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聽聞沒有空軍掩護誌願軍仍要出兵,史達林感慨,蘇空軍隨即出動

2024-11-07軍情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戰爭初期,北韓軍隊勢如破竹,南韓軍隊節節敗退,即使美軍在7月加入戰團,也仍然沒有阻擋住北韓軍隊的攻勢,八月,南韓軍戰線逐漸被壓縮到釜山一線。

從表面上看,韓戰似乎應該以北韓完勝而結束,但遠在北京的中國領導人綜合戰場形勢分析,事情遠沒有這麽簡單。

早在1950年7月7日,「聯合國軍」正式組建的時候,中國領導人就意識到韓戰絕不會這麽快就結束,戰火在很大可能上會燃燒到中國境內,如果不提早做好戰爭準備,後果難料。為此,中國領導人緊急抽調第13兵團北上備戰,連就要集體脫下軍裝執行農墾任務的第42軍也被撤銷前命令,整軍備戰。就是這個命令,使我軍又多了一支王牌軍。

事後證明,中國領導人的決策是非常英明的,如果不是提前步下暗子,待到「聯合國軍」仁川登陸,越過三八線,殺到鴨綠江邊的時候再整軍備戰,那形勢則截然不同,中國就會在戰略上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可是,中國和美國的軍事實力就擺在那裏,陸軍,我一個軍的火炮才能和美軍一個團的火炮相比;空軍,中國的空軍才剛剛成立,無論是從戰機的數量上和品質上,以及飛行員的訓練上都無法與美軍相比。這可是一場現代化的戰爭啊,失去了空中的支援,這對於陸軍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這就意味著我軍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能獲得戰爭勝利。因此,在是否決定出兵北韓問題上,中國最高領導層也始終下不了決心。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主義陣營領袖蘇聯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1950年7月開始,中國領導人就出兵北韓問題上與蘇聯進行了反復的磋商,核心問題就是蘇聯是否出空軍助戰。

對於中國的要求,蘇方曾表示,蘇聯可以提供陸軍的武器裝備,來減少我誌願軍和美軍在武器裝備上的代差,可在是否派出空軍直接參戰的問題上,史達林僅是表示「盡量解決」。

什麽叫做「盡量解決」?

筆者的理解是,史達林的態度是可以派出空軍,但對數量上和作戰區域上你們不能要求太多,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但這個「盡量解決」還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中國必須派兵參戰,否則,就不存在什麽「盡量解決」了。

史達林不愧是老練的政治家,就在這一句話中,又把皮球踢還給了中國。潛台詞就是:中國必須出兵,否則一切免談。

那麽,史達林希望中國出兵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史達林就是想透過韓戰拖住美國人的腳,把大量的美國軍隊羈絆在北韓半島,以利於社會主義陣營在歐洲擴張。史達林也預見到,單純依靠北韓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這個任務的,只有中國出兵,才能實作他的戰略目的。

而中國和北韓唇齒相依,血脈相連,在歷史上為了保護北韓曾經數次出兵。史達林無疑是熟悉這段歷史的,筆者有理由相信,史達林之所以在未和中國領導人充分溝通,就同意北韓主動發起戰爭,其目的就是想要把中國被動的拖入韓戰。只要是戰事一起,北韓和中國就勢必要依賴蘇聯的支持,這樣就可以把中國和北韓拉入自己的陣營,成為他的附庸。謀劃不可謂不深遠!

事後證明,中國雖然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但是因為自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戰鬥意誌和能力,贏得了蘇聯以及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普遍敬重,不僅沒有成為蘇聯的附庸,反而成為了正式的夥伴,不然,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蘇聯哪裏會大範圍、多批次的對中國進行援助?這是打出來的!

當然了,這都是後話。

在1950年的7月,雙方還處於一種相互試探的時期,蘇方在試探中國出兵的可能性,中國在試探蘇方的目的性,所以雙方始終沒有達成一致。可戰場的形勢卻不等人,就在中蘇雙方在是否出兵和是否派空軍助戰問題上糾結的時候,北韓戰場的局勢發生了劇變。

1950年9月15日,「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切斷了北韓軍隊的後路,北韓軍隊出現了總潰敗的局面。

就是此時,蘇聯高層對韓戰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地變化,他們認為,這次韓戰已經在形式上失敗了。因此,對於中國要求派空軍參戰的要求一改過去「盡量解決」的口吻,變成了「存在困難」。這句「存在困難」在實質上就是已經放棄了北韓。

蘇聯存在困難,難道中國就不困難嗎?中國建國還不到1年時間,國內全面建設即將展開,南方的剿匪工作還在進行,大批老兵正在復轉,此時出兵北韓與已經武裝到了牙齒的美軍進行一場生死搏殺,困難更大!所以,當中國駐蘇代表聽到蘇聯「存在困難」的時候,回復道:

鑒於蘇聯不派空軍參戰,所以我軍暫緩出兵。

據有些資料的記載,史達林在聽到中國的態度後,冷淡的說‘那就叫北韓同誌在你國吉林通化準備籌建流亡政府吧!’

筆者始終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史達林是號著了中國的脈搏了,他很清楚,無論蘇聯是否派空軍參戰,中國都會出兵,因為一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北韓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有多麽重大。

果然。就在我方代表回復蘇聯暫緩出兵不久,中國最高領導層做出了決定:

不論蘇聯空軍是否參戰,中國必須派兵入朝。

1950年10月8日,中國組建人民誌願軍。見到中國已經正式決定出兵,蘇聯方面的態度稍有松動,表示願意出動空軍助戰,但表示:

蘇聯出動空軍,只對中國境內進行支援。

蘇聯做出的這種舉動,以筆者來解讀的話,主要有三層意思:

其一、不想給美方造成蘇聯直接派兵參與韓戰的口實。

其二、對美軍在北韓空軍的數量沒有明確的情報。蘇方是害怕如果在北韓投入過多的空軍,會影響其在歐洲力量的投放,會被美國壓倒。

其三、對誌願軍的戰鬥力不了解,認為誌願軍未必能夠戰勝美軍,如果誌願軍戰敗,自己就會面臨著與美國攤牌的危險,會直接卷入韓戰,這無疑會損壞蘇聯的利益。

而且,就在中國宣布組建誌願軍的10月8號,美蘇之間發生了一件非常蹊蹺的事件。

美軍一架飛機在蘇聯濱海地區做低空飛行,並對蘇亞哈地區距邊界100公裏處的一個蘇聯軍用機場進行機槍掃射。在史達林眼裏,美軍做出這種挑釁行為的意圖很明顯,就是來試探蘇聯的反應,如果蘇聯反應強烈,那就可以反映出蘇聯對韓戰的態度。

可蘇聯在美國如此明顯的挑釁面前,卻選擇了息事寧人,僅是做了簡單地驅離,並沒有做出進一步的反應。緊接著,蘇聯對我方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雖然表明可以給我們武器彈藥,但空軍的活動範圍僅是局限在中國境內,所承擔的任務也不是作戰,僅是對可能會出現的美軍飛機對中國境內目標就進行攻擊時的援助。

出兵北韓,註定是一場非常糾結的考量。10月18日,經過了反復思量後,中國最高領導層做出了最後的決定,10月19日入朝參戰。

據有些未經過證實的材料中說,當史達林聽到我誌願軍在沒有空軍掩護的情況下仍然要出兵,非常感動,並留下了眼淚,連聲說「還是中國同誌好!」

10月25日,誌願軍40軍118師首先向溫井之地發起進攻,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的序幕,戰至11月5日,斃傷俘敵1.5萬余人,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占領全北韓的計劃,初步穩定了北韓戰局。

史達林的眼睛始終在關註著北韓戰事,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蘇聯派出空軍助戰的前提條件是中國必須參戰,現在中國已經出兵,史達林要把中國拉入北韓戰事的初步目的已經達到。

10月28日,蘇方向我方通報,蘇聯空軍即將投入戰鬥。11月1日,蘇聯空軍第一次起飛迎戰美空軍,從而正式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隨後的戰鬥中,逐步在鴨綠江至清川江一線打造了出了非常著名的「米格走廊」。

蘇聯加入抗美援朝戰爭的目的性和中國不同,中國是為了保家衛國,而蘇聯是出於在東亞地區牽制美國,以利於自己在歐洲的擴張。至於還有沒有其他目的,筆者不好說!

戰場是是靠實力說話的,如果不是誌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戰鬥精神和戰鬥能力,蘇方是不會貿然投入大量空軍參戰的,在他們的邏輯中,既然是一場無法打贏的戰爭,那又何必去參與呢?反之,誌願軍打得越好,戰果越豐厚,蘇方投入的空軍力量就越大。這是成正比的。

但不管怎麽說,蘇聯空軍的參戰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誌願軍的空中掩護問題,又協助中國培養了一支能征善戰的空軍部隊,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為蘇方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謝,向那些犧牲在北韓戰場上的蘇聯飛行員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