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庫爾斯克靴子落地了,普亭不愧是執掌俄羅斯20多年的人!

2024-09-16軍情

俄羅斯總統普亭執掌國家已逾二十載,其長期掌權的秘訣,在最近的庫爾斯克戰事中得以體現,這場戰事也讓許多人,甚至包括支持烏克蘭的人士,對普亭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近期,俄烏前線傳來重大戰況:俄軍集結優勢兵力,在庫爾斯克地區展開大規模反攻,並成功奪回部份失地。此前被認為陷入包圍的俄軍第155旅也突破重圍,粉碎了外界對其命運的猜測。

這一系列事件表明,支持烏克蘭的人士或許再次誤判了局勢,低估了普亭的戰略定力和俄羅斯軍隊的韌性。時間回溯到上個月6日,俄羅斯本土遭遇了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襲擊。

幾天後,網路上開始流傳一則訊息:由於連線塞伊姆河兩岸的多座橋梁被烏軍炸毀,約有3000名俄軍士兵被困河的南岸,深陷重圍,這支部隊正是俄軍第155旅。更有一些傳言稱,被困人數可能超過5000人,局勢十分危急,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將陷入被動。

面對外界的猜測和議論,俄羅斯國防部選擇了沈默,未對此事做出任何公開回應。他們沒有被外界的輿論所左右,而是冷靜地評估局勢,制定應對策略。與此同時,俄軍多次嘗試在塞伊姆河上架設浮橋,試圖營救被困士兵,這一舉動似乎印證了傳言並非電洞來風,也展現了俄軍不放棄任何一名士兵的決心。

烏克蘭方面的反應卻出人意料。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未下令進攻被困的俄軍部隊,而是采取了「圍而不打」的策略,這一舉動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註和猜測。或許是想利用被困俄軍牽制俄軍兵力,或許是想避免更大的傷亡,澤連斯基的決策背後有著多重考量。

一些支持烏克蘭的專家學者對此表示贊賞,認為這是澤連斯基的高明之處,透過圍而不攻,既可以保存自身實力,又能迫使普亭從其他戰線調兵救援,從而削弱俄軍在其他地區的作戰能力。

然而,事實證明,這些專家的判斷為時尚早。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裏,普亭始終沒有采取兩項外界預期的行動:一是沒有宣布在國內進行更大規模的征兵動員,二是也沒有從烏克蘭東部主戰場調集大量兵力回防。 普亭的「按兵不動」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甚至懷疑他是否已經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

直到最近,俄軍主力部隊在東部戰線攻克了烏軍堅守十年的戰略要地後,普亭才宣布在庫爾斯克地區展開大反攻。此時,塞伊姆河上已經架設了十幾座浮橋,被困的俄軍士兵也得以陸續脫困,重返戰場。

更令烏克蘭方面擔憂的是,俄軍第810旅正對烏軍形成反包圍之勢。據多名被俘的烏克蘭突擊隊員透露,目前烏軍多支部隊已經失去方向,陷入混亂,不知何去何從。 庫爾斯克戰事的突然反轉,讓此前對局勢過於樂觀的烏克蘭及其支持者感到措手不及。

庫爾斯克戰事的最終結果已經明朗,烏軍在東部戰場的局勢也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改善。這也正是近期許多人對普亭的評價發生轉變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位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和堅韌意誌。

此前,許多人認為普亭在俄烏沖突中表現得不夠理智和冷靜,過於沖動和盲目樂觀,對前線的真實情況缺乏了解。還有人認為,在俄羅斯本土遭遇襲擊後,普亭依然保持正常的工作節奏,甚至出訪他國,這是一種故作鎮定的表現,內心其實十分焦慮。

然而,庫爾斯克戰事的行程表明,這些判斷或許並不符合事實。至少從目前來看,普亭之前保持克制,沒有急於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在軍事戰略上是完全正確的選擇。 他的「忍耐」並非軟弱,而是為了等待最佳的時機,最終實作了對戰局的扭轉。

當然,對普亭政府而言,未來的挑戰依然嚴峻。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成員國很可能會進一步放寬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限制,俄羅斯本土將面臨來自遠端飛彈的直接威脅。

這對幅員遼闊的俄羅斯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有效防禦來自遠端飛彈的威脅將成為普亭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

無論如何,我們始終堅持和平的立場,希望俄烏雙方能夠早日停火止戰,透過對話談判解決爭端,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