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國已對外公布低成本無人機集群技術,簡稱LOCUST計畫,亦即人們所熟知的蜂群無人機。
此後多年,美國持續在該領域投入資源,並視其為海戰中一種高效殺傷方式。
美軍曾提出一種策略,即利用超過500架的蜂群無人機進行協同攻擊,以對類似055級這樣的頂尖驅逐艦構成威脅。
中國海軍應對蜂群無人機
不過,對美國此番戰略,我們無需過度擔憂。
蜂群無人機對中國海軍的威脅程度有限。
無人機圍攻軍艦這一戰術存在兩大主要問題:一是無人機攻擊的射程有限,二是無人機飛行速度較慢。
在攻擊距離方面,自殺式無人機需直接撞擊軍艦,方能在攻擊中造成損害。
自殺式無人機的飛行速度一般在每小時60至200公裏之間。
在海戰中,這樣的速度並不算迅速。即便是面對防空飛彈,海軍的近防炮也足以應對這類飛行目標。
在2023年釋出的紀錄片【深藍一代】中,南昌艦艦長於濤公開提及,055型萬噸大驅已進行過針對蜂群無人機的反制訓練。
中國的海軍艦隊具備應對大量無人機的能力。
在海洋戰事中,無人機所具備的顯著優勢主要體現在其龐大的數量和低廉的成本上。然而,中國海軍在這兩方面都展現出了強大的應對能力。
在數量上,無人機雖然能夠部署的數量超過軍艦的防空飛彈,但中國完全能夠利用近防炮來應對無人機的威脅。
無人機在成本上相對較低,然而近防炮所使用的彈藥同樣價格不菲。
055型驅逐艦配備的1130近防炮,作戰半徑約5公裏,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射數千甚至上萬發炮彈。
一枚近防炮的子彈成本大約幾百元人民幣,與無人機相比,這個價格相對較低。
因此,無論是成本、作戰距離還是數量,近防炮均能有效克制無人機群。
在俄烏沖突期間,俄羅斯海軍的某些艦艇確實遭到了烏克蘭使用自殺式無人機攻擊而沈沒。然而,俄羅斯軍艦被烏克蘭無人機擊沈的主要原因在於其雷達系統相對落後。
如果雷達系統存在釘選目標數量的限制,那麽俄羅斯軍艦的雷達一次效能釘選60架無人機。在這種情況下,若烏克蘭出動了100架無人機,俄羅斯軍艦將難以全部攔截。
在俄烏沖突期間,烏克蘭采取了一種戰術,使用自殺式無人機對俄羅斯軍艦發動襲擊。這些無人機通常以低空甚至掠海飛行的姿態執行任務,這使得俄羅斯軍艦的雷達難以探測到它們的蹤跡。
但在中國,此類問題並不突出。中國的雷達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無論是釘選目標數量還是探測低空飛行器的能力,均能有效應對蜂群無人機的挑戰。
美國很難使用蜂群無人機
其二,無人機對美國而言成本相對較高。
為了實作無人機形成蜂群的目標,其單價必須保持合理,不宜過高。
若美國單架自殺式無人機的價格為50萬美元,那麽組成一支由500架無人機構成的蜂群,其總成本將高達2.5億美元。
即使價格高昂,即便是美國也難以承擔。
美國在無人機價格方面,確實難以達到較低的水平。
美國生產的無人機價格普遍較高,即使是軍用級別的四旋翼無人機,其價格也高達九萬美元一台。
這個價格下,美國能夠研發出蜂群無人機,但功能受限,主要適用於小範圍套用。
在考慮將無人機套用於蜂群無人機戰術時,必須意識到這會將無人機視為消耗品。
消耗品的價格不宜過高,否則將違背其核心優勢低成本,以及低成本帶來的高使用量。
因此,盡管美國蜂群無人機的PPT展示可能十分吸引人,但在其無人機成本未在美國市場大幅降低之前,實作用無人機圍攻055型驅逐艦的目標尚不可行。
蜂群無人機難以用於海戰
蜂群無人機因其特性,確實在套用上面臨挑戰,尤其是在海戰環境中。
蜂群無人機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在海戰戰場縱深的套用受到局限。
海戰場範圍廣闊,縱深深遠。通常,其長度介於200至300公裏之間,而在某些情況下,其長度甚至可超過千公裏。
在這廣闊的戰場縱深中,能夠投射至敵方艦隊上的軍事力量,主要依賴於遠端飛彈和艦載戰鬥機。
無人機若能達到數百公裏的航程,其成本控制將變得困難。
在中國,若要研發一台無人機,其航程超過300公裏,具備裝載大量炸藥或其他軍事裝備的能力,並擁有支持數百台無人機協同作戰的數據鏈,那麽這樣的無人機成本必然不菲。
蜂群無人機在海戰中面臨作戰距離不足的問題,若提升其作戰距離,成本將顯著增加,變得難以承受。
蜂群無人機目前主要套用於陸戰場域的作戰場景。
在幾十至一百多公裏的戰場縱深內,眾多無人機被分散部署,它們能夠執行偵察與打擊任務。
利用蜂群無人機的低成本特性,此類武器能夠被部署至連級乃至班級單位。
想象一下,一個由十余名士兵組成的步兵小隊,裝備了一套蜂群無人機系統。這套系統能夠同時釋放數十架用於偵察或兼具偵查與打擊功能的無人機,這樣的情景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這個步兵班與敵軍相比,無疑擁有顯著的情報優勢和空中優勢。
海上使用的無人機系統由於航程和配套裝置的問題,其實用性可能會受到影響。
即便九天無人機這類裝備了蜂巢系統的大型無人機,在面對055型驅逐艦這樣級別的防空火力時,也可能難以充分發揮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