時,無人裝備就成了減少己方傷亡,提升突擊效果的不二法寶。穿墻雷達精準定位、無人機群前線偵查都將是打破台灣防禦體系的關鍵。
面對可能的巷戰,不僅要充分發揮無人裝備的優勢,更要避免其造成的附帶損害。無人機、自主車隊等在城區環境中的靈活運作,加之其低廉的造價和維修費用,給予我們極大的戰略優勢。
縱觀全域,解放軍在新的作戰形態下展現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透過無人系統與有人作戰力量的結合,形成了一支兼具韌性與創造力的現代化軍隊。無論是高速發展的無人裝備,還是對復雜戰場環境的無縫適應,解放軍都展示出了作為世界級軍事力量的潛力。
局勢緊張,風雲變幻,我們將繼續加強創新與實戰相結合,不斷提高戰鬥力,為和平與穩定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