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殲-36六代機真的是「紙老虎」嗎?「只是個擺出來嚇人的‘面子工程’,實際沒啥用。」這是某些日本專家最近對中國六代機殲-36的評價。
在他們看來,中國的這款戰機不過是「技術秀場」的一部份,目的是營造出「中國技術先進」的國際形象,而非真正用於實戰。
類似的嘲諷和質疑不僅局限在日本,甚至在印度媒體的報道中也找到了聲音的共鳴。可是,他們的這套說辭,真能站得住腳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日本第一次對中國軍工技術「開地圖炮」。從殲-20戰機到中國無人機,從潛艇到反導系統,日本專家們似乎對中國的每一項軍事技術都有話說。
而他們這次對殲-36的評價,聽起來依舊像是過去那套「以偏概全」的論調。但這背後,真的只是單純的技術分析,還是另有原因?我們不妨一件件來看看,真相可能比他們說的復雜得多。
說到質疑中國軍工技術,近年來日本專家的言論中最常見的兩個詞是「紙老虎」和「誇大宣傳」。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先拿中國無人機技術來說,近年來,中國無人攻擊機「翼龍」系列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
在中東戰場上,這些無人機憑借高價效比和可靠的效能,廣受使用者好評。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用實戰結果說話。無論是沙烏地還是埃及,都對其技術表現大加贊賞。
相比之下,日本專家卻依舊拿著放大鏡挑毛病,比如說什麽「中國無人機只是靠低價占市場」。
但問題是,低價能讓人用一次,能讓人長期采購、批次訂購嗎?要知道,在實戰環境下,無人機效能稍有不佳,可能付出的就是一整場戰鬥的失敗。靠實力立足國際市場,這才是中國無人機打破質疑的硬核底氣。
至於這次的殲-36戰機,雖然目前仍在開發階段,但根據目前披露的部份資訊,中國的六代機在隱身能力、人工智慧輔助駕駛和空天一體化能力上,都展現了明確的技術方向。
而反觀美國六代機NGAD計畫,在極高的保密性下,鮮少對外公布具體資訊。兩者發展模式截然不同,這本應是技術思路上的差異,但在某些人眼裏,卻成了「中國偷技術」「中國是虛張聲勢」的理由。日本專家的言論,到底有幾分依據,恐怕他們自己都難以說清。
這次對殲-36的嘲諷背後,實際上是一種「老套路」。早在2015年,中國潛艇艦隊進入太平洋訓練時,日本就透過多家媒體放風,稱中國潛艇「噪音過大,毫無隱蔽性」。
按他們的說法,這些潛艇就算開到美軍面前,恐怕還沒開火就被對手「聽了個透徹」。結果如何?幾年來,中國的潛艇部隊規模持續擴張,技術升級頻頻,反而讓日本海上自衛隊越來越疲於應對。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關鍵是為什麽日本會這麽「念念不忘」地質疑中國的軍事力量?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日本對區域軍事平衡的關註,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對中國技術快速崛起的「無法接受」。
作為亞洲另一個經濟強國,日本過去長期自認為技術優勢領先於中國,尤其在軍事領域。
但近年來,中國憑借巨大的人才儲備和資源投入,在各方面快速追趕甚至超越,這種轉變讓日本感到不安。於是,唱衰和貶低,成為他們在心理層面上的一種「自我安慰」。
六代機技術的開發,絕不僅僅是中國的關註重點,美國的NGAD計畫一直被外界視為六代機領域的「風向標」。
不同的是,美國選擇了高度保密的研發模式,鮮少對外展示技術進展,而中國則采取了更為開放的姿態,逐步披露殲-36的研發情況。
這種透明度上的差異,一方面確實引起了部份西方媒體的質疑,但另一方面,也讓國際社會能夠清晰地看到中國技術的快速發展。
例如,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就曾評價,中國在航空技術領域的突破,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進行。即使有偏見的評論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技術實力已經不是「說說而已」。
而在這種對比下,日本的心態就顯得更加矛盾:他們既希望透過美國的技術優勢來維持地區安全,又不得不面對中國正在崛起的事實。這種復雜情緒,或許正是他們對中國軍工技術「一邊質疑一邊關註」的原因。
除了日本,印度媒體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嘲諷也不遑多讓。尤其是在中印邊境摩擦期間,印度一些專家曾公開表示,中國的反導系統「技術不足,威脅有限」。
但真實情況卻是,中國的軍事裝備在實地部署中表現優異,反而讓印度大幅增加對俄羅斯武器的采購需求。
有意思的是,這次對殲-36的質疑,印度媒體與日本專家的「聯動」顯得頗為默契。這種「雙人舞」式的唱衰手法,似乎已經成為特定國家面對中國軍事崛起時的常規操作。可是,他們的這種行為,能改變事實嗎?
日本專家對殲-36六代機的嘲諷,表面上是技術討論,實際上卻更像一場輿論戰。他們的觀點既缺乏技術依據,也忽視了近年來中國軍工在國際市場和實戰中的表現。這不是嚴謹的分析,而是一種出於偏見的臆測。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中國的軍事技術發展依然存在不少挑戰,特別是在六代機這樣極具復雜性的計畫上,能否實作全部預期功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但毫無疑問的是,實力和事實終究會是最好的「辯護」。一件武器是否值得被認可,不是靠別人的嘴,而是靠實際的表現來證明。
中國發展六代機,不是為了給誰看,而是為了給自己用。實力決定地位,事實勝過嘲諷。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