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軍委機構改革,8位元副國級的委員裁掉了5人,又新加了1個新職位

2024-09-28軍情

大夥都知道,咱軍隊的軍銜系統裏,級別最高的那得是上將銜,不管是解放軍的上將軍銜,還是武警的上將警銜,這在咱軍隊現役將領當中那可是頂級了,軍銜沒法再往上升了。

不過,雖說已經戴上將銜的將領不能再往上升銜級了,可這不代表他們不能再往上升職。

在上將這個級別,軍銜上沒區別了,但職級上還有分別。

從職級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是這樣的:戰區級上將,軍委委員級上將,軍委副主席級上將。

從人數方面來講:戰區級上將的人數挺多的,像五大戰區司令、武警總部的軍政主管、國防大學校長跟政委這些,都算戰區級上將,有好幾十人呢;再就是軍委委員級上將,不到十人;最後是軍委副主席級上將,一般就兩個人。

從級別方面來講:戰區級上將並非副國級,而軍委委員級上將和軍委副主席級上將則屬於副國級;並且,在軍隊裏,軍委副主席級上將的級別要比軍委委員級上將高。

不過要講這上述的三類上將裏面,變化最為顯著的是哪一類,那得是軍委委員級上將。

這是由於在「16 軍改」裏,軍委委員級上將被裁掉的人數占了一半還多呢,足有 5 人。

在上個世紀,中國軍委委員的數量不固定,曾有多達42位將領當選為副國級的軍委委員。

就拿1969年4月舉行的中共九大來說,總參謀長黃永勝上將、工程兵司令陳士榘上將、軍科院副院長粟裕大將、北京軍區副政委陳先瑞中將、福州軍區副司令皮定均中將這些人,都被選成了軍委委員。

委員的數量從1988年恢復軍銜制起開始趨於固定。

1988 年 4 月的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6 位將領被選為軍委委員。除了軍委副秘書長洪學智、劉華清,還有國防部長秦基偉、總參謀長遲浩田、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總後勤部部長趙南起這 4 人。

這開啟了軍委各總部長官、國防部長官成為軍委委員的開端。

註意哈,那時總裝備部還沒成立呢,就只有軍委三總部的那種格局。到1998年總裝備部成立後,總裝備部部長立馬就能進入軍委委員的行列了。另外,軍委秘書長或副秘書長在1992年黨的十四大以後就沒了,軍委副秘書長當選軍委委員的這個傳統也就此成為歷史了。

黨的十六大時,各軍種部隊的軍事主官開始成為軍委委員。

空軍司令喬清晨上將、海軍司令張定發上將、二炮司令靖誌遠上將,是在軍銜制恢復後首次當選為軍委委員的上將。此外,在此之前,國防部長、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總後勤部長、總裝備部長就已經成為軍委委員了。

自此,中國軍委委員裏副國級的職位固定有8位元上將。

不管是十一屆人大、十二屆人大選出來的國家軍委委員,還是黨的十七大、黨的十八大選出來的黨的軍委委員,都是按照8人的規模來的,這是一直以來的傳統。

不過呢,在「16 軍改」以後,軍委機關跟各個戰區級單位都進行了很大振幅的調整,軍委委員的數量也就有了變化。

黨的十九大和十三屆人大各自選出了黨的軍委委員、國家軍委委員,如今只剩下4位元上將,分別是國防部長、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以及軍委紀委書記,這個情況一直保持到現在。

原先軍委委員是8人,現在變成了四人組成的,少了5位軍委委員,不過後來又加了1位。

減少的5位軍委委員為:總後勤部的部長、總裝備部的部長、海軍的司令員、空軍的司令員、二炮的司令員。

軍改之後,總後勤部變成了軍委後勤保障部,其軍事主官降至戰區級上將的級別;總裝備部變成了軍委裝備發展部,該部軍事主官同樣被降到了戰區級上將的層級。

為啥海空軍等軍種部隊司令不再是軍委委員了呢?這是因為軍改後咱軍隊的軍種變多了,不光有海軍司令、空軍司令、從二炮改成的火箭軍司令,還多了陸軍司令、戰略支援部隊司令、聯勤保障部隊司令,要是都進軍委委員,那咋行呢?

幹脆軍種部隊的司令,不再被列入軍委委員的隊伍中了。

要說多出來的那一個軍委委員名額,對應的職位是軍委紀委書記。

在軍改以前,軍紀委機關是歸總政治部管的,軍紀委書記通常由總政治部副主任來兼任,像海軍上將童世平、陸軍上將杜金才等將領,都是以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去兼任軍委紀委書記的。

軍改以後,軍委紀委單獨進行了重組,變成了和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同等地位的大機關,軍委紀委書記在時隔15年後,又一次進入了副國級軍委委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