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菲律賓怎麽也沒想到:費盡心機把破船賴在仁愛礁,卻為中國鋪了路

2024-10-29軍情

1999年之前,仁愛礁這片海域的故事還很單純。

仁愛礁並不孤單。

它和永興島、黃巖島一起,在南海組成了一個「鐵三角」。

這裏就像南海的「客棧」,是各國漁民的避風港。

當暴風雨來臨時,不論是哪國的漁船,都可以在這裏尋求庇護。

這種傳統延續了幾百年,真是:

「四海之內皆兄弟」。

當時的【更路簿】(古代漁民的航海指南),就詳細記載了這些島礁的位置和特點。

【更路簿】中記載了從南沙的魚鱗(仙賓礁)開往斷節(仁愛礁)的航線。

使用向「酉」針位,二更到達。

低潮時大部份露出,北半環較完整,南半環斷成數節,形成若幹礁門,30噸級船只可進入礁湖。

仁愛礁作為「九段線」內的重要礁盤。

這些史料,無可爭辯的證明:

仁愛礁就是中國的。

那個年代,仁愛礁不是爭端的焦點,而是和平共處的典範。

當時的菲律賓,是一個安分守己的鄰居,從未對仁愛礁提出任何主權訴求。

這片海域的主人,當時是一個毫無爭議的事實。

正如古人說的:「德不孤,必有鄰。」

但,我們有德,不代表別人就有。

歷史上,中國被欺辱,霸占領土的事不在少數。

我們確實有鄰居了,卻沒想到有的「鄰居」早已心懷不軌。

01

哪裏還有德?

中國秉持「和諧海洋「的理念,從未幹涉他國漁民在此正常作業。

1946年,中國派出軍艦收復南海諸島,重申主權。

當時的國際社會,包括菲律賓在內,都沒有提出異議。

這段歷史,側面印證中國對南海諸島的合法權益。

仁愛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這一點有歷史檔案和國際法為證。

但「眼熱」了的菲律賓,哪裏還有德?

20世紀70年代後,隨著海洋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南海海底資源的價值逐漸顯現。

更重要的是,這裏蘊藏著豐富的海底油氣資源,這些「海底明珠」讓菲律賓難以抗拒。

仁愛礁距離菲律賓本島,僅200多公裏。

地理位置頗具戰略價值,就像一顆前哨。

1999年,成為這場爭端的轉折點。

本應該退休的馬德雷山號,卻被推到了紛爭的前線。

美國在這個時間點上轉讓馬德雷山號給菲律賓,絕非巧合。

它有了一個新的任務:

搶占仁愛礁。

近年來,菲律賓借助美國的支持,不斷在南海制造事端。

在整個南海爭端的歷史中,美國的角色一直在變化。

從二戰後的「置身事外」,到冷戰時期的「戰略平衡」。

再到今天的「積極介入」。

油氣資源的誘惑、地緣政治的考量、大國勢力的介入。

這些因素混雜在一起,使得仁愛礁問題變得愈發棘手。

當船只駛近仁愛礁時,菲方聲稱船體突發漏水,請求緊急靠礁。

這艘老舊軍艦的「擱淺」絕非偶然,而是菲律賓深思熟慮的戰略行動。

更無恥的是,這艘「故障」軍艦,在靠礁後就耍起了「賴皮」:

不管中國怎麽交涉,菲方就是不走,還美其名曰:

「船壞了,修不好」。

這招夠狠夠絕,把「就地占領」玩出了新境界。

02

為什麽沒組織?

為什麽當時沒能及時制止?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海軍力量發展的關鍵期。

在遠洋投送能力和手段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對遠在幾百海裏之外的仁愛礁,實施有效管控。

這一歷史局限,給了菲律賓可乘之機。

誰料這一「臨時停靠」,竟成了長達24年的持久駐守。

馬德雷山號,就這樣在珊瑚礁上紮了根。

如今,這艘銹跡斑斑的老艦,依然賴在仁愛礁上。

國家利益的維護,歸根到底要靠實力說話。

沒有足夠的實力,連「碰瓷者」都難以應付。

今天的中國,軍事實力已經今非昔比。

身強體壯,完全可以輕松處理當年「上躥下跳」的猴子。

但中國並沒有這樣做,為什麽?

03

糊塗的菲律賓

仁愛礁問題表面上看是中菲之間的紛爭,實際上卻像是一面照妖鏡。

遇到點糾紛不調解,卻非要把「大哥」請進來撐腰。

這一來,不僅本來能私下解決的事情變得復雜,還讓其他鄰居都看不下去了。

為什麽?

這等於把外人引進了自家海域,讓所有人都不得安生。

中國是這個海域裏的「老大哥」。

其他鄰居和中國討價還價,本質上不是想把海域搶過來,而是希望在這個共同的海域裏也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說白了,就是「你吃肉,也得讓我們喝口湯」。

中國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

這個海域雖大部份是我的,但咱們可以一起用,共同獲利。

但菲律賓這一招,就有點「砸鍋」了。

把外面的「大哥大」(美國)請進來了。

這就完全變味了:

美國可不是來幫著分配利益的,它是想把這個局勢搞亂,趁亂獲利,讓大家都不得安寧。

更要命的是,美國的真實目的是想削弱中國的實力,阻礙中國的發展。

這就把一個「分利益」的經濟問題,變成了一個「保安全」的戰略問題。

本可以和氣生財,現在卻因為外人的攪局變得劍拔弩張。

對中國來說,這已經不是商量著分一杯羹的問題了,而是關系到家萊恩不安全的大問題。

深層看,這種局面恰恰暴露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尷尬處境。

它想當這個地區的「老大」,卻越來越不受歡迎。

任何地區的問題,最終都要靠地區內的國家,自己來解決。

引入域外勢力,往往會把簡單的事情變復雜,把復雜的事情變得更難解決。

當中國對菲律賓采取強硬措施時,其他東協國家的反應令人深思。

他們不是替菲律賓說話,反而集體保持沈默。

這種「沈默」,其實就是態度。

「活該!這下終於有人收拾他了。」

當一個地區的小國過分依賴域外大國,往往會失去周邊鄰國的同情和支持。

04

布更大的局

中國看似在處理仁愛礁這個「小棋子」,實際上是在下一盤「大棋」。

高手過招,不急於吃掉眼前的子,而是用這個子來布置更大的局。

具體來說,這是一個很巧妙的策略。

仁愛礁就像是一個試金石,中國每次對菲律賓施壓,就是在逼美國表態。

不斷地問美國:

「你到底要不要為你的小兄弟出頭?」

每次美國都面臨兩難:

出手吧,為了一個菲律賓和中國直接對抗太不值得;

不出手吧,又顯得食言而肥。

平時許諾要罩著小弟,但真到關鍵時刻就躲了。

久而久之,小弟們就會想:

「這個大哥靠不住啊!」

美國現在,就處於這種尷尬境地。

它一再向盟友承諾保護,卻在關鍵時刻總是縮手縮腳。

信譽破產的老板,其他合作夥伴看到他總是違約,自然就會紛紛結束。

美國在菲律賓問題上的表現,正在動搖其整個盟友體系的根基。

推倒一張,其他的就會接連倒下。

任何霸權的衰落,往往始於信用的喪失。

中國透過仁愛礁,正在瓦解美國幾十年來精心構建的盟友網路。

仁愛礁,一定程度上成了底牌。

為什麽這樣說?

因為這個「麻煩」,恰恰成了觀察區域局勢的晴雨表。

透過菲律賓在仁愛礁的舉動,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國在南海的戰略意圖和介入程度。

故意露出的一個破綻,實則是為了看清對手的路數。

真正的戰略高手,不會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

有時候,看似的「忍讓」,實際上是在布更大的局,贏取更大的勝面。

現在的中國,不再是單純靠武力說話的時代。

在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的情況下,反而更講究用智慧化解矛盾。

國際關系中,有時候「亮劍「並非最佳選擇。

真正的大國智慧,在於把問題變成機遇,把障礙轉化為優勢。